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甄嬛传:公府贵女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原著架空  甄嬛传同人     

受封嘉嫔

甄嬛传:公府贵女

再过得一日,宫中来了太监宣旨。

“乾元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总管内务府由宫中敬事房抄出,奉旨:荣侯贾赦十七岁女贾琰,著封正五品嫔,赐号‘嘉’,于九月十四日进内。钦此。”

想她第一世的时候,初入宫的位份不过是小小一个答应。

不起眼的,渺小的。

嘉,美也。——《说文》

嘉,善也。——《尔雅》

还有幸福吉祥的寓意,多好的一个封号。

一个寓意好点儿的封号,都成了她第一世怎么求都求不得的东西。

鹂妃?哈哈哈哈,真是笑话。

嘉嫔,这个封号寓意是很不错。

据说华妃慕容世兰,初初入宫的时候,便是封作正五品华嫔。

贾琰很有自知之明,她何德何能与华妃比肩?不过是因为她此生家世不错,又有个好哥哥罢了。

教引姑姑看起来倒很稳重,清秀温和。

第一世的安陵容,连打赏的钱都拿不出来,今生也早不一样。

贾琏早准备好了银子,他又很会看人脸色,陪着笑脸,暗暗递给了来宣旨的内侍。

荣国府出手向来大方,那太监顿时眉笑眼开。

对待教引姑姑亦是礼遇非常,那姑姑说自己名唤“竹昕”。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贾琰的心中便是一动,因为据说颐宁宫太后的宫女都是竹字辈的,不知,这位竹昕是否就正好是太后处的人呢?

本朝的礼仪,她也是一直练着的,方能行动如仪,端庄优雅。

只因先荣国在世的时候,请了一位原先太皇太后宫中的嬷嬷回来,充当府中千金的教习。

如今那位嬷嬷已经年近七十了,曾精心教授过贾元春,还有贾琰不少东西。

她对宫中的规矩,竹昕讲过的话,都记得很牢练习礼节。

站立、走路、请安、吃饭等姿势也都没有。

学得娴熟,做得自然优雅。

空闲的时候,也会听竹昕讲一会宫中闲话。

宫中嫔妃共分八品十六等。

纵使贾琰已为正五品嘉嫔,亦不过是低等宫嫔而已,非是内廷主位,只能被称为“小主”,住在宫中阁楼院落,无主殿可居。

只有从正三品贵嫔起才能称“主子”或是“娘娘”,有资格成为内廷主位,居主殿,掌管一宫事宜。

后宫妃嫔主位虽说不少,但自从当今皇后自贵妃被册封为皇后之后,正一品贵淑贤德四妃的位置一直空着虚位以待。

不知是试探,还是别的什么,那位竹昕姑姑曾有意无意地暗示她,以小主的家世容貌,获得圣眷,临位四妃,安享荣华,指日可待。

贾琰却只是装傻充愣,岔开话题,不欲多谈这个。

………………

宝玉和几个姐妹,晚间来拜见她的时候,亦是颇为惆怅,毕竟没有几天就要分别了。

“老太爷还在的时候,很欣赏紫英大哥的。老祖宗以前也说,二姐姐与林家表哥要是凑成一对多好。”

“如今这样,老太爷要是晓得,不知道怎么为二姐姐伤心呢……”

探春连忙打断宝玉,“二哥哥说话可仔细些吧,当选宫嫔有什么不好?别因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害了二姐姐!”

听宝玉提起贾代善,贾琰心中难免有些酸涩。

祖父生前,是希望她能嫁一个好人家的,就像姑姑贾敏那样。

宝玉口中的紫英大哥,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少年英侠,爽朗卓然。

大好男儿自是良配。

当年贾代善疼爱看重孙女,贾瑚也有出息,贾琰自己也品貌出众,所以不少姻亲故旧,老亲世交都透露出那么点儿意思。

如果贾代善没死,如果她不用进宫,这会儿说不定,贾琰都已经和定城侯世子定了亲。

祖父,一直是盼着她好的。

宝玉他们走后,贾琰独自望着,西窗下的汝窑美人樽,难免想起贾代善临去前的那段日子。

还有祖父逼着自己答应的事。

“琰儿,你可以喜欢旁的少年儿郎,但唯独,唯独不能是这个人。”

“祖父……不想说什么连累满门的话,可事实就是,太后赐给他这个名字,大有深意。”

“这一家能不能得个善终,祖父不知道,但祖父希望你,一辈子都好好的,幸福安康,儿孙满堂……”

面对这样的话,这样的祖父,她不能不答应。

她不是那种为了小情小爱什么都不顾的人。

历经千帆,三世年华。

这个锲而不舍,满心满眼都是她的少年郎,是打动了她。

可是他们不合适。

异姓王爵……手握兵权……

舅家犯过先帝朝的忌讳,和摄政王又有那么点关系,不知是不是踩在乾元帝的雷点上。

如何能长久?

她没有勇气,她懦弱,贾琰不能将荣府带进火坑。

黄衫秀美的少女,心思沉敏,傲意凛然的少年,总成一梦。

万般不舍,还需舍。

贾琰早已决定了,既然非得入宫不可,她便不能再顾那些有的没的。

她要无上荣光,她要家族安好。

便是天下最贵重的“玉”,她也很想争一争呢。

那点儿情意,又能算什么呢?

贾代善临终前的话,家族的局势,对至高权利的渴望,能扑灭所有的含情脉脉,点燃别样的火苗与心绪。

不知是怒是悲,是不甘,亦或者是旁的什么。

………………

   作者有话说:求评论求评论么么哒^3^

无情无义热爱权势,七分演技三分情深嘉嫔小主正要上线。

要做就做朱柔则与朱成璧的结合体

上一章 家中诸事(二) 甄嬛传:公府贵女最新章节 下一章 居于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