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道德经智慧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庖丁解牛

道德经智慧故事

庖丁,生卒年不可考,战国时著名厨师。因为那时候的厨师称作庖,他的名字叫丁,所以人们都叫他庖丁。只因他的技术十分精湛,所以被请到了魏国的宫廷里去做事。魏惠王听说了庖丁的手艺非同凡响,就打算亲自过去看一看。魏惠王过来的时候,庖丁正在解一头牛,只听得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和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音,而后进刀的时候又发出砉然响声,整个过程进行得十分谐洽。尤为奇妙的是,庖丁解牛的声音竟然都符合非常典雅的乐律的节拍。

魏惠王见此情形,不禁赞叹道:

魏惠王👍嗬!真是神奇呀!你的技术竟然达到了这样高超的地步啊!

魏惠王庖丁将刀放下后回话:

庖丁臣所喜好的是其中的道,而这已经超越了臣对解牛技术的追求了。

魏惠王对此表示不解,问庖丁:

魏惠王哦喉?难道说这解牛的过程中还蕴藏着什么道吗?

庖丁(解释说)当然,这其中的确有道存在的。

魏惠王感到好奇,继续说道:

魏惠王那么,你且说说看。

于是,庖丁慢慢地讲道:

庖丁大王你看啊,臣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头牛,因为臣在那时候对牛的身体结构还一点儿都不了解;可是三年之后,就不是这样了,臣的眼中所见到的就不再是一头牛了,因为臣对牛的身体构造已经很熟悉了;到了现在呢?臣解牛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意念去做就可以了,而不再需要用眼睛去看了,就好像所有的感觉器官全都停息了一样,而只有意念的驰骋就可以将牛很好地解完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臣对牛的身体组织已经了然于胸,再没有一点儿不通晓的地方了。刀顺着牛的身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之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进入,这些都是符合牛的身体本来的构造的。这样下来,解牛的刀绝不会碰到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集的地方,更不用说碰到牛臀骨部的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工一年需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一个月就需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砍骨头;而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过的牛有好几千头,但是刀口还像新的一样锋利,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的时候就一定是宽绰而有余的,因此,刀并不会收到损伤,虽说用了十九年,可刀刃也还如新的一般。但即便是这样,臣每当碰上筋骨交错、难以下刀的地方,还是会十分警觉而小心翼翼地,把目光集中,将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然后哗啦一声,骨和肉就都分开了,如同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这个时候,臣才会放松一下,站起身向四周看看,在悠然自得中感到一种很大的满足,然后,把刀擦好,再收藏起来。

魏惠王听到这里,击掌赞叹道:

魏惠王说得好!听了庖丁的话,寡人学会了养生之道啊!

魏惠王的这句话也许令人感到很费解,庖丁讲的分明是解牛的事情,魏惠王怎么就从中学会了养生之道呢?其实,这并不奇怪,庖丁一开始就已经说了,他现在所喜好的是解牛过程中所蕴含的道,而这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解牛技术了。这也就意味着,表面上看,庖丁讲的是解牛,可实际上,其中却蕴含着一种超出了这种具体的技术范畴的道。这种道,不仅在解牛中存在,而在其他事情中、在万事万物中也是都存在着的。庖丁为什么会如此神奇的解牛技术呢?因为他在解牛时候的所作所为,全都符合牛身体的自然规律,而按照规律来做事,又岂止解牛是这样呢?对于养生来说,难道不同样如此吗?所以,魏惠王从庖丁对解牛的讲述中悟出了养生之道。庖丁将自己解牛的过程讲得很奇妙,令人难以琢磨,而这恰恰符合老子对道所做的描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就是这样若有若无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是没有止境的。

上一章 “强项令”董宣 道德经智慧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不贪恋权位的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