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子渊读诗词
本书标签: 短篇 

七夕

子渊读诗词

今天是七夕节首先我祝大家七夕节快乐!我今天想和大家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七夕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它的演变、它的起源和它的文化意义,为什么产生了七夕?原因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我想谈一谈古代传统的文人写的大量的爱情诗和爱情词,我想讲从这些诗词中间选几首非常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和爱情词,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的祖先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和赞美。

我先讲第一个——七夕的起源还有它的演变和它的文化意义。七月七日七夕节又叫七姐节、七巧节、七姐诞、乞巧节、双七 等等…… 七夕节一开始就是乞巧。

所谓乞巧,就是在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后来慢慢地演变到了牛郎织女,演变成了主要集中在美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期盼。那七夕节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因是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我们对天象的观测现在有文字记载的我们对天象的观测至少有两、三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中华民族在很早就进入到了农耕民族,农耕民族有一个特点就是观测天象。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古人就已经在银河的两边观测到了两个星宿。

第一个就是在银河的东南边观测到了我们今天说的牛郎星,牛郎星又叫牵牛星,它是在银河的东南,而在银河的西北有一个织女星。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

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

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我们古人从很早就观测到了在银河的东南有一个牛郎星的星宿,在银河的西北有一个织女星的星宿群。

牛郎星是由六颗星组成它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在牛郎星的南边又有九颗小星,那九颗小星它的排列就像田地一样所以古人就把这九颗小星叫做“天田”。

于是古人就想象牛郎星去耕那个天田,所以就叫牛郎星。在银河的西北边又有一个很亮的星宿群就是织女星,现在的织女星1 是全天候的第五颗最亮的星。人们知道了牛郎星和织女星以后就慢慢的想象成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关于织女星最早的记载是在《诗经.小雅》中间有一首诗叫《大东》这诗很长有一段是这样说的“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维天有汉” “汉”就是星汉;“监亦有光”他说天上有一条银河,银河闪闪发光;“跂彼织女”他说在银河的西北角上有一座织女星群;“终日七襄”他说这座星群每天都在不停地移动;“虽则七襄”虽然这座星群不断地在两边穿梭;但“不成报章”纵然织女星移动忙,也没有织出好纹章。

但是在这首诗里并没有提到牛郎星和织女星谈恋爱,而在《汉书.律历志》中间讲的比较清楚“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

由于牛是大物我们进入农耕社会以后,牛对于农民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东西,所以把牛称为大物。大家看看这个“物”字有什么特点?左边的偏旁是个“牛”字;右边是个非礼勿动的“勿”字。

《说文解字》里说“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物这个字,代表万物,牛是体型巨大的牲口,天地之数又由牵牛星开始,所以物这个字偏旁从牛,所以第一个牛就是代表动物的牛——《说文解字》“牛,大牲也”

第二个牵牛就有些争议了,古人认为,日月起于牵牛星,从牵牛星左转,止于北斗星。日月起于此,则天地间一切术数皆起于此,因此,天地万物之“物”的部首从牛。

我们今天的这个“物”字是一种对牵牛星的星象崇拜,我再讲七夕的起源,七夕的起源有三种原因;一、是对星象的崇拜,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大部分都是来自对自然的崇拜,七夕节同样如此,七夕节首先是来自对自然的崇拜。

我们刚才讲了分星和分野,牛郎星它处于银河的东南边;织女星处于银河的西北边。它们两个遥遥相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分野又比较近所以人们就想象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由于古人虽然观测到了天象,但古人解释不了天象不知道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所以古人就误会了很多文化情感因素因为解释不了,所以七夕的起源第一个就是对星象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

第二个是对时间和数字的崇拜,七夕是什么时间呢?就是七月七日 双七,我们一直就有对数字的崇拜现在也一样。比如我们选房子 选七楼就不选八楼 为什么呢?有个成语大家都猜出来了吧——七上八下;不选十楼和十四楼 为什么呢?“十”和“四”这两个字和什么字谐音——死。

所以现在网络上很流行“谐音梗”其实那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还有“七”和“吉”是谐音所以七月七日是“七七”有双吉之意。所以七月七日是个好日子 大吉大利、双吉临门。

古人对数字崇拜有很多原因,比如民间把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八、九月九都搞成了节日。七月七我们刚才说了是对数字的崇拜。

第三个原因七夕节的产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殖崇拜,人类要想繁衍就得生殖。生殖崇拜是个很重要的崇拜,为什么“七七”很重要因为七七是女性的生命周期。

中医有一本经典的著作叫《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中间有一篇叫《素问》在里面说“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什么意思呢?

一个男人如果“八八”都尽了就再也没有生育能力了,一个女人如果“七七”都尽了则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八八”是什么意思呢?

八八六十四,说男性过了六十四岁就不能生育了;女性 七七四十九,说女性过了四十九岁以后就不能生育了。当然这比较夸张,现在别说四五十岁就是五六十岁的夫妻老来得子的那也多的是。

由于男性的发育比女性要慢所以他说男性以八岁为一个小周期;女性以七岁为一个小周期。什么意思呢?女性到了“二七”就可以生育,二七就是十四岁,到了“三七”发育就成熟了,三七就是二十一岁。而到了“七七”,就是四十九岁以后女性逐渐开始衰老,头发掉落、面目憔悴,这个时候人就衰老了。

“七七”是女性生育终结的时候,所以七月七日是提醒人们“七七”是女性生育能力终结的时候。所以古人就把“七七”定为一个很重要的纪念节。

我们一开始讲了七夕节有很多的别称,西方的文化传过来以后因为西方有情人节,现在人们就把七夕定为了中国的情人节。因为在这一天牛郎和织女相会,而且在这一天古代的女子会打扮得很漂亮。

南方在七夕这天有很多习俗,女子常做的就是穿针引线。女子互相还要比赛对月穿针,这天女孩还要求子、求郎,还要染指甲。由此可见古代的女孩子和我们今天的女孩子是差不多的。

说了这么多古代女子会做的事情,那古代男子在这一天会做什么呢?古代的男子会在七月七日这天“拜魁星”,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

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

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

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

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如果是一般人听到有人如此嘲笑自己肯定会难过,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最后高中了。

皇帝殿试时问他;“为何脸上全是斑点?”

他答道:“麻面满天星。”

皇帝又问他;“为何脚跛了?”

他答道:“独脚跳龙门。”这两句话让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最后便悲愤的投河自杀了。怎知竟被鳖鱼救起,还升天成了魁星。

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而每年七月七日是魁星爷的生日,所以读书人每到这一天都要郑重的祭拜。总之关于七夕节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暂且不谈,这种风俗民情大概在汉朝就开始了并且一直延续下来在民间还很盛行。

七月七日不仅是七夕节又是晒书节、晒衣节,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开始入秋了,这天人们会把春天和夏天在屋子里放着的那些衣服还有书籍搬到外面去晒。

这天还有很多美食还有很多娱乐项目,七夕节的风俗一直传到了东亚、南亚。我们讲了七夕的演变过程,我们再来讲一讲七夕诗词的代表作。

古代关于七夕的诗词有很多很多。从东汉开始几乎历朝历代都有,那么东汉末年写的最好的就是《古诗十九首》里的第十首,这首诗写的比较沉重。这首诗描写了牛郎和织女两个人遥遥相望但不能相会,这首诗的原文……

《古诗十九首.其十》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写得非常地缠绵,我们来看看写的什么意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就是很遥远;“牵牛星”就是牛郎星;“皎皎”是明亮、皎洁的意思;“河汉女”就是织女星。他写织女星光彩照人。

“纤纤擢素手”

就是把手伸出来不断地穿梭。

“札札弄机杼”

“机杼”是织布机;“弄机杼”就是摇动织布机表示在织布;“扎扎”这个词,就古汉语来说,这个词是一个象声词,专用于摇动机杼时发出“喳喳”的响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了一整天都没有织成一匹布,为什么一整天都没有织成一匹布呢?因为她一直哭,哭的泪如雨下 哭的很凄凉。为什么哭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而且还那么的遥远,牛郎和织女不能相会,所以才痛哭流涕。

“盈盈一水间”

“盈盈”是明亮、美丽的意思,盈盈一水间是说织女星美丽动人、轻盈飘逸非常地美丽。

“脉脉不得语”

织女星含情脉脉地望着牛郎星他们俩泪如雨下,相望不能相聚非常地痛苦。

这首诗好在哪个地方?这首诗用了大量的叠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还有最后的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他写得特别漂亮,而且非常地深情同时又很真挚。这首诗在七夕诗中间开了个好头,关于牛郎织女不能相会一直到曹丕的《燕歌行》,《燕歌行》最后两句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两句是说;“牵牛星、织女星你们遥遥相望,而不能相聚你们是犯了什么罪啊?”

这个时候牛郎织女的传说差不多定型了,关于牛郎和织女是怎样相会的呢,他们是怎么跨过天河的呢?

民间传说 天上的喜鹊,在七月七日这天的夜晚所有的喜鹊全部都飞到银河上面去。到了银河以后,所有的喜鹊用自己的身体在银河的两岸之间组成一座拱桥,让牛郎星和织女星走过这座桥,让牛郎星和织女星在此相会。

喜鹊为什么要搭桥呢,喜鹊为什么要自我牺牲去给牛郎织女搭桥呢?传说是喜鹊犯了错误 什么原因呢?牛郎和织女原本是天帝的儿女,牛郎织女在天上都有各自的工作,牛郎耕田,织女织布。然而有一天牛郎和织女他们两个忽然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于是他们两个竟然在偷偷的谈恋爱而且谈的死去活来。

老实说我看了以后我真的笑出猪声,自己的儿女居然在谈恋爱。你们考虑过爸爸妈妈的感受吗,简直太开放了 开放至极。

他们俩个一谈恋爱就不好好的做事,牛郎不好好的耕田;织女不好好的织布。这下天帝发火了,于是下令让他们俩每七天见一次面。天帝不想见他的儿女,于是就派喜鹊去代信。

可是喜鹊是个笨鸟,中途把玉帝的圣旨记错了,本来是每七天见一次面,结果喜鹊说成了你们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本来是每七天见一次,结果搞成了每年见一次。所以喜鹊心里感到很惭愧、很内疚,所以在每一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所有的喜鹊都主动的飞到银河上面用自己的身体给他们搭桥。

到了宋朝有一个著名的词人叫晏几道,他写了一首词叫《鹧鸪天》。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这首词引用了刚才的那个传说。

“当日佳期鹊误传”

他说;“喜鹊,你真是个笨蛋!就是由于你传错了话才搞的牵牛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

“至今犹作断肠仙”

就是由于喜鹊传错了话,一直到今天牛郎星和织女星可以相望但不能相会。

“桥成汉渚星波外”

喜鹊在银河搭成了一座美丽的拱桥。

“人在鸾歌凤舞前”

正是因为喜鹊搭了一座桥,牛郎和织女终于可以相会,地上的人看到牛郎织女相会了也为他们感到高兴,地上的人都在欢欣鼓舞。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牛郎织女太惨了,一分别就是一年。只有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夜里他们才能欢聚,过了今夜又要分别又是漫长的等待,即使这样又能怎么办呢?所以他说“奈何天”,我们即使这样又能怎么办呢,无可奈何。

“情知此会无长计”

所有的人都知道牛郎织女只有在这一天才能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只有这一夜再也不可能更长了。

“咫尺凉蟾亦未圆”

就连天上的月亮也为他们感到难过,所以七月七日晚上的月亮是半圆的。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风俗民情,七夕诗和七夕词大部分都是写别多聚少的痛苦,都是为这件事情而感叹包括李清照。李清照有一首词叫《行香子.七夕》这首词很著名。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由于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别多聚少,因为赵明诚经常在外面做官。李赵夫妇在分别的时候很痛苦,李清照的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很凄凉,所以她对牛郎织女充满了同情。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

“正人间、天上愁浓。”

所有人都为牛郎织女感到痛苦。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天上的牛郎织女被限制不能在一起。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槎”是古代的木筏,用木做的小船。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即使他们在天河里划船也不能到达对岸,也不能到达对方的身边不能相会。

“星桥鹊驾”

喜鹊搭了一座桥。

“经年才见”

一年才见一次。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见面的时候彼此心中的愁苦怎么倾诉也倾诉不完。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李清照说;“我估计今天夜晚牛郎织女可能还在分别之中。”为什么她会这样想?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为什么断定他们还没有相见呢?她说;“今天一天 有时是晴天,有时是雨天,有时还刮风。我估计他们现在可能相聚不了了。”她写的很凄凉。

李清照这首词的语言很漂亮,但这首词的主题思想也是别多聚少的痛苦。还是没有跳脱这一凄凉的框架。

诗词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对长期见到的事物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在所有的七夕词中间我认为只有秦观写得最好。为什么呢?因为秦观对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这件事情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秦观有一首词就是特别著名的《鹊桥仙》。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秦观写得实在是太好了!真的是了不起!

“纤云弄巧”

天上的云彩就像织女织的布一样特别漂亮。

“飞星传恨”

人们听说牛郎和织女要见面,都特别愿意给牛郎和织女传情送信 “飞星“就是传情送信;那个“恨”是离愁别恨。

“银汉迢迢暗度”

“银汉”就是银河;“迢迢”就是遥远;“暗度”是说牛郎织女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暗暗地相逢。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几句写得比较凄凉,但是银汉迢迢暗度了以后就一点悲凉都没有了,笔力突然的上扬。

“金风玉露一相逢”

“金凤”就是秋天的风,因为七月七日这个时间已经快要入秋了;“玉露”就是白露。“金风玉露一相逢”这一句是化用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辛未七夕》诗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的一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是一场伟大的相逢;这是最伟大的爱情;这是世间最美丽的一场相逢。这首词写的下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这两句对偶对的特别漂亮,这两句是说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

这首词秦观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告诉大家秦观是个情种,他写男女之情在宋朝是写得最好的词人之一。

“忍顾鹊桥归路”

“忍顾”就是不愿意回头,因为分别太痛苦了。这一句开始低沉,写得很伤心。但到了最后两句笔力又开始上扬……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我特别喜欢这两句。想当初我还把这两句写在社交软件当做个性签名,我特别喜欢这两句。

这两句的上句忍顾鹊桥归路,这一句是悲伤、感伤,因为牛郎织女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夜,两个人在相逢的时候都泪眼汪汪。但是到了这两句马上就上扬,这两句是说牛郎织女想通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这首词秦观把景象、意境写得都特别美,达到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他先是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环境,再把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联系到一起 真是太美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人说这两句写得太直了,但是宋词的特点是“拙”,“拙”就是厚重。这首词可以说在所有的七夕词中间,这首词是写得最好的。

这首词在所有的七夕诗词中间鹤立鸡群 为什么呢?它的境界高,它的品味高,它的格调高。而且这首词秦观对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的这次相会有了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又有了一种全新的爱情体验。

在这一点上秦观的这首词可以说永垂不朽,为了和这首词做一个对比我们再讲一首范成大的《鹊桥仙》范成大是著名的田园诗人,范成大也写过一首《鹊桥仙》。

《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范成大写得更加凄凉,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什么意思?

“双星良夜”

“双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良夜”就是七月七日的夜晚。

“耕慵织懒”

“耕”就是耕田;“慵”就是慵懒。意思就是说牛郎不想耕田;“织懒”就是说织女不想织布了。为什么牛郎不想耕田,织女不想织布呢?因为他们要相见了所以都放下手里的工作要好好的打扮打扮,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彼此。

“应被群仙相妒”

天上虽然美丽但是也很冷清,大家都知道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名句,这两句是说天上很孤独,没有人间温暖。

所以牛郎织女能在孤独、清冷的天上相会 应被群仙相妒,天上所有的仙人都嫉妒他们。有谁嫉妒呢?第一个是月亮上的嫦娥。

“娟娟月姊满眉颦”

“娟娟”是美好的样子;“月姊”就是月宫中的仙子;“颦”就是皱眉,很不满意的样子。

“更无奈、风姨吹雨。”

“风姨”是传说中司风之神。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就是说牛郎织女相会已经够苦了,更可气的是风姨竟然吹风鼓雨!使牛郎织女相会更加的艰难。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草草”就是匆匆忙忙,牛郎织女匆匆忙忙地见了一面。争如休见,相比匆匆忙忙地见一面还不如不见,为什么不如不见呢?

“重搅别离心绪”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相聚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新欢不抵旧愁多”

这次相聚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欢乐,但终究逃不过别多聚少的痛苦。更要命的是……

“倒添了、新愁归去。”

旧愁还没有消掉现在相逢一次马上又要分别,倒添了、新愁归去。不见还好一些,见了更加的痛苦。

范成大这首词写得很感人,但这首词之所以没有秦观的那首词有名,原因就是范成大的情感和李清照那首词的情感差不多,还是写别多聚少的痛苦。

范成大的这首词在主题上和情感上没有新的变化,所以这首词和秦观的那首词一对比就知道。秦观确实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以上内容也是一位老师的讲解。

子渊小记;秦观和他的老师苏轼一样总是对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苏轼有首词叫《浣溪沙》我们之前有讲过,这首词的上阙……

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你看多么平平无奇的自然现象,苏轼却从中有了一种全新的体会。我在农村生活虽然这些现象我常常可以见到,但我写不出这么好的句子出来。

所以我们要学习秦观和苏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生活多一点发现,对人生多一点感悟。我们都想追求诗意的生活,但是诗意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发现,需要自己去体会。生活从来不缺少诗意,只是缺少懂得诗意的人;生活一直很美好,只是粗心的我们没有发现。

愿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是自由四下皆是风景。再次祝大家七夕节快乐!今年七夕节我写了两首诗,与大家共勉……

《七夕二首.其一》

我用玫瑰谱情诗,忠心可表君可知。

满天星光相与赠,纤云鹊桥话情思。

《七夕二首.其二》

银汉迢迢传千里,朝朝暮暮有所期。

奈何喜鹊会错意,一年一度一相思。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

上一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子渊读诗词最新章节 下一章 秋天的第一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