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道德经智慧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与世无争的严子陵

道德经智慧故事

严光,字子陵,浙江余姚人。他是两汉之交的一位高士,年少的时候就极富名望,那个时代还没有推行科举制度,官员的选拔依靠的是举荐,而一般来讲,有名望的人都会因为被举荐而得到做官的机会,但是严光却偏偏不喜欢做官,而是一心寄情于山水,过着清贫、但是自得的乡间生活。

严光年少时有一个同学,这个人后来当了皇帝,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刘秀当年与严光的交情非常好,然而分手后就再未见过面,但刘秀却对严光一直都很想念,无奈多年来东征西讨,也顾不得去寻访好友。等到称帝之后,天下已经基本安定下来,刘秀就命人去寻找严光。可是久寻无果。于是刘秀就请来天下第一画家,按照自己的描述,画出了严光的相貌,然后昭示天下,发现严光第一时间上报朝廷。

尽管如此,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严光的音讯,这令刘秀心中起急。原来,严光得知刘秀做了皇帝,料想他必定会找自己去辅佐他在朝居官,可是自己的脾气性格极其反感做官,因此,干脆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是最好的。于是,严光就隐姓埋名移居到富春山中,过起了隐士的生活。富春山上有很多溪水,严光每天都到溪边垂钓,俯瞰溪水,仰观行云,静听鸟语,真是与世无争,独得天趣。

有一天,富春山下的一个农民上山砍柴,因为感到口渴,就来到溪水边饮水。他看见溪水边有个半大老头儿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不禁生了好奇之心,走近一瞧,发现这人与集市上张贴的严光画像很像,他又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儿,断定这个人就是当今皇帝重金悬赏、苦苦寻找的严子陵。于是,这个农夫立即飞奔下山,报告给了官府。

县令得知后,立即派八百里加急,将此消息传给了皇上。光武帝刘秀得知这个消息,不禁大喜过望,随即传旨备好车马,带了丰盛的礼品去请严光下山。但是使者去了好几次,都是怎么去又怎么回来的,礼品原封未动。往队伍里一看,连严光的影子都看不到。严光说他们认错人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渔夫,怎么敢高攀当今皇帝呢?

遭受了多次挫折之后,使者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不将严光请下山,没法儿向皇帝交差,索性就强行架起严光上了车,送到京城。

当时,大司徒侯霸也是严光早年的好友,得知严光已经进了皇宫,就派属下侯子道带着一封书信先去问候。严光接到接过书信,只是粗略的一看,就撂在桌子上,态度显得很冷淡。侯子道以为严光是侯霸没有亲自前来探望而生气了,就解释道:

侯子道😊大司徒听说您来了,非常想立刻亲自来拜访您,怎奈公务繁忙,一时脱不开身,所以先派遣我来代为问候,还望先生见谅。

侯子道大司徒的信先生已经看过了,劳驾您给个话儿,让我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严光略微思索了一下,让仆人取出笔墨,让侯子道代写。严光说:

严光君房(侯霸的字)如今做了大司徒,我对此表示恭喜。如果你辅佐君王为人民多做好事,百姓都会感激你的,可如果你只知道奉承皇上,而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那么天下人都会恨你的。烦言不叙,务请君房好自为之。

侯子道对这次拜访感到非常无趣,带着一肚子不痛快回去禀明侯霸。

侯霸一听,心中极为不悦,觉得这位老同学也太不上道儿了,一点也不把我这位堂堂大司徒放在眼里,还给我当起了教师爷。次日早朝,侯霸就把此番事情向光武帝诉说了,刘秀听了,只是淡淡的一笑,对侯霸说:

刘秀😃君房无须气恼,子陵就是这个脾气,朕是最了解他的了!

其实,严光绝非仅仅不把大司徒放在眼里,就是皇帝去看他,他也是同样一副态度。次日,光武帝大驾光临严光的临时住所国宾馆。严光不但没有出门远迎,甚至连床都没下,仍然自顾自的闭目养神。刘秀见到这种情景,丝毫没有生气,满面陪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严光的肚子,说道:

刘秀😊子陵难道就不念旧情,出山帮帮你的老朋友吗?

严光这才起身,正色回答道:

严光人各有志,不可强求!陛下为何一定要我出来做官呢?我的性情,难道您还不了解吗?

经过严光的当面拒绝,刘秀知道再多说也无益了,自己是个贤明君主,不能做耍无赖的事,只得作罢,不再提让严光做官的事了。

尽管严光无情拒绝了光武帝,但是刘秀还是很热情的招待他。严光对刘秀也是丝毫不拘君臣之礼,宛如昔日同窗一般。当晚刘秀没有回寝宫,就在国宾馆与严光促膝长谈。后半夜两人同塌而眠。严光鼾声如雷,弄得刘秀一直也没睡好。后来严光的腿搭在了刘秀的肚子上,刘秀为了不惊醒他,就没挪开他的腿。

严光在皇宫居住了数日,又回到了富春山中。

这就应了原文那段话: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严光的做法,深刻的体现了老子语境里,保持乃至回归淳朴天真,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

上一章 许攸之死 道德经智慧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孔子问道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