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本书标签: 现代 

如何快速高效的读书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进入大学或社会后,大家发现时间的应用效率大大下降了,有时候一整天什么也没做就过去了,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生命。这其实是因为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模式化,生活被某些东西带着走了,导致你停下来专注的能力越来越差。

想想中学的时候,课间休息最多十分钟,你却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搭讪前桌的美女,也可以戏弄一下同桌,还可以到黑板上乱画。

为什么?因为你在下课的时候,情绪是放松的,你放松的情绪能让你做很多的事。而在上班时,你的情绪是压抑的,所以你会感觉时间飞快,却什么事也没做。

在我的微课课堂上,我做了几次实验,同样是一篇文章的两段内容,均取自《史记》。

一组人阅读时刷着牙,另一组人正常阅读。

实验结果显示,一边刷牙一边读的人能比正常阅读的人理解更多的内容。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面对你难以了解的人和事,你的内心会有一种恐惧,而你内心的某个系统怕你受伤,会封闭你感知恐惧的能力。所以刷牙封闭了一些感知,克制了你的焦虑与恐惧,却帮助你解放了一部分潜力,这样你理解这些事物的能力就上去了。

所以,当面对一件痛苦或者是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时,封闭一些感知反而可以克制住焦虑和恐惧,之后便能集中注意力,解放出先天的某些智慧来克服当前的困难。有了这样的技能,将来就可以在社会上绝地逢生、转危为安,而这个技能是从读书练起的。

季羡林说过: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既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你认为社交无用,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潜规则”

| 01 |

前段时间曾经风靡一时的“社交至上论”销声匿迹后,最近“社交无用论”又开始甚嚣尘上了。

某公众号上几百万阅读量的文章开始大骂情商害人,无用社交浪费了当代人的宝贵时间,鼓吹“别去经营无聊的人际关系,当你有了实力后,所有的大佬都是你的朋友,都会向你低头”。

我想说,社交是有用的,所谓“施比授有福,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本就是国学经典。

当代助人行为日渐减少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求助者的求助态度和交流方式,不能让施助者感到快乐。于是他们把得不到帮助的原因推给别人,认为别人“寡情薄义”,之后又定义这样的交往是“无用”的,简直是浪费时间。

我希望这样的人能坚信“社交无用论”,因为我不愿意成为这种人的人脉。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情感。我无法像一个冷冰冰的工具一样,被他使用得称心如意。

另外,一个人愿不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完全取决于你的个人价值。

首先,鼓吹“实力决定社交”的人,肯定从来没拥有过实力,否则他一定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其次,如果一个人的个人修养跟不上他的实力,那他过高的自信只会进一步摧毁他的人际关系。

其实,大佬是愿意帮助我们的。前提是我们能找准机会,利用自己的高情商,不要让人为难。他的举手之劳,也许对你而言意义非凡。

前年我在边疆贫困山区支教时,有一天浏览微博看到了这么一个ID: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我很好奇,马云什么时候成乡村教师代言人了?于是我点进去一看,原来马云在搞一个陕甘宁云贵川乡村教师的鼓励计划,活动将评选100位优秀乡村教师,并给予相当的经济扶持。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支教山村的领导和老师,可惜老师们对网络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我想起了平日里忙里忙外的李老师,她本来是城市人,跟着老公来到山区后,担任乡村教师二十多年,村里都公认她是为学校奉献最多的人。

我赶忙帮李老师填写了材料,还用英文写了一封信给马云,介绍了当地的情况,随后通过昆明报社的朋友,把材料报到了马云乡村教师基金会。

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师成功入选。李老师见到马云时,马云还对她说:“你的英文信写得很有感染力。”

大家都为李老师感到高兴。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总是问我:“你是怎么认识马云的?你到底用什么方法打动了他?”

我哭笑不得。

不单单是马云,刘强东最近的名片也变成“村长”了。他竟然担任起了平石头村的村长,并定了一个小目标,五年内让该村的家庭平均收入提高十倍,不是用捐赠的方式,而是用产业的方式。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在明智原则下的利益交换,从康德的绝对命令观点来看,提供对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对他人负有的一种责任。这不是一种能被情绪渲染的偶然行为,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心理共同体的必然行为,而这种潜在的共同体联盟能帮助成员抵抗潜在的危险。

马云热衷于当“乡村教师”,他无数次在演讲中说过,当老师的日子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接着是刘强东扶贫,他也毫不掩饰地说,村长是他儿时的梦想。

所以,马云和刘强东的自发助人行为,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高兴,更在试图把自己拉进一个群体中,这个群体让他们感到安全,这种安全感来自他们过去的经历。

遗憾的是,当代人在人际交往中,考虑更多的是人脉“有没有用”。这使得他们的要求过于露骨和直接,往往会让被求助者感受到危险。

| 02 |

江师兄就是一个求助的高手。在我们的圈子里,他是一个人缘很棒的人。某天江师兄打电话给我,客套了几句话之后,开始了他的求助。

“老弟啊,我这里有个事情要麻烦你一下!”

说实话,我听见这种话,内心是会紧张的。当年大学毕业时,江师兄曾经为了帮助我进他们单位,给领导打过报告,申请招人。不过我后来选择了读研究生,但内心总觉得对他有所亏欠。

江师兄请求我的帮助,那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我大概担忧了一秒,立刻平静地回复他:“师兄,别客气,你说!”

“我姐姐家的儿子,今年要考研,选择了你的导师,初试已经过了,但成绩不占优势……”

听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我的导师是一位热门导师,师兄这次多半是找我要导师的联系方式,甚至需要我去找导师为他外甥美言几句。

这种电话我接过不少,实际上让我很为难。因为我的导师很讨厌走关系,为了保证公正,他在复试之前是不见学生的。

虽然这很尴尬,但我还是想跟江师兄说明情况,刚打好了拒绝的腹稿,结果江师兄接下来的话却没按我的剧本走。

“他对此很重视,想报一个××考研的补习班。想问问你,××考研的补习班靠不靠谱啊?你有更好的推荐吗?”

哎呀,就给个建议嘛,有啥为难的!我当即帮江师兄分析了考研补习班的利弊。

可是说了很多,感觉又对不住当年江师兄帮我的恩情,我就又讲了一些,包括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知识专精。

突然,我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说多了,感觉自己无形中降低了底线,仿佛有一种想法——我都做了这么多了,就送佛送到西吧!

我立即明白,这就是江师兄情商高的地方。虽然他有恩于我,可是他对我提出要求的口子是很小的,就算我只提供了一些建议,他也一定不会被我拒绝,我们俩的关系也不会遭到破坏。

心理学家艾略特·索伯(Elliott Sober)和大卫·威尔逊(David S. Wilson)对于利他提出了自激励效应,自激励效应的存在指出了利他者在适应性方面获得提升的一种新途径:在危机情境下,虽然利他在客观上消耗了行为者的物质资源,降低了利他者的外部效用,但利他行为能够为利他者带来内部效用的增益,那么个体的助人行为便会增加。

也就是说,当我给予江师兄关于考研的建议时,我似乎梳理了毕业五年来,对导师和专业的理解。而且他不断暗示我,我已经不是毕业时那个可怜兮兮要他帮忙找工作的鼻涕师弟,而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专家了。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也认为,当我们的利他行为能够充分彰显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势时,利他行为便会得到强化。

| 03 |

经常有公众号和个人来申请转载我的文章,但有一部分人我是不理的,他们也许不明白原因,他们的请求向来是这样的:

“你好,请问你的文章可以转载到我的公众号/个人空间吗?”

在微课直播间里,大部分同学看不出来这个请求有什么问题。

有人说,是没谈钱吗?不是,我的转载不要钱!

有人说,是不够礼貌客气吗?不是,我没有那么大牌。

有人说,是不能转载给小号吗?不是,我愿意转载给任何人。

那原因是什么呢?我把成熟编辑的请求信息,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您好,剑圣喵大师,我是××公众号的运营××,希望转载您《××××》一文,我们平台粉丝××,头条阅读××,会按照转载需求标明出处,保证文章不会用于商业用途,我们的公众号ID是××××。”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之所以不理前者,是因为他们的信息太过简单。首先,我需要浪费很多时间提出一个个问题向他们询问。其次,他们的这种不成熟,会让我极大怀疑文章有滥用的可能。

还有些读者的大段文字,可能让我很难帮助他们。他们经常发一大段话,然后接着问这样的问题:

“老师,你说我到底该怎么办?”

“老师,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老师,我是不是该立马辞职离开这个单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网络求助一旦有责任转移的语气,对方给予帮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我很想告诉这些读者,我不能帮你做决定。一方面,我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你描述给我的事实存在被加工过的可能性,我轻易给你提出建议,出现灾难性后果我负不了责。另一方面,我随意插手你的生活,这会阻碍你自我成长的能力。

我喜欢那种让我做选择题的读者,因为这个选择的基础是他自己已经想好的,我喜欢这种为自己负责的态度。

| 04 |

我就是不愿意像某些人一样,为了所谓的人脉刻意交朋友,又为了某些“有用社交”放弃朋友,带着虚伪的面具和伤害自我的笑容活着,最后用这些人脉去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

当然,他们达不到目的,因为对每个人都热情,就意味着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分量都不重。所谓得道者多助,把别人装在心里,别人自然会来帮你。要想获得有用的人脉,你就要牢记以下“潜规则”:

(1)所有的帮助,都是为了和对方拉近心理距离,盛气凌人和道德绑架式求助,只会让人生厌。

(2)请求中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对方有拒绝你的权利,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环境。

(3)求助不要浪费对方时间,小事宁愿花费金钱,也不要消耗朋友的时间。

(4)在人际关系中,没谁喜欢被别人单方面消耗。想要认识厉害的人,不只有必须成为厉害的人一条路。你可以给厉害的人展示你有某种方面的潜力,也可以让厉害的人觉得,他对你的帮助,可以让他变得更厉害。

这个世界上有一半的问题和麻烦来自:请求别人请求得过多;考虑别人考虑得太少;答应别人答应得太早;而拒绝别人又拒绝得太晚。

上一章 什么是灵魂之书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最新章节 下一章 高情商的人是怎么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