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苏轼传
本书标签: 短篇  苏轼趣闻 

苏轼(3)

苏轼传

本章和大家聊聊苏轼两度任职杭州的经历。 杭州对苏轼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他第一次到杭州,是在经历了新旧党之争,心生厌恶后,是杭州治愈了他;第二次到杭州,是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也是杭州治愈了他。

苏轼于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的十一月下旬抵达杭州,任职通判。苏轼一到杭州,就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感受到许久不曾有过的宁静、清新和愉悦。那些难以自遣的烦恼和郁闷不知不觉消融在山间水畔,不见一丝痕迹。纯净无染的大自然将他活泼、开朗、好动的天性重新激发起来,也将他的诗心与灵感重新激发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它温暖明媚的怀抱中去!

在杭州人平静恬淡的生活中,一年一度有两件举城兴奋的大事,其一是春天赏牡丹,其二是八月十五钱塘江观潮。每到赏花观潮之日,人们衣饰光鲜,争先恐后,一时间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苏轼自然不甘寂寞。游湖、观潮、赏月、品花…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也留下无数浪漫的故事。作为一位风流倜傥的大才子,他的浪漫故事大多源于蓬勃盎然的才情和手中的生花妙笔。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使得许许多多认识或不认识、见过或没见过苏轼的人,都从心底里喜欢他、亲近他。他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他的性格太有魅力了,说故事和听故事的人往往都意犹未尽,于是,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便依据他的性情和作品编造出一些故事。这些编造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今天,我们几乎无法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其实也无需费力分辨,所有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个热情爽朗、机智幽默、待人温厚、才情四溢的苏轼。

这期间,苏轼还喜欢遍历寺院,访求超然名利之外的高僧大德,苏轼从中受益良多,他性格中的某些方面也恰与这方外世界的氛围有几分天然的契合,他甚至觉得自己前生就是杭州的一名僧人。据说,有一次,他和朋友一同到西湖寿星寺游玩。尽管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所庙宇,可是刚一进门就发现一切都那样熟悉,似乎是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地方,一时惊诧莫名。他对朋友说:

“从院门到经堂应当有九十二级台阶。”

当即派人去数,果然一级不差。他又描述寺庙后院亭台假山的设置,也全都吻合。这件离奇的事情,当时就传开来,并且又被加入了一些内容,渲染得更加绘声绘色。

这是第一次到杭州任职的苏轼,尚未经历险恶的宫廷斗争,美好而浪漫。大多时候,他沉醉在青山绿水与淳朴美好的民情风俗之中。杭州三年,成为他一生最幸福、最写意的时期,他甚至情不自禁地唱道: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15年后苏轼再次赴杭州任职。这15年间,苏轼经历了许多事情:因乌台诗案入狱,被贬黄州;在新旧党的党争中进退维度,数次请求外任。身心俱疲的他,终于在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再次抵达杭州。重回杭州,他内心的欣喜与激动难以言喻。浮生若梦,充满了捉摸不定的偶然,谁能想到,在走过漫长坎坷的十五年之后,还能在西湖迷濛的雨雾中一醉方休,再见“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的绮丽[qǐ lì]美景。虽然华年已逝,虽然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双鬓,但苏轼对这片给予过他无限欢欣与抚慰的土地挚爱依旧。当他以赏爱的目光环顾四周时,心中早已立下宏愿,要尽自己的努力为山水增色,为民众造福。

苏轼上任不到一年,战饥荒,驱疾疫,疏浚两河,整治六井,雷厉风行,政绩卓著,赢得了杭州百姓一致的爱戴与信赖。他们深信,有这位脚踏实地、急民之所急的知州做主,再艰难的事情也是可以办到的。于是,元祐五年四月的一天,一百一十五名父老相约来到州府,请求苏轼治理西湖。他们说:西湖之利,上自运河,下及民田,亿万生聚,饮食所资,非止为游观之美也。

既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苏轼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将它办成。他首先进行全面的调查、察访,广泛征求水利专家的意见,制定治湖规划,然后利用手头尚存的救灾钱款,召集民工,开始修建;同时,他一连写了两道奏章申述民意,反映西湖所面临的严重局势,阐明西湖对于杭州乃至全国经济的重要性,为全面治理西湖争取必要的经费。开湖筑堤时,苏轼每天都到湖上巡视,肚子饿了,有时就在工地上和民工一同用餐。端午佳节,杭州百姓抬猪担酒,给苏轼拜节,表达他们衷心的感激和爱戴。盛情难却,苏轼收下这些厚礼,命人将猪肉切成方块,按照他在黄州时摸索出来的烹调法:“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shu】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加以精心烹制,送到工地,分发给浚湖的民工。从此,百姓们都学会了这种烧肉法,杭州又多了一道流传千古的名菜:东坡肉。

经过半年整治,西湖面貌一新,水草淤泥全部铲除,湖面豁然开朗,一条长八百八十丈,宽五丈的南北长堤屹立湖中,随后,苏轼又命人在长堤两岸遍植芙蓉、杨柳,修建了九座亭阁,给西湖美景增色不少。为了纪念苏轼,杭州人民将这道新筑的长堤称为“苏公堤”,后人简称为“苏堤”。历经千年,“苏堤春晓”今天依然是引人人胜的“西湖十景”之一。

两度任职杭州,从浪漫诗人到百姓心中的好官长,他虽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但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仁爱之情,始终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为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倾注了心血,最终成为杭州百姓爱戴的好官长。

上一章 苏轼(2) 苏轼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乌台诗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