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刘伯温造北京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五章、古井可鉴

刘伯温造北京

书接上文。上文俺们说到了刘伯温执意要造北京,也提到了主公朱元璋,且说那朱元璋究竟知道不知道刘伯温在南京在秘密指点着华云龙为北京打下定鼎的基础设施呢?不知道!太祖皇帝不知道?这------,这如果被发现将是什么罪名?什么结果?若说大了,说严重点儿,这是欺君之罪,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掉脑袋的可能都有。

洪武初年的风气与法律以严猛闻名,朱元璋就是历史路上一个历史时期的捕快,敢在宫阙之地当场就摔死官员与射杀官员。朱元璋相当厉害,相当猛,相当顽,出乎学者们在图书馆里在书斋里的想象。否则能驱除鞑虏嘛?那胡虏是好驱除的吗?

今天,域外势力一个接一个,又抓人又挑衅,看不起朱元璋的那些大咖们与学阀们您去驱一个让俺看看;军阀都不成还学阀。再向大伙儿说句实话:朱元璋此人此君命硬!既然如此,这刘伯温怎么敢逆天呢?难道要找死找病、以卵击石嘛?这是因为刘伯温的目的是要为大明、为汉祚补天!

刘基他自小就立下了补天之志,想学女娲祖奶奶补天。际遇与经事儿使他明白了为大元补天那是不可能,因为窦娥、因为高利贷、因为忘了刘秉忠那邢台坡的初心。所以刘基他后来选择了为大明、为汉祚留下国都基业!是历史教训,是大宋王朝定都与筑城的历史殷鉴,让刘伯温有了一份儿自信与勇气。

可这份儿勇气从何而来呢?谁点传的呢?这具体得来历史智珠是怎么回事儿?大宋朝有何历史定鼎与筑城的历史殷鉴?刘伯温他又是在什么场景下怎么知道的呢?这又与浙赣徽古道的雨夜夜话有关。

阵阵翻空回旋飞,缀巾沾袖却横吹。

东风秘授看花诀,不在开时在落时。

这是谁的诗?为何如此颓废伤感地不赏花开却看花落?浙赣徽古道既是商旅之途,也是史诗之路。是汉祚回家的路,再次漂泊为客的路。为了加快故事的进程,如果岁月从文学的角度可以高度的压缩或穿越,八百多年前大宋落花流水南渡之后,浙赣徽古道的某个晚上,数个晚上;雨后,雪后,或伴着蝉鸣和一阵阵蛙声,或伴着山路的泥泞冰冷,行走在古道上,心境也是夹杂一些愉悦的,毕竟劫后余生,他乡遇故知。

古道上溪流的石拱桥古桥,不知有着多少年以上的历史。青色的石板,祖先踏过,敌人踏过,岁月的斑斓,让他有了不一样的历史别致。那桥下清澈的溪水仿佛摇曳出往事:宋高宗绍兴七年,在南宋的防线上主要驻扎着五大军区,这是南宋最精锐的五支部队,其中镇守淮西防线的合肥与池州就是刘光世的部队——行营左护军。那时刘基或许还在外太空,刘伯温是刘光世的七世孙。

皇上是刘光世辅佐登基的,不是岳飞,不是张浚。所以刘光世他还肩负着其它特殊使命,他必须往来来于浙赣徽古道执行秘密任务,一路上的交通站与驿站就是与故知围炉夜话的历史影视基地,如果可以。大宋王朝定鼎与筑城的密语呢喃就是从这里的老街老屋传下来的,说俗点这叫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说高雅点、高大上一点这叫薪火相传。

刘基的殷鉴就是这样一辈儿、一辈儿地往下传得来的,可大宋王朝究竟有什么历史定都的殷鉴呢?开封城难道有什么问题吗当年?问题大了,甚至大宋想到了迁都,而且一名著名的国君因此丧命,教训惨痛;不是别人,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不仅如此,殷鉴连连,故事一个接一个,皆与筑城有关,直到徽钦二帝之耻。刘伯温就是为了避免汉家再次轮回亡国之耻,才有了造北京的勇气。

正是:

欲薄交难古,心亲话许深。

更长银烛夜,院静石云阴。

冷梦多孱骨,修程费老襟。

松壶梅并插,投醉且高吟。

哎!上次咱们的故事还说到了一口古井,说合肥庐阳区大杨镇十张村拆迁时,一口传说为刘伯温所掘的古井现身了!八十多岁的当地村民虽然要搬走了,依然反复叮嘱、希望有关部门保护好这眼水井。这又是为什么?这口水井可不简单,不但甘甜与冬暖夏凉,且揭示了明史秘密与北京城的秘密,让京城北新桥锁龙井的故事不再孤单。但这也下次一块说,silowly,慢一点,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因为《圣经》说步履急匆的人容易犯错。

步履急匆地诉说历史与创作,或许也容易出错。刘基乃大宋遗臣之后,刘伯温家虽没有红灯一盏,但为汉祚筑基的心始终未曾泯灭,哪里有什么神通呀!大宋朝定都与筑城的历史教训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安徽庐阳古井到底有什么故事与传奇,咱们下回慢慢分解。

上一章 第四章、云龙初现 刘伯温造北京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章、开封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