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道德经智慧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孔子问道老子

道德经智慧故事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而孔子则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与儒家日后成为对中国社会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学派,而在历史上,这两大学派的祖师爷就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之间还曾有过面对面的交流,这就是孔子问道于老子的著名事迹。

关于孔子问道的故事,历史上很多典籍都记载了,但是彼此之间在内容和时间上都不一致,这表明,孔子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拜访过老子。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孔子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而最晚的一次,孔子已经五十多岁了。

孔子到了中年的时候,已经名贯列国了,成为公认的学者、智者、和思想家。但是对于学问的研究却丝毫没有放松,他再次记起了德高望重的老子,于是又亲往拜访。

来到大罗山八景洞之巅,孔子在老子面前拱手站立,老子端坐在碧游莲台之上,如坐云端。

老子我听说,你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位知名的贤者了,但不知你现在是否已经悟得了天道?

孔子谦虚谨慎地说自己还没有捂得天道。老子又问:

老子那么,你是用什么方式去探求天道的呢?

孔子我一直在钻研仁义礼智,几十年过去了,但还是没有彻底地通达。

老子还有呢?

孔子我尝试着从阴阳二气的变化之中去求得天道,但还是感到茫然。

老子(很感慨的说)所谓的天道,它是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的,也并非言语所能表达的,它不能依靠普通的方式去求得,而只能通过感悟才可以得到。你如果想用认识有形的事物那样去探索天道,终究是无法得到它的。

老子(接着说)如果道是可以奉献的,人们就会把它献给君王,如果道是可以传承的,人们就会把他传给子女,如果道是可以教授的,人们就会把它交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道是可以赠予的,人们就会把它赠给朋友。可是,道是不能够奉献出来的,也是不能够进行传承、教授和赠予的。道虽然无所不在,博大无边,但它是杳然无形的,并非视听可以觉察的,因此,道只能靠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真正得道的人是清静无为、简朴而自足的。

孔子听了这番话,感触很深。临别之时,老子对孔子说:

老子富贵的人喜欢用钱财送人,而有学问的人喜欢用言辞来送人,我算不得有学问的人,但也还是送你几句话吧!

老子(捋了捋花白的胡须)你所讲述的那些古圣先贤,他们的人和骨头早已朽灭无存了,只有言语还在,你所要极力恢复的周礼在当今社会已经行不通了。君子在运气得宜的时候就驾着车去做官,而在运途乖蹇的时候就像蓬草一样四处漂泊。据我所知,善于经商的人会把珍贵的货物藏起来,好像自己什么也没有一样,智慧通达的人却谦逊得仿佛自己很无知的样子。所以啊,我奉劝你,抛舍掉你的傲气和愿望吧,那些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好处。我所要送给你的,就是这些。

孔子回去后对弟子们说:

孔子鸟,我知道它善于飞翔,鱼,我知道它善于游水,兽,我知道它善于奔跑。对于鸟,我可以用弓箭射它,对于鱼,我可以用网来捉它,对于兽,我可以用陷阱来擒获它。可至于天上的龙,我却不知道它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乘风而行的。我从老子处归来,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

孔子的这番话生动地表达了老子伟大的智者形象,而老子对于孔子所讲的一番话则深刻地表现出道的博大精深、冲而不盈的特色。

上一章 与世无争的严子陵 道德经智慧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曾国藩藏锋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