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有一个小酒馆
本书标签: 都市  好看  比心     

第三章:顾城,今夜将你遗忘

我有一个小酒馆

“传承50多年的老手艺,尝尝”顾城拿着酒瓶与酒杯,走到来人面前,眼角有些期待。毕竟客观上来说算是第一次了,由不得顾城不紧张,至于苏汐,日后再说。

  “这酒,着实挺香的,我得好好尝尝。”来人见顾城将酒拿上来,闻着味儿,便有些迫不及待的给自己满上了一杯。

  酒的色泽纯净中透着微黄,四处的光晕泛在酒面上,手腕晃动间,酒似星辰闪耀,波光粼粼,酒香飘逸,挑动着鼻尖,让人想尝一口,却不由想多欣赏一番。

  “啧,这味儿,正啊!”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几段关于酒的记忆,有甜的、酸的,也有烈的,淡的,但我们回味的其实不只是酒的味道,更是记忆中那些忘不掉的人和事。

  酒最易惹人愁,也最易消愁解愁。酒不是必需品,却是大多数人的常备品。

  每天忙碌的生活,朝九晚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谁都会腻,这种时候,心中自然有些郁郁,有时候喝点酒,缓解一下疲劳,消除一下乏闷,也算是给生活加上了一擢调味品。

  顾城的酒,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沉淀,自然没有那种扑面而来的悠远和醇厚。

  真正的老酒口感绵柔醇厚、不呛不刺喉、陈香突出。年份越久陈香味越浓。陈香味是一种略带酱香及焦糊气的香味和口味。  

  酒类专业人士可以分辨,一般消费者不易掌握,尝过新酒的人才会明白什么才是陈酒,“百年陈酒十里香”,是说经过陈放多年的酒老熟香味浓郁甜味甘醇,饮时才能清口甘爽回味悠长。

  陈年老酒的做法,加上酿酒器具的精湛,倒也是碰撞出了一些独特的味道。

  酒香绵长,入嘴温和,带着一丝丝的中药材味,里面应该加了不少的药材。下肚微热,没有那种烈性酒的凶猛,一般的人都只敢小口喝,喝大了或喝急了都受不了。

  “这酒,嗯?”客人喝着喝着,眼角突然有些莫名湿润,端详着酒杯,看了老半天,怎么,有种爸爸的味道呢?

  “你这酒?”客人把酒杯朝向顾城,没有说话,神色中带着探寻。

  “嘿,是不是有点想哭?”

  “放心,没有加过不好的东西。”

  “这世上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拿这酒说,我是按传统方法酿的,没加过什么附属品进去,但就是让人喝了有种想哭的冲动。不光是你,就连我自己都这样。”

  “可能是我天赋异禀,也可能是怪人多怪才,总之,酒因人而异,我酿的酒有这种属性,我琢磨不清楚。但也许,下个人喝了就笑呢?是成是败,谁说的准。”顾城笑了笑,解释道,酒因人而异,喝酒的人不同,品的味不同,酿酒的人不同,酿的味也不同。

  “哈哈,小哥你这手法倒是有些奇特。”客人没再纠结,好酒坏酒,一品便知,他自信还没能在酒上输过。倒酒,当满饮此杯。

  “我叫普沉,是普陀山上一道人。”客人喝着酒,两杯下肚,稍微有些出神。脑海中有些想要诉说的欲望,简直莫名其妙。

  “嗯,嗯?普陀山不是佛教吗?”对于普沉的身份,顾城倒没觉得有什么,就是这地方貌似有些不对啊。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华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是不是很奇怪?”普沉咧嘴一笑,不意外顾城的反应。毕竟任谁听了佛教徒中混进了个道教徒,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诧异。当然,追求心大者除外。

  “普陀山嘛,算是我老家了。”

  “我吧,是个孤家寡人,从记事起便在普济寺,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当然,也无所谓了,年少时或许心底有些执念,但这么多年也已经无所谓了。”普沉眼神缥缈,显然是陷进了回忆里。

  普陀山最大的寺庙是 普济寺,又俗称“前寺”。 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人气和香火也是最旺的。普济禅寺旁边有一座石塔——多宝塔,是普济寺最古老的建筑,是普陀三宝之一。 

  “那里非常美,有时冬天的雪花有纸片那么大,一场大雪下来,白茫茫一片,苍茫辽远,大风刮过,飞雪起,漫天的白。是我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五岁那年,拜了寺里的方丈为师,说来也奇,我可能是与佛有缘,与佛有关的事物上手极快,抄经,背经,早课,修行,很快都能入门,师父为此还特意给我取了,慧明的法号”

  “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我性格温和,待人有礼,很受众师兄师伯的喜爱,经常去膳堂,都有师兄师伯照顾着,久而久之,还胖了几斤,寺庙不比其他,那里荤腥为忌,要长点肉,可想而知,得多吃多少伙食。”

  “那时候倒也是童言无忌,还问为什么没有师姐陪我玩,现在想着不禁有些好笑,和尚庙里多出个姑娘,那可就真说不太清楚了,也得亏当时师父没有被我的软磨硬泡给打倒,不然就有的说了。”

  普沉嘴角带笑,显然所说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小时候的荒唐,在长大成人,经历世事后,回首望去,不禁真的有些感叹那时候的天真与单纯。

  “人嘛,总是会变得,佛也一样,更何况我非佛。”

  “持续到18岁,那时候的我,少年青葱,气质尚可,也算得上眉清目秀,再加上经历多年的山林气息的洗涤,时间一沉淀下来,整个人多出了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那时候的我,最受寺里来烧香礼佛的女游客的喜爱,她们都喜欢同我游玩,打趣地说着些半荤半黄的话,弄得面红耳赤。”

  “可惜,那时候不懂啊,不然谁当和尚。”前面听着还好,普沉突然爆出来这么一句,顾城就有些不对味儿了,nima,你一个和尚说这样的话合适否?现在是道士。

  “咳,后来的我,倒是最终没有被外物所迷惑,师父说山下的女人是老虎,我那时候当真以为她们是老虎变的,吓得屁滚尿流的回了佛堂,念了一天一夜的佛经,才消停下来。”

  “后来明白了,师父这话的含义,是老虎没错,但不是真老虎,是真真老虎”普沉脸上泛着尴尬,想到了某些不好的事情,那时候的自己,太纯了。

  “当然,我也好奇师父是怎么知道的,但一直没来得及问,蹉跎了半生,好多年没回去了,心有疑惑,却无法得到解答,难,难,难”

  “20岁,佛法有所精进,便在寺里的书库中博览群书,论那个学习劲儿,现在怎么着也得是个博士级别的人物”

  “有些时候,人啊,脑子一抽,就容易犯浑,有个问题,是有位女施主讲与我听的”

  施主说“世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把金刚经都翻破了,也没找到答案”

  “当时就跑去问师父和众师兄师伯,结果各执一词,师父说先有鸡,师兄说先有蛋,师伯说佛创造了一个鸡一个蛋,我当时就下山了,我生气。”

  “常听各位长辈们说起,修行修行,行于红尘修于心,红尘是修行的圣地,也是迈不过去的那道坎,很多事只有做过了才能看破。”

  “下山的第一年,那是个晴朗明媚的日子,我被一个道士带到了小道观里,他说那里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答案,我跟着去了,住了一年,翻遍了几十本书目,看的整个人恍恍惚惚的。”

  “有一天我发现,我看道士还是那个道士,但从一个变成了两个,后来明白,我,近视了。”

  “……”顾城听的一愣一愣的,胸中有满满的槽,不知从何吐起。

  “第二年开春,老道士生了场大病,临终时我给他送的终,没办法,道观就我和他,他架着鹤走了,就只有我和桌椅板凳了,以及几十本被翻得皮都掉了的书。”

  “他拉着我的手,说以后道观就是你一个人的天下了,然后歪了脑袋。”

  “我当时挺无语的,找个答案,答案没找到,倒是把自己搭了进去。”

  “在那里住了十年,终于有一天,下了场暴雨,连着下了十天,也是那段时间,道观发生了一件大事,道观塌了,我于烟雨之中,拿了三匹没碎的瓦,放在了道士的坟前,转身向着山外走去,我没带斗笠,挥了挥衣袖,净身出户,洒脱。”

  “一共活了三十多年,前二十年在普济寺,没下过山,下了山被诓骗,导致后十年在深山道观,当了20年的和尚和10年的道士,我有些拎不清自己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了,索性没有回普济寺,去城市里转了转,人生第二次进城,颇有些新鲜。”

  “后来,被人骗着吃了某种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更不想回去了。道济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把佛放进了心里。”

  “一晃十年,我现在是个国学叫兽。”

  顾城晃了晃脑袋,人太单纯,是错!

  我信了他的邪,要听他装逼!

上一章 第二章:这个世界上什么最有趣 我有一个小酒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生活只有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