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道德经智慧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强项令”董宣

道德经智慧故事

董宣,字少平,东汉初年陈留郡(今河南杞县)人,曾担任北海相、江夏太守等职,以执法严明、不畏强暴著称。当时正是东汉初兴之际,光武帝刘秀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而在众多的改革措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严明法令。然而,颁布的各种法令在京城洛阳地区却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原因何在呢?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也就是说刑法是不适用于大夫以上的权贵阶层的,尽管也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提法,但那只不过是个别改革者的一种理想的口号罢了,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不用说天子,就是那些王公显贵们,往往也都是犯了王法而逍遥法外的。东汉时的洛阳,正是皇亲国戚、权臣显贵们聚集之地,相形之下,执行法规的洛阳令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更严重的是,就连那些王公贵族们的下人奴仆们也都仰仗着主人的势力而胡作非为,一时间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背景下,洛阳令接连换了好几任,局面都无法改观。洛阳令的职位,派到谁头上谁都打哆嗦,可谓坐立不安,夜不能寐。因为一旦做了洛阳令,对于那些触犯了律法却又很有背景的人,如果依法惩治,那些人物自己都得罪不起,轻则官位不保,重则性命堪忧。可如果不管呢?又是自己失职,对老百姓无法交待,自己也良心不安,真是左右为难,进退无路。

光武帝对这种情况也很心知肚明,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因为在京这些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们都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人,要不是他们保着自己打倒了王莽,自己哪有今天。可是,不约束他们又不行,无奈之下,光武帝决定起用已经年迈的董宣出任洛阳令,以期使这种状况有所改观。

董宣刚一上任,就碰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案犯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亲姐姐。湖阳公主仗凭着自己高贵的身份,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她手下的奴仆也都自视高人一等,仗着无人敢管,遂横行霸道,不仅作威作福,杀人越货也只看做平常之事,真是穷凶极恶。嫣然就成了天是王大他们就是王二的架势。这一次,就是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在街市上为非作歹,与人发生争执,而肆意杀人。

面对此案,董宣毫不含糊,立即下令将犯人逮捕归案。可是这个家奴杀完了人就跑回湖阳公主府中不肯出来。而按照当时的法律,皇家府邸,地方官员不经允许是无权强行进入搜寻的。这样,只有与公主交涉才行。但是湖阳公主是个蛮不讲理的人,袒护家奴,拒不放人。董宣有心去皇宫告诉皇上,请一道搜查的圣旨,但又一想,这可是皇上的亲姐姐,皇上肯定会向着姐姐,如此去也白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扳不倒葫芦洒不了油。命令衙役严加监视公主府,一旦发现公主有外出的行动立即报告。

再说,湖阳公主根本就没把董宣放在眼里。她告诉那个家奴不必担忧,那董宣再凶,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听公主这么一说,这家奴更加得意忘形,摇头晃屁股了。

这天,湖阳公主外出游坊,那个家奴也一同随行。衙役见此情景,立即报告给董宣。董宣随即带领人马赶来,迎面将公主的队伍拦住。董宣不与蛮横的湖阳公主进行纠缠,而只求速将犯人正法。湖阳公主万万没想到董宣竟然动了真格的了,一时被他的气势所震慑而不知所措。那个家奴一见主人发愣,心中顿时就没了底,恐惧之下,站都站不稳了,扑通跪在公主面前

公主家奴公主救我,公主救我啊!

泪流满面,只是一味的向公主求救。还没等公主反应过来,董宣一声令下,三班衙役们就一拥而上,将这个凶犯擒拿过来,就地斩首了。并下令将凶犯的头颅挂往洛阳城南门城门上示众,以儆效尤!

湖阳公主回过神儿来,气得浑身粒抖,体如筛糠,面色发青,嘴唇发紫,咆哮道:

湖阳公主大——胆!董宣,尔要造反吗?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你竟敢当着本宫的面斩杀我的家奴,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公主吗?你眼里还有皇帝吗?我要去皇帝那里,必须治你的罪!来呀,摆驾皇宫。

湖阳公主何曾受过这种委屈,见到光武帝刘秀,又哭又闹,寻死觅活的,定要皇上为她做主。光武帝是一个明理的人,并不打算责罚董宣,又一想,董宣做的有点过了,心说老董啊老董,湖阳公主那是我一奶同胞的姐姐,关系相当的好,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啊,你应该先来与朕报告一声啊,我绝对会帮着你的,可是现在你不报告,弄得我这皇帝也下不来台。想了想还得向着亲姐姐。于是,传旨召见董宣。

光武帝一见到董宣就责问他:

光武帝刘秀😡大胆董宣!斩杀公主的仆人居然也不先禀告。照这样下去那还得了?金瓜武士,将董宣杖毙庭下。

董宣正颜厉色道:

董宣陛下圣德中兴,可谓一代明主,然而却纵容家奴枉杀良民,如此一来,又将据何治理天下呢?长此下去,百姓怨声载道,陛下您千辛万苦中兴起来的大汉恐怕又要动摇啊!陛下,老臣不用您动手,我自己来。

说罢,一头撞在了金殿的龙柱上。光武帝急忙命人阻拦,但是董宣已经撞的头破血流了。光武帝见此情景,不禁为刚才的鲁莽而后悔。但是为了照顾姐姐的感受,还是让内侍搀扶着董宣,令他给湖阳公主道歉。哪知,董宣拒不服从。光武帝没办法,就命令内侍强按着董宣的脖子让他给公主谢罪。然而,董宣两手拄着地,脖子就如同钢铸的一般,坚决不低一下头。光武帝见此,只得罢手,便转而向湖阳公主为董宣说情。湖阳公主见皇帝都容让了,自己也就不便再矫情了。

光武帝转而对董宣说:

光武帝刘秀你这个‘强项令’有功了,朕都服你了,快回到你的岗位上去吧!

何谓“强项”呢?强项也就是脖子硬,不肯低头的意思。经光武帝这么一说,以后“强项令”这个名号也就传开了,甚至传到了世界各国,大家都以此来称誉董宣耿直不屈的性情。

此事过后,洛阳城内的皇族、官宦,不论身份高低,官职大小,对董宣无不敬畏有加,再不敢乱来了,对自己手下人也严明约束,而那些奴仆本身也无一不慑服于董宣的威势,外出办事的时候都会规规矩矩的。一时之间,洛阳城内的秩序变得十分清明。因为这都是董宣的威严所带来的成效,人们又称赞他为“铁脖子”。

因为感佩董宣的秉公执法、不阿从与权贵,光武帝赏赐了他三十万钱。但是董宣将这些钱都分给了自己手下的差役了,差役们对他感恩戴德,玩儿命效力。数年之后,董宣病逝,光武帝亲往吊唁,视其家产,可谓清贫如洗,瞥此场景实在令人潸然泪下。

上一章 曾国藩藏锋保身 道德经智慧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庖丁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