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本书标签: 现代 

高情商的人是怎么说话的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 01 |

同样的一段话,有人能用它改变命运,你信吗?

考研分数线一出来,我的邮箱里就塞满了调剂信。

原因是我的导师的好多重磅论文,通讯作者都是我,联系邮箱留的也是我的。主要是投稿时,很多审稿专家的意见,确实很奇葩,所以往往由我先过滤一道,再提交导师修改。于是,很多考生的调剂信就发到我这里来了。

其实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每年都很抢手,有一年甚至达到四十比一的录取比例,一般是不接受调剂的。对于这样的邮件,我只能回他们一个导师的正确邮箱。不过我知道,导师没什么时间看。

但有那么一位同学的调剂信,我不仅破例将它转发给我的导师了,而且更神奇的是,我的导师最终还真录取了她。

为什么呢?

80%的考生,调剂信都是这么写的:

“你好,我叫×××,我毕业于×××,原本报考×××,估计分数不够,想调剂到您执教的专业,不知道您有没有名额,我的成绩是×××××。”

这样的调剂信,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群发的。就像你追了一个女神,被女神给拒绝了,于是你只能降低要求追求别人。这样的人再优秀,也很难有女生接受。因为但凡有点自信的女生,都不会觉得,她比所谓的女神要差。

调剂也是这样,你必须解释一下,你退而求其次选择我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的分数线比那边低吗?如果是,对不起,我拒绝,我也是有人追的好不好?

梅同学的调剂信是这样写的。第一段她也是写了自己的基本信息。但第二段,她写道:“通过网上查阅和学姐介绍,知道老师您风趣幽默,学术底蕴丰厚,一方面我对老师您的口碑和人气十分驰往,另一方面我不想放弃学习心理学的梦想,所以我希望调剂到贵校深造。”

接着她列举了导师的一些研究,显然是看过导师的著作,引用的一句名言,还是我的导师做讲座时的口头禅。

最让我高兴的是,她还写道,我的导师的研究覆盖了哪些人群,她打算如何扩大下受众类型,还打算将导师的研究同她的毕业论文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这封调剂信让我感到很亲切,她对我们研究方向的了解就像一个小师妹一样。

既然她下了这么大功夫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也就想想怎么样用个恰当的方式把她的调剂信转给导师吧,哪怕我的导师不接受调剂。

后来,在一次给导师祝寿的聚会上,她亲切地和我打招呼,谢谢我的推荐。

我悄悄问过导师:“您为什么会破例录取她?”

导师说:“她的言语智力很高,相当适合做心理咨询。”

所谓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而好好说话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心里装着别人。

| 02 |

有一幅搞笑漫画是这样的。

A说自己之所以有好人缘,是因为他经常邀请朋友去他家带游泳池的别墅聚会,经常开着自己的游轮载着朋友去三亚度假,经常一言不合就发几十万的红包。

于是他问B:“你凭什么有好人缘?”B说:“我靠颜值。”

A的心灵遭受了成吨的暴击。

其实在我看来,靠别墅、游轮建立起来的好人缘,不叫人际交往,叫“仗势欺人”。

靠在朋友圈里无限发自拍,用美图秀秀把自己P得跟个妖怪似的,希望靠颜值去吸引别人,也不叫人际交往,叫“色诱术”。

靠钱累积的朋友,钱尽即散;靠脸吸引来的情人,卸妆即分。当岁月爬上脸颊时,那个曾经最爱你的人,只会陶醉在另外一张脸上。

真正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靠的是给予对方情绪价值。

什么是情绪价值?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每一次你和我交谈,我都能让你对自己更满意一点儿,对未来的生活更乐观一点儿,在压力巨大的生活中更快乐一点儿。

这便是情绪价值。提供情绪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说话。

一个没有情绪的聊天只能是尬聊,我说过,聊天聊的不是内容,而是内容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情感。

低情绪价值的聊天,就像这样的一问一答。

A:吃饭了吗?

B:吃了。

A:吃的什么?

B:鱼香肉丝!

A:谁做的?

B:我妈。

A:你亲妈吗?

B:是的。

A:是生你的那个妈吗?

B:是的。

A:生你的时候疼吗?

B:疼!!!

还有这样忽略对方背后的情绪感受,喜欢对聊天进行“总结式发言”的对话。

A:刚刚看到一句话,游戏掉线了可以重连,女朋友没了可以一直玩游戏(哭笑不得的表情)。

B:说得很有道理。

还有这样不关注对方,喜欢自开话题的对话。

A:你看我的指甲好不好看?

B:我最怕和同学说话了,脱口就出川普!

A:像不像一个老妖怪?

B:老妖怪?谁?川普?

A:去死吧,我和Siri聊天都比你有趣。

当我发了某条吐槽的朋友圈后,某读者“安慰”我。

“大师,我知道的,你内心其实还是个孩子,想哭就哭出来吧,会好一点。情绪不要压抑,释放出来会好很多。虽然你看起来很坚强,但是我能感受到你不为人知的悲伤。”

大哥啊,你知不知道“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这句话是谁说的?是我啊!

我“内心其实还是个孩子”,这不是打自己耳光吗?我的这条朋友圈纯粹只是吐槽一下,不要过度解读好吗?

况且能靠哭就解决的情绪,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情绪,人要化解一个情绪靠的是对情绪的认知,而非宣泄。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最终走向悲剧,往往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总把消极和负面的东西扔给对方,只会让人感到别扭。

毕竟打着“真爱”的旗号,让别人为你的糟糕情绪和言行埋单,是情商极低的表现。

| 03 |

真正的好好说话,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有一个学生毕业了,我也就是在大一教过她心理学,不是很熟悉。一天她来找我咨询,她毕业后,有好几个单位愿意要她,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建议选择工资最高的那个,其他因素先不考虑,让供养你这么多年的父母,好好歇一歇吧!

但是工资高的有两家,于是我建议选择休息时间多的那家。

女生不解:“老师,刚毕业不是应该更努力一些吗?你为什么让我选择休息时间多的那家?”

我告诉她,方便她再找一份兼职。于是女生回了我这么一段:“周老师你才华横溢,你又当老师又当作家又当主播,可以兼三份工。而我这样的小菜鸟,恐怕只能多看看书了!”

这个时候我该回什么呢?

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女生想要什么。

微课直播间里,很多同学说,这个女生有点不自信,她想要一点安慰。

她想要的不是安慰,她想要的是鼓励。安慰是你告诉一个人情况没那么糟,鼓励是告诉一个人“你可以的”。

有同学说,她不想兼职,我应该换一个建议。兼不兼职,此时重要吗?不要总想着帮别人做决定,也不要想着迎合别人的想法。理性的建议太冷,真正的情商高手,从不说冷话。

她想要的是什么?

她想要成为我这样的人。

那么我就给予她这份支持吧!我这么说:“在这个狰狞的世界里,你要在这么多的企业里做选择,就好像与众多怪兽搏斗一样,这样的精神怎么会是一只小菜鸟?况且,我能兼这么多工,不是因为我才华横溢,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在这一层面上,我相信你和我一样。”

大部分时候,人们说出一句自嘲的话,不是为了让你迎合,或者是安慰他,而是为了让你否定这句话,这便是一种情绪价值。

心理作家大将军郭这么说过:提供情绪价值,就是先学会积极关注。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但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积极地回应对方,提供高情绪价值,更重要的是,你能渐渐获得明朗而乐观地看待世界的角度,当你变得更积极,你自然能做到提供高情绪价值的第二步——更倾向于提供正面的信息。你会发现值得抱怨的事越来越少,而你想要分享的快乐越来越多。

高情商的人,为什么一开口就赢了,因为他提供的情绪价值,是无价之宝啊!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吸引力,不仅仅是你的容颜、你的财富、你的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踏实,以及那份正能量。

常说这句话的成年人,多半都废掉了

| 01 |

公孙姑娘是一个知名语言类节目的编导,最近她们上线了一个新节目,她要我推荐嘉宾。

她的要求有:

(1)长得帅,年龄在30岁以下。

(2)多才多艺,尤其要有好的表达能力。

(3)要有一份体面点的工作,学历本科以上,研究生更好。

(4)有成为网红的潜质。

可惜啊,要不是因为我不满足第一条要求,我一定亲自去。

这时,我想起了我的好友彭帅。

彭帅不仅帅,而且还是高校老师,名校硕士学历,更是他们学校的各类晚会的主持人,又能唱歌又能弹吉他。很多女生来蹭他的选修课,就为了要他的微信,仰慕他的女生还经常争风吃醋,让他很狼狈。

我多次跟彭帅说,他的这份潜质就应该C位出道。

他告诉我,他上大学时就兼职当模特,要不是父母逼着他当老师,他也有当明星的梦想。

彭帅还打趣地说:“你这么红,以后我就抱你大腿实现梦想了。”

结果机会说来就来了!

我当即把彭帅的照片、工作性质和他的艺术特长等资料,全部发给了公孙姑娘。我还特别嘱咐她,如果彭帅上节目了,我这边会帮忙宣传提高热度。

公孙姑娘看了彭帅的情况后很满意,找我要了他的微信号,她要亲自和彭帅谈。

当时我很高兴,结果一个月过去了,节目第一期出来后,我看了下,男嘉宾里并没有彭帅。

说实话,我真觉得第一期的男嘉宾没有彭帅优质。我连忙问彭帅是怎么回事。

彭帅说,公孙姑娘加了他后,简单聊了几句就失踪了。

我说:“那你主动联系下她啊!”

彭帅说:“我不了解具体情况啊,我到底问她什么啊?”

我说:“好吧,我去问问她。”

我发消息给公孙姑娘,她告诉我,彭帅不过关!

哪里不过关?在我看来,无论颜值、口才、个人情况都非常OK啊!

公孙姑娘一字一句地说:“参加节目的意愿不过关!”

原来,她对彭帅的情况确实是满意的,但她在选嘉宾时,往往有一个小考验,那就是她会故意失踪,看看候选者能否主动联系她。

因为朋友介绍来的候选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旦在节目中面临巨大挑战,或者有淘汰的环节,他们意识到自己有丢脸的可能性时,便会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前退出节目。

这不仅会浪费节目组为他们精心包装的人设,也会打乱整个节目的进程。所以,总需要众星捧月的嘉宾,她是不敢要的,无论他的条件有多好。

于是,我继续劝说彭帅主动一点儿,但我没有告诉他这是个考验。

彭帅告诉我,他有A、B、C、D四件事还没有做,做好了他就去。

“过段时间我再忙这件事吧!”

我不得不承认,公孙姑娘的考虑是正确的。

在我看来,A、B、C、D四件事不至于忙得连联系下别人的时间都没有。更重要的是,日常工作就能占用自己一切时间的人,要么懒惰,要么效率低。

下班后把足够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日本奈良的鹿,一直都吃不饱,体重只有普通鹿的60%,健康状况和寿命都非常堪忧。不应该啊,游客天天都给它们喂鹿仙贝,它们不缺食物啊。因为它们真正想吃的是草,而且是森林里植物纤维丰富的野草。为此,有些鹿尝试逃走,甚至做出攻击人的举动。

虽然奈良县开始诱杀逃走的鹿,但由于鹿在很多日本人心中是神圣的动物,大部分鹿成功逃到了森林,并逐渐恢复了健康。

而那些留下来“等一等”的鹿,则永远以亚健康的状态活在公园里,随着岁数的增大,逐渐失去了逃跑的能力。

饭要靠别人来喂的人,永远都吃不饱。而在饥饿面前选择了“等一等”的人,命运总会让他的一切机会变为不可能。

| 02 |

为什么空有上进心的人,永远都成不了行动上的巨人。因为他们陷入了一种“退强攻弱”的恶性思维中。

在很多高校做演讲时,我都要给学生做一个实验。我问在座的同学:“关注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等的请举手。”

超过七成的学生会举手。

我接着问:“谁愿意做一个内容产出者,我认识一家网红公司,可以把你包装成网红,愿意尝试的请上台来。”

一般情况下,根本没有人愿意上台。

我让同学在纸上写一下,你大脑中“愿意尝试”和“不愿意尝试”的理由。

“不愿意尝试”的理由非常多:

我没有兴趣。

我最近很累。

我父母不太支持。

我的专业不太对口。

我的颜值不够。

我最近忙于学生会的事,没时间。

我这个人脸皮薄,害怕被别人评论。

喜欢上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的人都是二货,我才不跟他们一样。

理由很多,我不一一列举。

“愿意尝试”的理由就非常少了,很多人写不出来,写得出来的大概是这几种。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我想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我想借着某个平台实现我的梦想。

为了我的父母。

对比就可以发现,促使我们尝试一件事的内心理由,往往都大而空,都是些既神圣又伟大的终极动机。

原谅我的直白,“为了爱与和平,为了理想与正义”这种非现实理由,很难在具体的事件上让你产生动力。最重要的是,这种理由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它们似乎都是长远目标,没有时间限制。

就好比,你想要一个彭于晏式的男朋友,一个年薪百万的工作,一张倾倒众生的迷人的脸,满柜子人鱼色的YSL口红。

有多想要?

我想要得不得了!

但是等一等行吗?目前我们先单身、吃着泡面、素颜宅在家里可以吗?

似乎也还是可以的。

那这些事以后再做吧!

结果说着“以后再做”的事,就再也没有“以后”了。

相反,阻止我们尝试某件事的理由,那就强大得多了。不仅内容具体,有时间限制,而且处处针对我们的个人现实情况,根本无法反驳。

所以我们内心的逻辑是:

“做一件事很难啊,要求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全部满足。这事做成了吧,固然不错,但要是不做的话,也无伤大雅,反正我的爹妈会养活我。况且做不好,还会丢人,算了吧!算了吧!”

为什么空有上进心的人,永远都做不了行动上的巨人?

因为内心中负责“进攻”的脑区很苍白,没有花费大量时间思考,而填充了大量具体信息的“退缩”脑区却十分发达。

| 03 |

为什么在机会面前,我不喜欢“等一等”呢?

因为上天很有意思,一旦你放弃他在命运中给予你的宝贵机会,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收回给你的一切天赋,又会以你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把恶魔派到你的面前。

感谢我的敌人,他们教会了我一件事。提升自己,并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而是一件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

活在这个世上,虽说性命无虞,但其实仍然有人把枪顶在你的头上。

你必须提升,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

相信我,你根本等不了。

因为命运无常,所以我锁住悲欢只为变强。这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前进动机。

接着,你得学会为“前进”附加更加琐碎而具体的理由,来对抗前半生为“后退”附加的那些因素。

比如,尝试了就可以吹牛。

别觉得这个理由很庸俗,很多时候,庸俗的动机比高尚的更有力量。

我有一个朋友考上某“985高校”的博士,就是抱着吹牛的动机。由于他的坚定,在失败了两次后,他终于考上了。

又或者,努力了才可以实现自己的小愿望。

有一款游戏叫《英雄传说》,在学生时代,它每次出新,我都买不起,跪求破解组破解。

而现在每次出新我都可以买正版,甚至我还买了自己已经通关的旧作,就为了致敬制作者。

所以,我必须坚持写书,哪怕这真的很累,但省吃俭用买游戏,更累。

在大脑议会里,负责“前进”的声音越多,行动起来就越发不需要意志力,就越容易改变自己的命运。

请学会做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好好说话,才懂得做人的滋味

| 01 |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很火:“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我认为是人际沟通能力,也就是如何好好说话。

《奇葩说》中的黄执中有句名言:懂说话,才懂得做人的滋味。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再内向的人都必须和外界进行资源互动,无论是现实资源还是情感资源。但很多时候,一句话就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

比如,魏徵一句话就避免了被李世民杀头,此后他甚至还备受宠幸。

当我们回头再去想,当时话应该如何说才正确时,多半已经晚了。

通常别人拒绝和我们来往,对我们冷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本能的自我保护,墨守成规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2)对方从你的语言中感受到攻击或者怀疑,从情感上排斥你。

(3)对方的关注点与你不同,而你们未能找到相互理解的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从而走进对方内心:

(1)非暴力沟通,让对方感受到尊重,消除气氛中的阻抗。

(2)用柔性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

(3)理解对方的情绪,充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

其实,说句大实话,不知道是不是原生家庭的原因,中国当代人,无论老少,言语里的潜在攻击力都很强,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大家好像都有一个错觉,只要声音大,对方就会听话了!

| 02 |

“命令式口吻”在当代人的沟通里极其普遍,不管双方是何种关系。

好像我们都急于在对方面前展现权威似的。

事实上,对人语气越强烈的人,其内心越不自信,更加害怕被对方拒绝,也更容易被对方拒绝。

比如,作为一个老师,很多同学会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社团活动。

他们的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老师,我们想邀请你参加明天晚上的社团活动,请问你有时间吗?”

大家也许觉得这句话很客气,完全没有攻击性。

但从被邀请的一方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其实是隐藏着傲慢的。那就是,如果你明晚有时间,就必须来参加我们的社团活动!

当然,我知道学生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他们长年累月的错误沟通习惯导致的。

从我的立场出发思考的话:我确实非常忙,但时间也还是可以挤出来的,而对于这件事我倾向于拒绝。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接受”和“拒绝”这两个选项,我们往往会选择“拒绝”。

一方面是因为人是生而自由的,天生就有抵抗命令的倾向,无论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上下级。

潜意识里,我会这么认为:“我去了,就是向你低头服输了!”

当然,人是不喜欢低头的。

一方面是因为人是生而自由的,天生就有抵抗命令的倾向,无论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上下级。

潜意识里,我会这么认为:“我去了,就是向你低头服输了!”

当然,人是不喜欢低头的。

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潜意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潜意识,是良好沟通中最关键也最难的一步。要知道,一个人90%的决定,都是在潜意识的辅助下做出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还有一个潜意识,“不安全就不做”。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接受对方的请求是安全的、快乐的,那我们通常会拒绝请求。

因为我们本能上的自我保护认为,拒绝虽然没有风险,但也避免了可能会导致的伤害。

而同学对我的这个请求,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他没有说清,社团活动邀请我到底是去干什么。

虽然我可以猜到,也许就是坐着鼓鼓掌,看看表演。但万一要我发言,要我现场唱一下《沙漠骆驼》,八卦下某明星家暴的事,或者要我整晚守在学校呢?

这些事不确定,我真的倾向于不去。但我又不想一一询问同学,因为我也不一定能精准地发现,我对这个活动的担忧到底在哪儿?所以我选择不去。

即便我明白同学说得如此简单,可能是因为面对我有点胆怯。也有朋友认为,同学之所以说得这么简单,本来也就是意思下请请老师,我们不去,他们玩得更开心。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请求法,大多数人是不会接受的。即便你用了敬语,语气也客气,但仍然充满了给对方的压力,增加了对方的抵触感。| 03 |

下面我教大家一个正确的沟通方法——“WWRO”模型,即What,Why,Recede,Option。

前面案例中的同学,可以这么对我说:

“老师,我们有一个社团活动,希望您能参加。”(What,什么事)

“如果您的时间比较匆忙的话,您可以参加完开幕式就离开。”(Recede,退让)

“如果您实在是没有时间的话,不妨给我们写一段话,祝贺我们活动成功吧!”(Option,备用选项)这种沟通模式的好处就在于:(1)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不仅让对方有了掌控自我的感觉,还让对方觉得你能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比较体贴。

(2)讲清了事情的主要内容,并为对方参加你的活动预留了后路,这就会让对方觉得,参加你的活动是安全的。

比如,你想约人共进晚餐时,你可以说:“我知道有一家餐厅的三层滚刀肉很好吃,你周末想不想出来和我品尝一下?如果你事情多,我可以点一个外卖给你,但似乎没有现烤的味道棒!”

这么说,对方赴约的概率就比较高。

因为你给了对方选择的空间,把“来”或者“不来”的纠结选项,隐约换成了“现场吃”还是“外卖吃”。这个小暗示,就会让对方倾向于选择“现场吃”,对方就赴约了。又比如,领导让我写论文去参加省里的征文比赛。

“周老师,周末省里有个征文比赛,你看你是重新写一篇交上去,还是把你去年写的文章,再补充点内容?选择权在你,我们不要求一定获奖,重在参与。”

其实,这么说和“周老师,麻烦你在周末以前写篇论文交上来,这是任务”相比,要委婉好听得多,虽然我确实没法拒绝。所谓“懂说话”的人,能让别人更好地体会“做人的滋味”,也能把这种奇妙的体验分享给其他人。

懂得“好好说话”的人,也就真正理解了喜怒哀乐,这才是真正的“好好做人”。

上一章 如何快速高效的读书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最高级的教养就是说话前多想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