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初中之后带发修行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修行之路  师父     

番外:作者的读后感

初中之后带发修行

续《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是我翻开的第三本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

《活着》是高中看的,当时高中看书还比较兴和同学借书交换着看。我下课看,上课也看,很快啊一两天就看完了。

自己买来的书在家积灰,借来看的书却争分夺秒。印证了一句老话:书非借不读。

初中以及更小的时候,我对名著提不起兴趣,我更爱看“必读书目”外的闲书。高中的时候因为资源有限不能再挑挑拣拣,于是偶然交换到的,如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钱钟书的《围城》,余华的《活着》等等名家名著让我叹为观止,真正打开新世界大门。

比起爽文小说,我现在更爱看名著。与其说是爱,更像是补,把落下的好书补看回来。

大学看书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很多,但大部分阅读时间还是赠给了时间屏幕阅读。难得翻开书却再难和曾经一样专注。

当时看《活着》时对余华的文风还不太熟悉,被虐的一塌糊涂。看完了其实心情很是复杂,主人公面临的一个个希望转眼就成了一个个绝望。

那时候这句话经常盘旋脑海:“有些人单是活着,就已经费尽全力。”

我对人生之苦的体会,很多时候来源于书,来源于我的共情。

《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是愉弟送我的生日礼物。薄薄的《许三观卖血记》早就看完了,而《兄弟》却从上个学期放到了这个学期,从去年放到了今年。直到最近,怕早晚自习无聊的我拆了书外的塑封膜,才直面了这接近七百页的《兄弟》。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高中时和母亲的对话,当时我端着沉甸甸的大概五百多页的《唯识学概要》:

我:妈,看到这书这么厚你是怎么想的?

妈:我啊,我看到书这么厚我头都晕了

我:那你知道我看到这书这么厚咋想的不?

妈:不知道

我:我想的是太幸福了,书这么厚真的太好了,我可以学这么多。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点做作,但不可否认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甚至快看完了会不舍得。

高中有一段时间确实如这般如饥似渴的学习,学天台、学楞严、学摄影、学物理、学医学,学来学去就是不学的高考要考的内容。

上了大学,很少有高中的冲劲,对看书这事不那么如饥似渴。阅读也不那么野蛮,如果曾经是狼吞虎咽,那么现在就更像是在细嚼慢咽。

从第一次翻看《兄弟》到今天,差不多一周时间,实际上大概看了四五天。算不上细品,但也是逐字逐句去读。

看余华的书,还是一样的,受很大的视觉冲击。他的文字没有富丽堂皇的辞藻,满篇都是聊天一样的朴素无华的大白话。很多字词乍一看是粗鄙之语,但又无比真实。

要说归类《兄弟》一书绝非阳春白雪,里面有对sex很赤裸的大篇幅描写,也有整页不下十处的类似于“他妈的”“王八蛋”的国骂。

文中幽默之处可以让我笑出声,动情部分又真的让我泪目,色情的地方我皱着眉头想速速读完,暴力的片段我攥着纸**默为书中人物祈祷。

书里的人物活了,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在我脑海里形成图像了。李光头和他未曾谋面的因为看女人上厕所掉进茅坑的父亲一样好色不过他更加油滑、聪明,宋刚和他爸一样高大、老实、靠谱、稳重。因为一些变故使得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和宋刚的父亲宋凡平结为夫妇,所以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光头、宋刚也成为了继兄弟。

他们儿时一起经历的是淋淋鲜血般惨痛的苦难,长大却因为宋刚和李光头求而不得的美女林红好恋爱、结婚分道扬镳。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数次绝交,但在心灵深处他们还是认可彼此是兄弟。

兄弟之情在他们两个人身上是不可磨灭的。李光头说“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宋刚在写给李光头的最后一封信里说“就是生死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宋刚卧轨自杀后,功成名就、飞黄腾达的大老板李光头号啕大哭,他认为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最后一个亲人,是真正的“孤儿”了。

故事的结局是李光头锻炼身体、练习俄语,准备带上宋刚的骨灰一起去太空一趟。

主人公李光头、宋刚两兄弟相差极大。我并不喜欢李光头的狡猾、好色、道德绑架,但他确实也诚信、有孝心、有商业头脑,也因此他拉拢了民心,成就了一番事业。起初我看好宋刚的正直、乖巧、善良、有文采,但他也有固执、软弱、缺乏主见等致命缺点。

文中有一句话也许值得思考:“命里只有八斗米,走遍世界不满升。”宋刚的结局是悲剧的,是性格的原因,也是造化弄人。

情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跌宕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形象,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的一生。我也许不会推荐别人看这本书,但看完这本书我确实从中得到了成长。

上一章 想 初中之后带发修行最新章节 下一章 修行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