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逻辑思维—学习技能
本书标签: 现代 

用假说检验来提升效率

逻辑思维—学习技能

■搜集信息必须有着眼点

逻辑思维的最后一个“模式”,就是“假说检验”。

先前介绍的那些“模式”都属于框架,是通过图解来表现的。在你提出某个主张时,它们既可以成为支撑这一主张的基石(支柱),又能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还可以用作把握事物整体构造的武器。

而相对的,假说检验并不具有可见的框架。假说检验是用来提升逻辑思维效率的“思考工序”。在这方面,它与其他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理解和实践逻辑思维,它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模式也更高。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到到了逻辑思维的基础原则之一:“结合事实”,那就是“与事实连接”。一般情况下,在得到一个论点或课题的时候,首先需要从构筑逻辑基础的事实入手,也就是所谓的搜集信息。

然而,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搜索,就只是浪费时间无法推进工作。

例如要制作一份新餐厅的企划书,如果为选址而搜索全日本的繁华商圈、为确定菜单而查遍世间各种菜肴、为给餐厅定位而翻阅大量美食杂志……只怕得花上许多年,才能完成这份企划书书了。

这种时候能派上用场的,除了先前介绍的四种模式,还有接下来我将介绍的工序,即“假说检验”(图表10)。

图表10 假说思考与一般的思考法

首先从手头有限的信息中,提出可能达成目标·解决问题的假定结论(假说)。在此阶段,并不需要一个绝对正确的结论作为假说。可能的话,最好能再加上些他人想不到的创意。

下一步就是检验假说。

从提出的假说出发,思考“该搜集些什么信息才能检验这个假说”,先做一个大致框架然后开始搜集信息,检验并修正假说。而有效的框架,就是之前介绍的几种模式。检验完后,要是发现假说有误就修正,然后再次检验。重复这样的过程,就能得出更精确的最终结论。

以餐厅企划为例,首先应该按个人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论,并综合手头的信息来提出假说,比如“开一间这样类型的餐厅会受欢迎”。接下来,再以确认“这样的餐厅是否真的会有人气”为目的展开调查。与漫无目的的信息搜集相比,用这种做法推动工作进程的效率要高得多。

比如,我们现在使用市场定位和4P等框架来做分析。如果得出“餐厅的人均消费更低些比较好”这一分析结果,那就应该修正假说,再次进行检验。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来靠近结论。

■假说的建立方法和检验的重点

假说检验的一个关键,就是开始阶段设立的假说精确度能有多高。如果从平时就能广泛而均衡地接收各种信息,你就更有可能站在它们的基础上“有话可说”,建立精确度更高的假说。精确度高了,尽早获得正确结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反过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错误预估了假说的方向,那就不得不进行多次的检验修正,损失更多的时间。

想让假说立得住脚,就得从平时开始养成习惯,带着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去搜集信息,并且自问“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举个例子,现在有两个消息,分别是“出版社里退书的库存增加了”和“团购业务最近很流行”。这时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说:“与其扔掉,不如开设一个团购书籍的业务”。

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像这样给书籍设定恰当的价格这件事本身能不能成为一桩生意呢?”当然了,实际上是不是真的能成还得经过实际调查,但首先必须得养成“得出结论”和建立假说(假定的结论)的习惯。

经过这样的训练,在建立好的假说方面就能到达一定的水准了。不过万事皆是如此,在到达一定程度后,优劣就取决于经验和直觉了。这方面只能靠平时多做假说检验的练习,来积累经验,磨砺直觉了。

医生的诊断和警方的搜查,也是在假说验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医生通过最初的诊断推测大致病因,再围绕病因进行详细检查;警察也是同样,先制作出嫌疑人的犯罪侧写,再寻找符合描述的人物。

好的医生和刑警似乎凭直觉就能正确地诊断病情和制作出犯罪侧写,那都不是瞎蒙出来的,在成功的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经验。

刚才介绍完了建立假说的方法。不过在现实中,一般来说创意越有新意,假说的精确度就越低。譬如现在要开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商品设计应该怎么做、价格应该如何设定,这些都很难从一开始就设立一个接近答案的假说。

因此,如果能够证明最初的假说本身就是正确的,那自然再好不过,可即使错了,也不用过度害怕。即便假说是错的,也同样能在分析过程中获得信息和分析的结果,付出的心血不会白费。

只要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假说并继续检验,就结果而言,总能比漫无目的地寻找信息,更快带来正确的结论。

正确的检验方法同样重要。在这时候,第一章中的“因为”“所以”就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了。

用“因为”“所以”将搜集到的事实和假说连接起来,如果逻辑不通,那么就说明假说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修正后,再基于新假说去搜集新事实,并加以检验。“检验”这一步骤,可以说是假说和事实之间的往返作业。

这部分也需要重视速度。假说检验重复次数越多结论的精确度就越高,但既然是商业活动,就不能无止境地把时间耗在这上面。假说检验原本就是为了提高思考效率节省时间而出现的,如果花费过多时间,就成了本末倒置。

我先前已经重复过多次,在商业活动中逻辑思维不需要百分百的精致,有些粗糙也没关系。还请切记,有力地推动业务进度才是重中之重。

上一章 整理、可视化的“关系图” 逻辑思维—学习技能最新章节 下一章 框架(framework)是加速商务活动的方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