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道德经智慧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许攸之死

道德经智慧故事

东汉末年,皇室衰败,天下诸侯,各霸一方,刀兵四起,民不聊生。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北方最强大的两股势力,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史诗级战役——官渡之战。其实,官渡之战的双方力量对比还是很悬殊的,袁绍力强,而曹操势弱,本来,袁绍是更有胜算的,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袁绍失败了。实际上,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曹操方面很不顺利,开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袁绍都是居于上风的,而在战争的扭转过程中,有一个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人就是许攸。

许攸,字子远,南阳(今属河南)人,当时的名士孔融对他的评价是:

孔融许攸,智计之士也。

也就是说,许攸是一个很有才智的人,而历史事实也印证了孔融的这一评价。东汉末期,汉灵帝昏聩荒淫,又宠信宦官,任其胡作非为,导致朝政十分黑暗,人心浮动思变。而许攸在这时也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他连结了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一匹权臣豪杰,意欲废掉汉灵帝,另立新君,并且他们去拉拢了曹操,但是曹操认为这件事不会成功,因而没有参与。后来,这次废立之谋果然失败了。是时,东汉王朝经过黄巾军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已经呈现出日薄西山之象,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在镇压起义的地方军阀却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形成了一个个实际上的独立王国。在这些军阀中,冀州袁绍是势力最强大的一支,后来许攸就投奔到了袁绍门下。

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袁绍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但是他还有一个劲敌,就是曹操。为了更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领地,并最终实现一统中国的宏愿,袁绍对曹操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史称“官渡之战”。

当时,尽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了袁术、吕布、张扬等割据势力,实力猛增,但是比起袁绍来,还相差很多。因此,袁绍对这场战争还是满怀信心的。然而,战争的进展并不像袁绍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曹操做出了相当周密的防御计划,袁绍一方迟迟没有获得取胜的机会。就这样,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官渡之战中,许攸作为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曾多次献妙计,但是大多都没有被采纳,这令许攸感到很气愤。战局正在僵持的时候,许攸又向袁绍献出妙计,派一支军队突袭许昌,据他分析,许昌是曹操的大本营,但是现在曹操屯兵官渡,以其军队数量来判断,许昌必然空虚,若趁深夜,突袭许昌,定可大功告成,如此一来,曹操后方必定不稳,必当溃乱。但是袁绍生性多疑,而且刚愎自用,在他看来,曹操足智多谋,不会有此疏忽,因而对许攸这条妙计不予采纳。许攸由此更加的认为袁绍其人不足与谋!

有一次,许攸独自在自己的帐内喝闷酒,把满腹的牢骚借着酒劲儿自言自语的说了出来,恰巧被来找他的审配和逢纪在帐外听了个真切,这俩人可谓是袁绍的忠直死士,立刻转头去告诉了袁绍,说许攸有反心。袁绍勃然大怒,命亲兵卫队将许攸抓来我要亲手杀了他。

就在审配和逢纪转头走后,被许攸帐外站岗的小兵看出二人的意向,马上告知许攸。许攸也顾不得家人的安危了,星夜逃离了袁营,投奔了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奔,大喜过望,光着脚迎出帐外,对许攸给予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许攸身为袁营的要员,对袁军的部署了如指掌,他的叛变,是对袁绍极为不利的一件事情。果然,许攸向曹操献计,突袭袁军的屯粮之地乌巢。曹操欣然允纳,奇袭乌巢,大获全胜。袁绍军队闻知乌巢失陷,粮草悉数被焚,立即阵脚大乱,四散溃逃。曹操率军乘胜一举歼灭和坑杀了袁军七万多人,而袁绍只带着八百多残兵败将仓皇北逃。

袁绍兵败后不久,便身染重病而亡,他的事业由儿子袁尚来继承。虽然在官渡之战中袁军遭受惨败,但是冀州的根据地仍在,实力犹存。

为了彻底击溃袁氏集团,消灭自己最大的劲敌,曹操出兵冀州。这一次,许攸再献奇计,水淹冀州,袁尚拜逃。从此,袁家五世基业灰飞烟灭,而曹操则横视北方,再无敌手。

许攸在曹操征讨冀州的过程中又立下了大功,于是就居功自傲,变得十分骄纵和轻狂,即使在曹操面前也很不约束,甚至当着曹操的面,喊他的乳名:

许攸要不是我许攸的功劳,你曹阿瞒哪里有今天啊?

曹操虽然对此感到懊恼,但是念他毕竟有功于自己,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让他三分。谁知,许攸见曹操对他客气,就更加地肆无忌惮了,在曹操面前日益轻慢起来。曹操实在忍不下去了:

曹操😖😡可恼啊可恨,许攸这厮也忒不像话了,你功劳再大也不能没有规矩啊!不行,我特么非弄死他不可!留着此人后患无穷!

在一旁的贴身保镖许褚最懂主子的心意,立刻答话道:

许褚😲主公放心,这事儿包我身上了!

终于有一天,在相府门口,许攸与许褚顶撞起来,被许褚一锤砸碎了脑袋。

要说许攸的死,纯属他咎由自取。没有做到“功成而弗居”。

上一章 萧规曹随 道德经智慧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与世无争的严子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