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春秋左传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公版书  剧情文     

卷五僖公

春秋左传

  僖公

  僖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楚人伐郑。八月,公 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九月,公败邾师于偃。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于郦。获莒拏。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元年春,周历正月,齐国的军队、宋国的军队、曹国的军队驻扎在聂北,救援邢国。夏六月,邢国迁到夷仪。齐国的军队、宋国的军队、曹国的军队为邢国筑城。秋七月二十六日,夫人姜氏死在夷,齐国人带着姜氏的遗体回到齐国。楚国人攻打郑国。八月,僖公在柽会见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国人。九月,僖公在偃打败邾国的军队。冬十月十二日,公子友率领军队在郦打败莒国的军队,俘虏了莒孥。十二月十八日,夫人姜氏的尸体从齐国运来。

  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

  元年春,《春秋》不说即位,这是因为僖公逃亡在外的缘故。僖公逃亡又回来,《春秋》不记载,这是为了隐讳这件事。隐讳国家的坏事,这是合于礼的。

  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

  诸侯救援邢国。邢国的军队已经溃散,逃亡到诸侯的军队来。诸侯的军队于是赶走了狄人,将邢国的器物财货收聚起来,让他们迁走,军队没有私自占取。

  夏,邢迁夷仪,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夏,邢国迁到夷仪,诸侯为邢国修筑城墙,这是为了救援患难。凡是诸侯领袖,救援患难、分担灾害、讨伐罪人,这是合于礼的。

  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盟于荦,谋救郑也。

  秋,楚国人攻打郑国,这是因为郑国亲近齐国的缘故。诸侯国在荦结盟,策划救援郑国。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

  九月,僖公在偃打败邾国的军队,这是邾国的那支戍守虚丘将要回去的军队。

  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拏。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冬,莒国人前来求取财物,公子友在郦打败了他们,俘虏了莒子的弟弟孥。孥不是卿,《春秋》这样记载是为了赞美俘获他这件事。僖公把汶水北面的田土以及费赐给季友。

  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君子以齐人杀哀姜也为已甚矣,女子,从人者也。

  夫人姜氏的遗体从齐国运来。君子认为齐国人杀死哀姜是太过分了,妇女,本来就是听从夫家的。

  僖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虞师、晋师灭下阳。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冬十月,不雨。楚人侵郑。

  二年春,周历正月,在楚丘修筑城夏五月十四日,安葬我国的小君哀姜。虞国的军队、晋国的军队灭亡了下室阳。秋九月,齐侯、宋公、江国人、黄国人在贯结盟。冬十月,不下雨。楚国人侵袭郑国。

  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不书所会,后也。

  二年春,诸侯在楚丘修筑城墙,把卫国封在那里。《春秋》不记载会见的诸侯,因为僖公到会迟了。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 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暱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 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出产的马匹和垂棘出产的玉璧向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贝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得道路,就好像得到一座外库。”晋献公说:“宫之奇在那里。”苟息回答说: “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在君主身边长大,虞君亲昵他,即使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晋献公于是派遣苟息向虞国借道,说:“冀国做不仁道的事情,从颠转入侵,攻打虞国郧邑的三面城门。我们攻打冀国,冀国已经受到损伤,那也是为了君侯您的缘故。现在虢国做不仁道的事情,在客舍修筑堡垒,来侵犯我国的南部边境。冒昧向贵国借道,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君答应了,而且请求先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虞君不听,就起兵攻打虢国。夏,晋国的里克、苟息率领军队会合虞国的军队,攻打虢国,灭亡了下阳。《春秋》把虞国写在前面,这是虞国接受了贿赂的缘故。

  秋,盟于贯,服江、黄也。

  秋,在贯结盟,这是由于江、黄两国归服于齐国。

  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泄漏军事机密。

  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

  虢公在桑田打败戎。晋国的卜偃说:“虢国一定要灭亡了。灭亡了下阳还不害怕,而又建立武功,这是上天夺去了它的镜子,而增加它的罪恶啊!它一定会轻视晋国而不安抚它的百姓了,它过不了五年。”

  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

  冬,楚国人攻打郑国,斗章囚禁了郑国的聃伯。

  僖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徐人取舒。六月雨。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冬,公子友如齐涖盟。楚人伐郑。

  三年春,周历正月,不下雨。夏四月不下雨。徐国人占取了舒国。六月下雨。秋,齐侯、宋公、江国人、黄国人在阳谷会见。冬,公子友到齐国参加盟会。楚国人攻打郑国。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三年春,不下雨,夏六月才下雨。从十月不下雨一直到五月。《春秋》不说旱,因为没有成灾。

  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

  秋,齐侯、宋公、江国人、黄国人在阳谷会见,这是为了谋划攻打楚国。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涖盟。

  齐侯为了阳谷的盟会前来寻求结盟。冬,公子友到齐国参加盟会。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楚国人攻打郑国,郑伯想求和。孔叔不同意,说:“齐国正出力帮助我国,丢弃他们的恩德不吉祥。”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齐侯和蔡姬在园囿里坐船游玩,蔡姬摆动游船,使齐侯摇晃,齐侯害怕,脸色变了;禁止蔡姬摇动游船,蔡姬不听。齐侯大怒,把她送回蔡国,但还没有断绝关系。蔡国人把她改嫁了。

  僖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齐人执陈辕涛涂。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八月,公至自伐楚。葬许穆公。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四年春,周历正月,僖公会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犯蔡国。蔡国溃败,接着攻打楚国,驻扎在陉。夏,许男新臣死。楚国的大夫屈完前来同诸侯国的军队结盟,在召陵结盟。齐国人捉拿了陈国的大夫辕涛涂。秋,僖公同江国人、黄国人一起攻打陈国。八月,僖公攻打楚国回来。安葬许穆公。冬十二月,公孙兹率领军队会同齐国人、卫国人、郑国人、许国人、曹国人侵犯陈国。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四年春,齐侯率领诸侯的军队侵犯蔡国。蔡国溃败,接着攻打楚国。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 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 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楚王派遣使者来到军队说:“君侯住在北方,寡人住在南方,牛马发情互相追逐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去,没有想到您会踏上我们的土地,这是什么缘故?”管仲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周王室。’赐给我们先君的边界: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朝贡周王室的包茅不按时献纳,天子祭祀的物品供应不上,没有用来滤酒的东西,寡人来查究这件事;昭王南巡没有回去,寡人来责问这件事。”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哪里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向汉水边的老百姓打听吧。”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 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夏,楚王派遣屈完到诸侯军营。诸侯军队后退,驻扎在召陵。齐侯陈列诸侯的军队,同屈完一起乘车观看。齐侯说:“这次起兵难道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与我和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的土神和谷神求福,收容我们的君主,这是我们君主的愿望。”齐侯说:“用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什么样的城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如果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没有用得上的地方。”

  屈完及诸侯盟。

  屈完同诸侯结盟。

  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申侯见, 曰:“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

  陈国的辕涛涂对郑国的申侯说:“军队经过陈国、郑国的土地,两国必定十分困乏。如果从东方走,向东夷炫耀武力,沿着海边回国,这是可以的。”申侯说:“好。”涛涂把这个意见告诉齐侯,齐侯同意了。申侯进见齐侯说:“军队已经疲惫了,如果从东方走而遇到敌人,恐怕不能够打仗了。如果经过陈国、郑国一带,由他们供给粮食草鞋,这是可以的。”齐侯很高兴,把虎牢赐给了他。把辕涛涂抓了起来。

  秋,伐陈,讨不忠也。

  秋,攻打陈国,这是为了讨伐不忠。

  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许穆公死在军队里,用侯礼安葬他,这是合于礼的。凡是诸侯在朝会时死去的,葬礼加一等,为天子作战而死去的,加二等。在这个时候可以用衮衣人殓。

  冬,叔孙戴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

  冬,叔孙戴伯率领军队会合诸侯的军队侵犯陈国,陈国求和,放回辕涛涂。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 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起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占卜,不吉利;占筮,吉利。献公说:“依从占筮的结果。”占卜的人说:“占筮的效果差一些,占卜的效果好一些,不如依从效果好的。而且它的占辞说:‘专宠会使人变坏,将要夺走您的所爱。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多年之后还有臭气。’一定不可以。”献公不听,立骊姬。骊姬生奚齐,她的妹妹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 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 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 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等到准备立奚齐为太子的时候,骊姬已经与中大夫定好了计谋。骊姬对太子说:“国君梦见你母亲齐姜,你必须赶快去祭祀。”太子在曲沃祭祀母亲,把祭祀的酒肉带回来献给献公。刚好献公打猎去了,骊姬把酒肉在宫里放了六天。献公回来,骊姬在酒肉里放了毒药然后献上去。献公用酒祭地,地上突起一个土堆。把肉给狗吃,狗就倒下了。给小臣吃,小臣也倒下了。骊姬哭着说:“犯上作乱的人来自太子。”太子逃亡到新城。献公杀了他的保傅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您如果申辩,国君一定会弄清楚这件事。”太子说:“国君如果没有骊姬,将会居处不安,饮食不饱。我如果申辩,骊姬必定获罪。国君年纪老了,他不快乐,我也不会快乐。”说:“那么您逃走吗?”太子说:“君不能查清我的罪过,蒙受着这种恶名逃走,别人谁会接纳我?”十二月戊申,吊死在新城。骊姬接着诬陷两位公子说:“他们都知道太子的可阴谋。”重耳逃到蒲,夷吾逃到屈。

  僖公五年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夏,公孙兹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人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冬,晋人执虞公。

  五年春,晋侯杀了他的太子申生。杞伯姬使其子前来朝见。夏,公孙兹到牟国去。僖公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首止会见周王世子。秋八月,诸侯在首止结盟,郑伯逃回去没有参加结盟。楚国人灭亡弦国,弦子逃亡到黄国。九月一日,发生日食。冬,晋国人抓住了虞公。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五年春,周历正月初一,冬至。僖公听政以后,就登上观台观察天象,并且记载,这是合于礼的。凡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必定记载天象,这是为了防备灾害的缘故。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

  晋侯派遣使者前来告诉杀害太子申生的原因。

  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 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起初,晋侯派遣士蒍为两位公子在蒲和屈修筑城墙,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木柴。夷吾把这件事告诉晋侯,晋侯派人责备士蒍。士蒍叩头回答说:“我听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然跟着而来;没有战事而筑城,国内的敌人必然据以固守。敌人占据的地方,又何必谨慎呢?在其位而不接受命令,这是不敬;坚固敌人占据的地方,这是不忠。失掉了忠和敬,怎么能侍奉国君?《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公子就是边城。’国君只要修养德行,巩固公子的地位,什么样的城池比得上呢?很快就要用兵了,哪里用得着谨慎?”士蒍退下去赋诗说:“狐皮袍子已蓬松,一个国家有三公,我应择谁来跟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翟。

  等到发生祸难,晋侯派遣寺人披攻打蒲。重耳说:“国君和父亲的命令不能违逐抗。”于是遍告众人说:“如果违抗,就是我的敌人。”他跳墙逃跑。披斩断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翟国。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夏,公孙兹到牟国去,在那里娶了亲。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诸侯在首止相会,会见王太子郑,谋求安定成周。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陈国的辕宣仲怨恨郑国的申侯在召陵出卖了他,所以怂恿他在所赐的封邑筑城。说:“把城墙筑得美观,可以扩大名声,子孙都不会忘记。我帮助您请求。”于是替他向诸侯请求,筑起了城墙,很美观。接着他在郑伯面前诬陷申侯说:“把所赐封邑的城墙筑得很美观,是准备叛乱的。”申侯因此获罪。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秋,诸侯会盟。周天子派周公召见郑伯,说:“我用要你跟随楚国的办法来安抚你,用晋国辅助你们,这样可以稍稍安定了。”郑伯对天子的命令很高兴,却又惧怕不朝见齐国,所以逃走回国不参加结盟。孔叔制止郑伯,说:“国君不能轻率,轻率就会失掉亲人,失掉亲近的人,祸患必然来到。国家困难了然后去乞求结盟,丢失的东西就多了。您一定会后悔的。”郑伯不听,逃离他的军队而回国。

  楚斗谷於菟灭弦,弦子奔黄。 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楚国的斗殼於菟灭亡了弦国,弦子逃亡到黄国。在这个时候江国、黄国、道国、柏国正同齐国友好,都是弦国的姻亲。弦子仗恃着这种关系而不侍奉楚国,又不设置防备,所以灭亡了。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 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 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 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 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再次向虞国借道以便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贪心不能启发,对敌人不能放松警惕,一次已经过分,难道还能有第二次吗?谚语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大概就是说虞和虢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室,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听从父命,所以不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是文王的卿士,在王室有功。在盟府藏有功勋记录。晋国将要灭掉虢国了,对虞国还有什么爱惜的呢?而且虞国能比桓庄更亲近晋君吗?晋侯难道爱惜桓叔、庄伯吗?桓庄家族有什么罪过而把他们杀了?不就是因为晋侯感到他们太逼近的缘故吗?亲近的人而用宠势相逼,尚且杀了他们,何况用国家相逼呢?”虞公说:“我祭祀用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必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亲人,只依德。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私亲,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黍稷不是馨香,光明的德行才是馨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不改变,但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果这样,那么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占取了虞国,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园旋音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出走,说: “虞国不能举行腊祭了。就是这—次,晋国用不着再次发兵了。”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々,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八月十七日,晋侯包围了上阳。献公问卜偃说:“我能够成功吗?”卜偃回答说:“可以攻破它。”献公说:“什么时候?”卜偃回答说:“童谣说:‘丙子日的清晨,B光照没尾星,上下同服多繁盛,夺取虢国军旗获胜。鹑火之星贲贲,天策之星焯焯,鹑火星下挥大军,虢公将要出奔。’这日子大概在九月、十月交替的时候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尾星的区域,月在天策星的区域,鹑火星出现在南方,必定是这个时候。”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冬,十二月一日,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逃亡到京城。晋国军队回国,住在虞国,便袭击了虞国,灭亡了它。抓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继续虞国的祭祀,而且把虞国的赋税和贡物归于周天子。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所以《春秋》记载说:“晋人执虞公。”这是责备虞国,而且说明灭亡虞国很容易。

  僖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冬,公至自伐郑。

  六年春,周历正月。夏,僖公会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攻打郑国,包围了新城。秋,楚国人包围了许国,诸侯于是救援许国。冬,僖公伐郑回来。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六年春,晋侯派遣贾华攻打屈。夷吾守不住,和屈人订立盟约然后出走,准备误逃亡到狄。郁芮说:“在重耳之后出走,又逃往同一个地方,这是有罪的。不如到梁国去,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受到秦国的信任。”夷吾于是到梁国去。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

  夏,诸侯攻打郑国,因为它逃离首止的结盟的缘故。诸侯包围了新密,这就是/郑国在不应大兴土木的时候筑的城。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

  秋,楚王包围许国来救援郑国。诸侯救援许国。楚军于是回国。

  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冬,蔡穆公带领许僖公在武城见楚王。许男两手反绑,口里衔着玉,大夫穿着孝服,士人抬着棺材。楚王就这件事向逢伯询问,逢伯回答说:“从前武王战胜殷朝,微子启就是这样的。武王亲自解开他的绳索,接受他的玉璧而为他举行除灾求福的仪式。烧掉抬来的棺材,给以礼遇和封命,恢复他原来的地位。”楚王听从了逢伯的话。

  僖公七年

  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

  七年春,齐国人攻打郑国。夏,小邾子前来朝见。郑国杀了它的大夫申侯。秋:月,僖公在宁母会盟齐侯、宋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曹昭公死。公子友到齐国去。冬,安葬曹昭公。

  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七年春,齐国人攻打郑国。孔叔对郑伯说:“谚语有这样的话,说:‘心志如果不坚强,对于屈辱何必恐慌?’既不能坚强,又不能软弱,这是导致灭亡的原因。国家危急了,请向齐国屈服来挽救国家。”郑伯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孔叔回答说:“过了早晨不能到晚上,怎么等待君主呢?”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 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夏,郑国杀死申侯来取悦于齐国,同时也是由于陈国辕涛涂的诬陷。起初,申侯是申氏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宠信。文王要死了,给他玉璧,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没有满足,从我这里求取,我不指责你。后来的人将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一定不能免于祸患。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赶快离开,不要到小国去,将不能容纳你。”楚文王安葬后,申侯逃亡到郑国,又受到厉公的宠信。子文说他死了,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下没有谁像国君那样清楚。’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秋,僖公和齐侯、宋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这是为了策划对付郑国的缘故。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管仲对齐侯说:“我听说,用礼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德使远方的国家归顺。不违背德和礼就没有人不归顺。”齐侯就依礼对待诸侯,诸侯向齐官员贡献土产以献于天子。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 “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 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 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 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郑伯派遣太子华在盟会听候命令。—太子华对齐侯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们和郑国讲和,我把郑国作为您的臣属,您也没有不利的地方。”齐侯准备答应他。管仲说:“您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毙束,大概不可以吧?儿子和父亲不相奸诈叫做礼,恪守王命、按时供给贡品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什么邪恶比这更大的了。”齐侯说:“诸侯向郑国讨伐,没有取得胜利;现在如果有缝隙,利用它,不是也可以吗?”管仲回答说:“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加上训导,如果他们不接受,然后率领诸侯来讨伐郑国,郑国将没有时间挽救灭亡,岂敢不害怕?如果领着它的罪人来对付它,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而且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而使奸邪之人位列国君,怎么能垂示后代呢?诸侯会见时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哪个国家不记载。如果记载了使奸邪之人居于君位,您的盟约就被废弃了。做了却不能见于记载,便不是崇高的德行。您不答应,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子华既然身为太子,却要求借助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屘家,也一定不能免于祸难。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明的人执政,不可能钻们的空子。”齐侯拒绝了子华的要求。子华因此获罪于郑国。

  冬,郑伯请盟于齐。

  冬,郑国派遣使者向齐国请求结盟。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闰十二月,周惠王死。襄王担心太叔带发难,害怕不能立为国君,因此不发布丧事的消息,却向齐国报告祸难。

  僖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夏,狄伐晋。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八年春,周历正月,僖公会同周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国的世子款在洮结盟。郑伯请求参加盟会。夏,狄国攻打晋国。秋七月,在太庙举行禘祭,是为了把哀姜的神主放在太庙里。冬十二月十八日,周惠王死。

  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八年春,僖公和周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国的世子款在洮结盟,商量安定王室。郑伯请求参加盟会,表示顺服。襄王的君位安定以后才发出讣告。

  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拒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晋国的里克率领军队,梁由靡驾车,虢射作为车右,在采桑打败了狄人。梁由靡说:“狄人无耻,如果追击他们,必然大胜。”里克说:“使他们畏惧就行了,不要因此招来更多的狄人。”虢射说:“一年以后狄人一定来到,不去追击,就是向他们示弱了。”

  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

  夏,狄国攻打晋国,这是为了报复采桑的战役。印证了虢射所说一年的预言。

  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

  秋,举行柿祭,把哀姜的神主放在太庙里,这是不合于礼的。凡是夫人,如果不死在正房里,不停棺在祖庙里,不向同盟国家发讣告,不附葬于祖姑,就不能把神主放到太庙里去。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冬,周人前来报告丧事,由于发生祸难的缘故,所以讣告迟了。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宋公生病,太子兹父坚决请求说:“目夷年长而且仁爱,君王还是立他为国君吧!”宋公就命令立目夷为国君。目夷推辞说:“能够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爱吗?我不如他,而且不合于立君的礼制。”于是就快步退了出去。

  僖公九年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佹诸卒。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九年春三月十九日,宋公御悦死。夏,僖公在葵丘会见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秋七月二十九日,伯姬死。九月十三日,诸侯在葵丘结盟。十一月十日,晋侯饱诸死。冬,晋国的里克杀了他的国君的儿子奚齐。

  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九年春,宋桓公死。还没有安葬,襄公就会见诸侯,所以《春秋》称他为“子”。凡是在丧事期间,继位的天子称小童,继位的诸侯称子。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夏,僖公和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葵丘会见,重温旧盟,并且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于礼的。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周天子派遣宰孔赐给齐侯祭祀的酒肉,说:“天子祭祀文王、武王,让我赐给伯舅祭肉。”齐侯准备下阶跪拜。宰孔说:“还有后面的命令。天子派遣我说:‘因为伯舅年老,应重加慰劳,赐爵一级,不用下阶跪拜。’”齐侯回答说:“天子的威不离开我的颜面咫尺之远,小自我哪里敢接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拜呢?如果不下拜,唯恐跌落下来,给天子留下羞辱,哪里敢不下拜?”齐侯走下台阶,跪拜而后登上台阶,接受祭肉。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秋,齐侯在葵丘会盟诸侯,说:“凡是我们一起结盟的人,已经结盟之后,就归于和好。”

  宰孔先归,遇晋侯曰:“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

  宰孔先回国,遇到晋侯说:“可以不参加盟会了。齐侯不致力于德行而忙于远征,所以在北边攻打山戎,在南边攻打楚国,在西边举行这次盟会。不知是否向东边征伐,攻打西边是不会了。大概是想乘其祸难吧!您应该致力于平定国内的祸难,不要忙于参加盟会。”晋侯就回国了。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丕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九月,晋献公死。里克、丕郑想接纳文公为国君,所以凭借三位公子的党羽作乱。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 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起初,献公派荀息辅佐奚齐,献公生病,召见荀息,说:“把这个弱小的孤儿托付给您,您怎么办呢?”荀息叩头回答说:“我竭尽辅助的力量,加上忠贞。事情成功,是君主的威灵,不成功,便继之以死。”献公说:“什么叫忠贞?”苟息回答说:“国家的利益,知道了没有不做的,这是忠;送走过去的,侍奉活着的,两方面都没有猜疑,这是贞。”

  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 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 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

  到了里克将要杀奚齐的时候,里克预先告诉苟息说:“三方面的怨恨将要发作了,秦国和晋国都帮助他们,您将怎么办呢?”苟息说:“将死去。”里克说:“没有用处啊!”荀息说:“我同先君说过了,不可以有二心,能够想实践诺言而又爱惜生命吗?虽然没有用处,又怎么能逃避呢?而且人们想为善的,谁不是像我一样?我想没有二心,却能对别人说不要这样做吗?”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

  冬十月,里克在居丧的地方杀死了奚齐。《春秋》记载说:“杀其君之子”,这是由于献公还没有安葬,奚齐还不能称君的缘故。苟息准备自杀,有人说:“不如立卓子为国君而辅助他。”荀息立了公子卓为国君而安葬了献公。十一月,里克在朝廷杀死了公子卓。苟息自杀了。君子说:“诗所说的‘白圭玉上的斑点,还可以磨掉;说话有了斑点,是不可以去掉的’,荀息就是这样的啊!”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令不及鲁,故不书。

  齐侯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晋国,到达高梁才回国,这是为了讨伐晋国的祸乱。因为命令没有到达鲁国,所以《春秋》没有记载。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 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晋国的郃芮让夷吾送给秦国重礼来请求秦国帮助他回国,说:“人家占有了国家,我们有什么爱惜的?回国而得到百姓,土地有什么了不起?”夷吾听从了。齐国的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国的军队使晋惠公回国即位。秦伯对郃芮说:“公子依靠谁呢?”郁芮回答说:“我听说逃亡的人没有朋党,有朋党必然有仇敌。夷吾年轻时不喜欢戏耍,能够争斗但是不过分,长大了也没有改变。其他的就不了解了。”

  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僣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秦伯对公孙枝说:“夷吾可以安定国家吗?”回答说:“我听说,只有行为合乎准则才能安定国家。《诗》说:‘无知无识,顺应天帝的准则。’这说的是文王啊。又说:‘不虚假,不伤残,很少不能做典范。’没有爱好,.没有厌恶,这是说的既不会猜忌也不会好胜。现在他的言语却有很多的猜忌和好胜心,要他来安定国家,难啊!”秦伯说:“猜忌就多怨恨,又怎么能取胜?这是我们国家的利益啊!”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故鱼氏世为左师。

  宋襄公即位,认为公子目夷仁爱,让他做左师来处理政务,宋国因此大治。所以他的后人鱼氏世世代代承袭左师之官。

  僖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晋杀其大夫里克。秋七月。冬,大雨雪。

  十年春,周历正月,僖公到齐国去。狄人灭亡了温国,温子逃亡到卫国。晋国的里克杀了他的君主卓以及大夫荀息。夏,齐侯、许男攻打北戎。晋国杀了大夫里克。秋七月。冬,下很大的雪。

  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

  十年春,狄人灭亡温国,这是由于苏子没有信义。苏子背叛周天子而投奔狄人,又同狄人相处不来,狄人攻打他,周王不救援,所以灭亡。苏子逃亡到卫国。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丕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同齐国的隰朋立了晋侯。晋侯杀掉里克来为自己I释嫌。将要杀掉里克的时候,晋侯派人对里克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能到这个地步。虽然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的君主的人,不是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人被废除,您怎么能兴起?想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理由吗?我听到了命令了。”用剑自杀而死。这时丕郑在秦国聘问,也为了推迟送礼而去致歉,所以没有碰上这场祸难。

  晋侯改葬共大子。

  晋侯改葬恭太子。

  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

  秋,狐突到曲沃去,遇见太子。太子让他登车,作为御者,告诉他说:“夷吾无礼,我向天帝请求并且得到同意,将把晋国送给秦国,秦国将祭祀我。”狐突回答说:“我听说:‘神灵不享受别族的祭品,百姓不祭祀不是本族的人。’你的祭祀大概要断绝了吧?而且百姓有什么罪?处罚不当而又祭祀断绝,您还是考虑考虑吧!”太子说:“好,我将再次请求。过七天,新城的西边,我将依附于一个巫人出现。”狐突同意去见巫人,接着太子不见了。到时候前去,巫人告诉狐突说:“天帝答应我惩罚有罪的人了,他将败在韩。”

  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

  丕郑到秦国去后,对秦伯说:“吕甥、卻称、冀芮是不同意给秦国土地财货的,如果用重礼来召请他们,我让晋国国君出走,您使重耳回国即位,没有不成功的。”

  冬,秦伯使冷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皆里、之党也。

  冬,秦伯派遣泠至到晋国回聘,并给吕甥等人赠送财礼。并且召请这三个人,郃芮说:“财礼贵重而说话甘甜,这是在诱骗我们。”于是杀了军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纍虎、特宫、山祁,都是里克、军郑的党羽。

  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丕豹逃亡到秦国,对秦伯说:“晋侯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拥护他。攻打他,一定被赶走。”秦伯说: “失去群众,哪里还能杀掉大臣?百姓都要逃离祸难,谁能赶走国君?”

  僖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丕郑父。称国以杀,罪累上也。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秋,八月,大雩。雩月,正也。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冬,楚人伐黄。

  十一年春,晋国杀大夫丕郑父。夏,僖公与夫人姜氏在阳谷会见齐侯。秋八月,举行盛大的雩祭。冬,楚国人攻打黄国。

  十一年春,晋侯使以丕郑之乱来告。

  十一年春,晋侯派遣使者前来报告丕郑之乱。

  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天王派遣召武公、内史过赐给晋侯宠命,晋侯接受赐玉时懒洋洋的。过回去,告诉周天子说:“晋侯大概没有继承人了吧!天子赐给他宠命,却懒洋洋地接受瑞玉,这是首先自己抛弃自己了,还会有什么继承人?礼,是国家的躯干;敬,是载,的车箱。不恭敬,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上下就会昏乱,怎么能够延长寿命!”

  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夏,扬、拒、泉、皋、伊洛的戎人一起攻打京师,进入王城,焚烧东门,这是王子带引进来的。秦国、晋国攻打戎人来救援周朝。秋,晋侯使戎人和周天子讲和。

  黄人不归楚贡。冬,楚人伐黄。

  黄国人不给楚国贡品。冬,楚国人攻打黄国。

  僖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夏,楚人灭黄。秋七月。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十二年春,周历三月一日,发生日食。夏,楚国人灭亡黄国。秋七月。冬十二月十一日,陈侯杵臼死。

  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十二年春,诸侯在卫国楚丘的外城修筑城墙,因为害怕狄人骚扰。

  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黄国人仗恃诸侯同齐国的和睦关系,不供给楚国贡品,说:“从郢都到我国有九百里,怎么能危害我国?”夏,楚国灭亡黄国。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

  天子因为戎人骚扰的缘故,讨伐王子带。秋,王子带逃亡到齐国。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冬天,齐侯派管仲让戎人和周天子讲和,派隰朋让戎人和晋国讲和。

  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天子用上卿的礼节招待管仲,管仲辞谢说:“陪臣是低贱的官员,有天子任命的两位守臣国子、高子在齐国,如果他们依春、秋朝聘的时节来接受天子的命令,您用什么礼节招待他们呢?陪臣谨敢辞谢。”天子说:“我嘉奖你的功勋,接受你的德,这可以说是笃厚而不能忘记的,去履行你上卿的职务,不要违背我的命令。”管仲最终还是接受了下卿的礼节而回国。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君子说:“管氏世世代代受到祭祀,这是应该的啊!谦让而不忘记爵位比他高的上卿。《诗》说:‘和蔼平易的君子,是神灵保佑的人。”’

  僖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狄侵卫。夏四月,葬陈宣公。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秋九月,大雩。冬,公子友如齐。

  十三年春,狄人侵袭卫国。夏四月,安葬陈宣公。僖公在咸会见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秋九月,举行盛大的雩祭。冬,公子友到齐国去。

  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复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十三年春,齐侯派遣仲孙湫到周聘问,而且要他说说王子带的事情。朝聘完了,仲孙湫没有同周天子说起王子带。回国,向齐侯回复说:“还不行,天子的怒气还没有缓和,大概要等十年吧?不到十年,天子不会召回王子带。”

  夏,会于鹹,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

  夏,僖公同诸侯在鹹会见。这是因为淮夷使杞国担心的缘故,同时也是为了商量安定周王室。

  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齐仲孙湫致之。

  秋,因为戎人骚扰的缘故,诸侯派兵戍守成周。齐国的仲孙湫带领军队前去。

  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冬,晋国连续两年发生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伯对子桑说:“给他们吗?”子桑回答说:“再次给予恩惠而报答我们,您还要求什么?再次给予恩惠而不报答我们,他们的百姓必然离心,百姓离心然后讨伐他们,他们没有百姓必然失败。”秦伯对百里奚说:“给他们吗?”百里奚回答说:“天灾流行,总是在各个国家交替发生的。救援灾荒,抚恤邻邦,这是符合道义的。按道义办事,就会有福禄。”丕郑的儿子豹在秦国,请求秦国攻打晋国。秦伯说:“厌恶他们的国君,他们的百姓有什么罪?”秦国于是把粮食输送给晋国。从雍到绛船只相连接,被称作“泛舟之役”。

  僖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秋八月辛卯,沙鹿崩。狄侵郑。冬,蔡侯肸卒。

  十四年春,诸侯在缘陵修筑城墙。夏六月,季姬和鄙子在防相遇。季姬使鄯子前来朝见。秋八月五日,沙鹿山崩塌。狄人侵袭郑国。冬,蔡侯肸死。

  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不书其人,有阙也。

  十四年春,诸侯在缘陵筑城,然后把杞国迁进去。《春秋》不记载筑城的人,是由于文字有缺。

  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

  曾季姬回来省视父母,僖公发怒,留下季姬不让她回去,因为为鄫子不来朝见。夏,季姬在防与鄯子临时会见,使鄙子前来朝见。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秋八月五日,沙鹿山崩塌。晋国的卜偃说:“一年后将有大难,几乎要亡国。”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冬,秦国发生灾荒,派人向晋国请求买进粮食,晋国人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庆幸别人的灾祸,这是不仁;贪图爱惜的东西,就会不吉祥;使邻国愤怒,这是不义。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守卫国家?”虢射曰:“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掉信用、背弃邻国,谁来抚恤患难?没有信用,祸患就会发生;失去援助,一定灭亡。这件事就可以印证了。”虢射说:“给了粮食不会使怨恨减少,反而增加敌人的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庆幸别人的灾祸,这是百姓唾弃的行为。亲近的人尚且仇视,何况怨恨的敌人呢?”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将要为这件事后悔啊!”

  僖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楚人伐徐。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候、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夏五月,日 有食之。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八月,螽。九月,公至自会。季姬归于鄫。己卯晦,震夷伯之庙。冬,宋人伐曹。楚人败徐于娄林。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 战于韩,获晋侯。

  十五年春,周历正月,僖公到齐国去。楚国人攻打徐国。三月,僖公会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牡丘结盟,接着驻扎在匡。公孙敖率领军队以及诸侯的大夫救援徐国。夏五月,发生日食。秋天七月,齐国、曹国军队讨伐厉国。八月,发生虫灾。九月,僖公会盟回来。季姬回到鄯国。三十日,雷击夷伯的庙宇。冬,宋国人攻打曹国。楚国人在娄林大败徐国。十一月十四日,晋侯同秦伯在韩作战,秦伯俘虏了晋侯。

  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寻蔡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之。

  十五年春,楚国人攻打徐国,这是徐国亲近诸夏的缘故。三月,诸侯在牡丘结盟,这是为了重温葵丘的盟约,而且为了救援徐国。孟穆伯率领军队与诸侯的军队一起救援徐国,诸侯的军队驻扎在匡等待他。

  夏五...

上一章 卷四闵公 春秋左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卷六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