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子渊读诗词
本书标签: 短篇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子渊读诗词

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苏轼的一首词《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我顺便说一句大家都知道我这本书里的内容是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查找的资料所写下的内容,因为我才疏学浅,我对诗词了解的不是很透彻。

我在简介里也说了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学习锻炼我的记忆力。让我能够更好、更牢固地记住每一首诗词背后的故事。

我在写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我也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所以今天我想用我自己的语言和大家一起讲一讲这首词,但如果涉及到真实的历史内容,我还是用我所查到的资料来阐述。才疏学浅、文笔不精,讲的不好还请多多担待!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据王文诰《苏诗总案》记载:“壬戌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一说作于元丰六年(1083)。据《孔谱》记载:“元丰六年。临皋亭在黄州城南门外江边,定惠院右侧水驿。”

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苏轼便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曰“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出常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的意思是周旋、忙碌。比喻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

“夜阑”就是夜深、夜尽。

“縠(hu)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在1082年的一个深秋时节,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而复醒,醒了又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轼醉眼朦胧,他缓缓起身手持藜杖借着月光踉踉跄跄地回到寓所。苏轼饮酒数杯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只觉仿佛已三更。

他来到门前敲了敲门此时家僮早已沉沉睡去,苏轼敲了几下都没有人回应。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生气,他见敲门不应便转身向江边走去,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

他看着江水波光粼粼,一轮明月倒映在江心上;他听着江水有时悠扬婉转,有时波涛汹涌。这一刻他恍惚间想起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年纪轻轻便进士及第前途一片光明。

奈何仕途不顺,宦海浮沉。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些人巧言令色的样子,自己不想与其同流合污。他爱写诗苏轼自己平时写文并没有针对当朝,但想不到的是,自己竟然会因为这些诗文而惹上了官司。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这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冷,于是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以种田维持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苏轼椅杖江边回望半生叹了口气,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些人巧言令色的样子,但仔细想来自己不是也一样吗,也曾为了功名利禄而钻营奔竞。在多数情况下我不是真正的我。

想到此处苏轼不禁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我要说一句“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一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这首词整体来说很好懂,但“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不太好理解。这两句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长恨此身非我有”其实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真实的。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比如你在你的长辈面前你会是真正的自己吗?你在你的老师面前你会是真正的自己吗?你在你的上级面前你会是真正的自己吗?通常在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也没有回归自我。

那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呢?就是在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只有在这一刻你才是你自己,只有在这一刻你才真正的回归自我。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是同样的意思。

苏轼看着眼前的江水此时夜深人静、秋风萧瑟、江波坦平,他看着江水潮来潮去,想到人生正如同这一江春水一般;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人生也是一样;时而春风得意、时而大起大落。

他似乎对人生有了一种全新的感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说;“我想驾起一叶小舟从此消逝,泛游于江河湖海之间以寄托余生。”

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想来人生也如同一叶小舟,我们都在尘世间漂泊;也曾飘过时间的港湾,也曾飘过相思的渡口……

这首词,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诗句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我觉得我们要好好学习苏轼,早在九百多年前我们的苏轼就已经意识到“我不是真正的我”这一人生哲理。这是很难得的,我们直到今天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学习苏轼,苏轼有很多地方都太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也不知道这次我讲的怎么样,感谢大家愿意看一个只不过多读了几本书的年轻人,在这装模作样地侃侃而谈。谢谢大家!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

上一章 纪念屈原 子渊读诗词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