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灵性成长之路
本书标签: 二次元 

本性(真我)及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灵性成长之路

佛教经典《心经》里面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间等同于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也等同于空间,此两者不能独立存在,就好像杯子的中间是空的,而杯本身确是实有的物体,我们正是用杯子中间的空无来装水。所以说有就是那个妙有,而空无才是其本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条幅集中在车毂的周围,车毂中间有了穿轴的空洞(无),才有车的作用。揉抟粘土作器具,当器具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当房屋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只提供条件,“无”(空虚)才起到作用。

本性(真我)及宇宙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 —真空妙有 

一、宇宙的本性及真相

千百劫以来,修行人都在寻找真理,探求宇宙真相。佛家讲“见性成佛”。性又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而且越说得多,比喻、描述得越详细,反而离它越远。只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才能证悟到它的存在。 

性有许多代名词,如:真我、本来面目、道、真如、本性、实相般若、菩提、如来、如来藏、法身、涅槃等。纵然用上百个代名词来表达也不够准确,只能说接近它,相似它。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的本性只是一种存在,虽存在,但又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中都有它的存在。但你看到或感知到的只是万事万物的表相,你却感知不到,更看不到性的存在。说它是空无,它连空无也无,故谓之“真空”。

一个连空无也无的“东西”(它什么东西也不是,此处只是方便讲),当然没有分别,清净无念,无作无为,只是如如不动。 

佛以及古大德们,为了度化众生,引导众生去接近本性,因此,劝众生不要分别,不起心动念,无为,修定等等,都是在让你靠近它。为此,还让你破除障碍,万缘放下。

但是,众生由于不明白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有,是可以得到,可以占为已有的东西。因此又怎能真正放下呢? 

宇宙的本性虽是真空,但又能无中生有,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空性中变现出来的。

性虽真空,但性又表现出无限的作用。它是通过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来显现它无穷无限的作用。这个万事万物表现出来的作用既是“妙有”。

性在万事万物中,因此,万事万物的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也只有通过作用才能显现出性的存在。 

真空的本性中能显现无限的事物,无限的事物又在永不停息地无限的变化,从而显现无限的作用。难道这还不够“妙”吗?仔细悟来,真是妙不可言。故谓之“真空妙有”。 

万事万物虽能显现无穷无限的作用,但它是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一种假相。看上去似是实有,但由于它都是从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俗话说“本性难移”,为何难移?因为“性”与“相”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是不可分割的。

万事万物既然都内涵着真空的本性,因此,万事万物也是真空。真空也是万物。这就是佛法所谓的“不二法门”。 

正是由于万事万物都是真空的显相,真空的本性决定了万事万物实不可得的特性。人们只能用万事万物的各种作用,但实际却得不到它。得到的也只是一时,不能长久,故说不可得!

这正是佛在经里告诉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真言。佛用最简捷的八个字道破了万事万物的真相。又用“真空妙有”四个字道破了整个宇宙的真相,又用“不二法门”道破了本性真空与万物妙有之间的关系。 

这个物质世界是因缘和合的世界,是心中所想造就的世界,如果没有念头动,是不可能去行动的,因为一切行动必然是心动才行动,也只有行动才能创造万事万物。所以心动是因,行动是缘,最后出现万事万物是果。

举个例子,在很久以前还没有房子车子票子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思想造就的,如果很久以前有人造这些东西,我想世界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那样的条件,还有就是思想境界的不同。

好比那个时候没有金钱,其实是有金钱的,本来就存在的。只是那个时候的人没觉知到而已,想想那个时候有山有矿有各种金属元素埋藏于地下,只是原始社会的人还不知道这就是体炼金银的方法。还不知道开采来制造金、银等生活品。所以用到的都是看的见的土制陶罐等。

其实这些金属元素在我们这个地球很久以前就在那些矿山里了,后来的人们随着生活的需要,根据现有的条件创造出了金钱还有各类饰品。

如果没有觉知到,没有思考到,心没有动,会不会创造这些东西,如果光是想到了,不去行动,不去开采,坐在家里,会不会有金钱等的出现。所以心动是因,行动是缘,因缘和合则产生了万物。

再举个例子,车子是不是也是慢慢的演变来的,因为久远以前根本不具备造车的条件,但是可能有一些造车的原材料,可能还没有提炼出来,甚至没有发现此原料元素。但是这个车子是不是各种材料制成的,里面包括金、银、胶、布、油、铁等等,很多原料物质构成了一辆现在的车。

各种原料本来就是一个个体,然后多种又构成了其他物质和个体,不断转换形体形态,但是其本质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因缘造就了不同的物体。没有心动何来物质,心不思考一番,怎么可能行动呢!

做任何事情一定是起了一个念头,然后才去做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之你的心动了才会行动。就好比买衣服,你心里动了,要去哪里买买什么,最后行动,然后才有了衣服。如果你心里一直不起买衣服这个念头,你永远都不可能拿到心爱的衣服。因为你的因都没开,更别说有结果了!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想,不去行动,不给自己一个缘,你是不会得到的。就算别人送你,你也要心动传递给别人,别人行动,才能得到。所以物质世界是因缘和合而成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就可以概括宇宙万物的本性,也是真如本性的描述!

谈谈真如本性那个虑至极之本性本心,佛家讲的空性

空性,全称闻思空性,是佛教术语。闻思空性的意义,雪歌仁波切开示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空性见与大悲心双运,这两者的结合非常的深广,能够修学这样的空性见的菩萨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无处不在,细微无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尽虚空,一切万物之本,此是一切众生觉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与智慧之本,空性如水,能得入者,一切悉知,正等正觉。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则能变化出四大元素的现象,进而形成世界,现象是虚假的,所以必须以不断运动才能维持,并且无常败坏,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实,空性即是本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见,佛故概说为虚空,而不是虚无,它非有非无,动则能显一切万物之相而非有,静则如太空而无一物亦非无,不堕有无生灭之道,能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故名太极。

空性解说,以楞严经为尊,七处证心,深解空性、妙明真心,了达一切。故言: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周遍法界,清净本然。一切佛经,皆唯讲本心,讲离相,讲涅槃,讲禅定,讲空性,讲法身,讲虚空,而不说肉身、色身、人身、妄想、道理等是解脱之体。

太空一切皆是空性、佛性,自心本体亦是空性,真心者,非指人之思想或感情,而是指能产生一切意识与思想的本来之质,即本质。故如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执着颠倒妄想、种种虚妄的运动现象以为真实,而不能证得永恒本有的妙明真心。

世间诸法,相妄性真,所以金刚经言:凡一切相皆是虚妄!一切现象皆是虚假的,故名离一切相,即为见佛,得佛,见空,见一切本质,见自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本自永恒,不染一尘,不着诸有,本自解脱,不用余物,无法而法。

世人为何见不到空性,见到真理?不见自性故。大乘圆觉经: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佛是觉者,觉者也是空名,本无觉者,是名觉者。

佛是境界,境界本是虚妄,本无境界,是名境界。

众生尚未开悟,佛先悟了,所以称名为佛,做导向的明灯。如果众生都觉悟了,都到达了佛的境界,那么佛这个称号就没有明确指向性了。

佛就是船筏,渡你过河。过了河何必执着船筏的名相。一切都是方便。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万法皆空,万法唯心所现,心本为空,所以万法皆不可取,得到之受用,一切知识只是为了帮助我们明白道理,让我们明了真相,用来受用的。所以法只是名相,不可执着名相,要破除一切相,就要不着相。如果把法当成真的,就是执着于一个相里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试着降服自己的心,因为降服的本身就是给自己的一个枷锁和囚牢。应该顺其自然。

❤️【心】本体即为:清静、无畏、如如不动!

🌍动的是我们八大意识:眼、耳、鼻、舌、声、意、末那识、阿赖耶识!

☯️【天机】:意识即为神识、不是你动、而是神动!

空的碗里是空气🙏🙏🙏

空’之义,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和个体。”

佛陀说:“阿难陀,世间是所有会变化和散灭的东西之总称。一切世法都丰在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之内。你们都知道六种根本的感应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客体的外尘物象,就是色相、声音、香臭、甜苦等味、触碰之感和心生之物象。六种因为根尘接触而产生的意识,就是看见、听闻、嗅觉、味觉、触觉和心想意识。十八界之外,便没有世法。十八界之内的,全都落于生死、变化和散灭的范畴之中。因此,我说‘世间’是这些会变化散灭的物象的总称。” 佛陀说:“阿难陀,我说一切法皆空的意思,就是因为一切世法皆无自性。六根、六尘、或六识,都绝无个别独立的自体。” “阿难陀,满面的意思,指满的一些东西;而空的意思,是指空无一些东西。‘满’与‘空’两字,本身没有独立的意思。”   “你们细心想想,空,是空无一些东西,就如空无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我们不可以说‘空’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满’也是一样的道理。满,永远都指满是一些东西,如满是市集、水牛、村落和比丘。‘满’也不是可以独立而存在的。目前,我们可以说讲堂是空无市集、水牛和村落。正如一切法,当我们说一切法皆满,它们满是什么呢?又如我们说一切法皆空,它们空无什么呢?”   “比丘们,世法的空,意指空无恒常与不变的自性。这就是一切法皆空的意思。你们知道一切法都落在变化散灭之中。因此,它们便不可以说是有独立个别的自体。比丘们,‘空’的意思,是空无自性。”   “比丘们,五蕴之中,没有任何一蕴是具有恒常不变之性的。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都全没有自性。它们没有恒常不变之性。有自性,必需要具备恒常不变之性。去观想以能见到恒常不变之性的不存在,便是观空。” ----------------------------------------------------- 阿难陀说:“一切无法无我体自性,这点我是明白的。但,世尊,世法其实存在吗?” 佛陀悄悄的垂望他身前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的一碗水。他指着那碗水,问阿难陀说:“阿难陀,你会说这碗里是满还是空?”   “世尊,这碗里满是水。”   “阿难陀,拿这碗到外面,把水全倒去。”   阿难陀尊者依照佛陀的指示去做。他回来时,把空碗放回桌上。佛陀拿起碗来倒持着。他问道:“阿难陛,现在,这碗里是满还是空?”   “世尊,现在不满了。它现在是空的。”   “阿难陀,你是否肯定这碗是空?”   “肯定了,世尊,我肯定这碗是空?”   “阿难陀,这碗已不再满是水,但它却满是空气。你已以又忘记了!‘空’指空无什么,‘满’指满是什么。现在的情形,碗里是空无水,但满是空气。”   “我现在明白了。”   “很好。阿难陀,这碗可以是空或满。但当然,是空是满,都先要有这碗啊。没有碗,便也不会有空或满。法讲堂也一样。要说它是空是满,首先就要有那讲堂的存在。”   “啊!”比丘们都突然齐声低叹。 阿难陀尊者合掌说道:“世尊,那么,世法实在是有的。法是真实的。”   佛陀微笑。“阿难陀,不要被字眼作弄。如果世法是空无自性的现象,它们的存在,便不是一般意识中的存在了。它们的所谓存在,仍然存着‘空’的含意。” ---------------------------------------------------------- “阿难陀,我们已经说过空和满的碗。我们也说过空和满的讲堂。我又约略谈过空义。让我多谈一些关于‘满’。”   “虽然我们刚才都同意桌上的碗是空无滴水。但如果我们看深入一点,会发觉这不是尽真的。”   佛陀把碗拿在手中,望着阿难陀。“阿难陀,在形成这个碗的错综交集原素中,你见到有水的存在吗?”   “我见到,世尊。没有水,陶匠便没法搓成陶土来造成碗。”   “正是,阿难陀。虽然我们曾说碗是空的,但看深一层,我们可以看到碗里实有水的存在。碗的存在,有赖水的存在。阿难陀,你又可以见到碗里有火的存在吗?”   “可以,世尊。造碗的过程,是需要火来完成的。看深入一点,我见到火和热力的存在。”   “你还见到什么?”   “我见到空气。没有空气,火便没法燃烧,而且陶匠也没法生存。我见到陶匠那工巧技熟的一双手。我见到他的意识。我见到烧陶瓷的烘炉,和炉里堆着的柴薪。我见到那些木所来自的树。我见以领树木生长的雨水、阳光和泥土。世尊,我可以见到令这碗生起的千万相互切入的原素。” ”好极了,阿难陀!观想这碗,便可以见到导致它存在的所有互依的原素。阿难陀,这些原素,是在碗内和碗外都存在着的。你的觉察,也是其中之一。假若你把热力回归太阳那里,把陶土回归大地,把水回归河里,把陶匠回归他的父母处,又把柴木回归林树,那碗还会存在吗?”   “世尊,那碗不能再存在了。如果你把所有的原素都回归它们的本源,碗是不能再存的。”   “阿难陀,观照缘生之法,我们便知道碗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可以与其他一切法互依而存。一切法都是互相依赖以生死存亡。一法的存在,代表着所有法的存在。一切法的存在,代表着一法的存在。阿难陀,这就是相互切入和相即的原理。”   “阿难陀,相互切入的意思,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我们看见碗时,可以见到陶匠,看见陶匠时,又可以见到碗。相间存在的意思,是‘此是彼’,‘彼是此’。例如,浪花就是水,而水也就是浪花。阿难陀,讲堂里目前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但这只是从一个角度而言。实际上,没有市集、水牛、或村落,这讲堂也不会存在。因此,阿难陀,当你望着这空无一物的讲堂时,你应该可以见到市集、水牛和和村落的存在。没有‘此’,便没有‘彼’。‘空’的真义,就是‘此是因彼是’。” 比丘们都在全然的静默中聆听着。佛陀的说话,给他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过了一会,佛陀又再拿起那空碗,说道:“比丘们,这碗并不能独立存在。它在这里,是有赖所有其他非碗的存在物,如泥土、水、火、空气、陶匠等等所至的。一切世法也如是。每一法都与其他法相互而存。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循着相间切入和相间存在的原理。   “比丘们,深入细看这碗,你们便可以见到整个宇宙。这碗里含藏着整个宇宙。只有一样东西是这碗所空缺的。那就是个别独立的自性。个别独立的自性又是什么?它是全不倚靠其他原素而可以独立存在的自体。没有一法是不倚靠其他法而存在的。没有一法具备着独立的自体。这就是‘空’的义理。‘空’是指空无自性。” “比丘们,让我重述一遍以使你们易于记忆。此是,故彼是。一切世法都是互依而存。因此,一切法皆空。‘空’之义,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和个体。” ---------------------------------------------------------------- 阿难陀,邪见之中,有两种见解是最容易使人陷入缠网的。那就是‘存在’和非存在‘的见解。前者认定万物都有恒常独立的自性。后都有认定所有一切都是幻象。如果你们偏信其一,都是没有见到实相真理。 恒常与虚幻这两种邪见都是太极端的。缘起之法的超越了这两种极端,落于中道。 “阿难陀,不单只‘存在’与‘不存在’是空,生与死也是空。它们都只是意念而已。”   阿难陀尊才问道:“世尊,若然生死都是空,那你又为何常说世法无常,不停在生在来灭?”   “阿难陀,在相对的意念上而言,我们才说世法不停在生灭。但从绝对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性当然就是无生灭了。”   “请世尊你详释。”   “阿难陀,就拿你种在法讲堂前的菩提树作例子吧。它何时出生?”   “世尊,它是四年前,种子发芽那一刹出生的。”   “阿难陀,在那一刻之前,菩提树并不在存在。” “那你的意思是指菩提树从无而生起?有‘法’是可以从无而生起的吗?”   阿难陀默然不语。   佛陀继续说:“阿难陀,宇宙里没有一切法是从无而生起的。没有种子,就不会有菩提树的存在,有赖它的种子。树就是种子的延续。在种子未生根之前,菩提树已经存于种子之内。法已存在,又何需出生?菩提树的本性本来无生。”   佛陀问阿难陀:“种子生根入土之后,种子有死去吗?”   “有,世尊,种子死去以能生树。”   “阿难陀,种子没有死去。死的意思,是从‘存在’进入‘不存在’。宇宙中那有一法会从‘存在’进入‘不存在’?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一丝烧香的烟,没有一样是会由‘存在’进入‘不存在’的。这些法都只有转化为另一些法罢了。那菩提种子也是一样。种子没有死。它只是转化为树。种子和树,都无生无死。阿难陀,那种子和那树、你、我、比丘、讲堂、一片树叶、一粒微尘、一丝烧香的烟,全都无生无死。”   “阿难陀,一切法都无生无死。生与死都只是心识意念。一切法都非空非满、非成非坏、非垢非净、非增非减、非来非去、非一非多。这所有都只是意念。观照万法的空性,我们才可以超越所有分别的意念,而体证万物的真性。” 阿难陀,万物的真性,就是非满非空、非生非死、非聚非散。就是基于这种真性,世间的生与死、满与空、聚与散才生起。如果不是这样,又怎能出离生死、满空和聚散呢?” “比丘们,观照一切法的空性是很微妙的。它能使你们从恐惧、忧虑和苦恼中解脱出来。它能帮助你们超越生死的世界。你们应全然投入于这种观照的修行中。”

上一章 寻找真我 灵性成长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切苦恼都是没有见到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