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刘伯温造北京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四章、云龙初现

刘伯温造北京

书接上文,可以说刘伯温与华云龙两家联系上了的故事不一定是从江西开始的,因为浙赣古道也叫浙赣徽古道,安徽合肥与池州等地也有刘伯温家族的历史身影与故事,也有华云龙家族的故事。

但是,江西有刘、华两家交往的往事与密语,还有具体的交往史料,许多大宋亡国的殷鉴也是在这里得以总结出来,所以历史场景的推拉摇移要从浙赣古道开始,故事也要从安徽开头,诉说究竟。让木有本,水有源,山有脉。

因为今天在安徽那里还发现了与刘基家族有关的、重要的历史实物,是很令人惊奇与欣喜的历史实物,要破解刘基的奥秘必须也要行走安徽古道。对于浙赣徽古道,刘伯温的先祖刘光世其实很熟悉。

因为北宋徽宗宣和二年,也就是1120年的深秋十月,睦州青溪人方腊造反,时西北军刘光世父刘延庆就让自己这军几代的儿子自率领一军绕道间行,直趋衢、婺,以图出其不意破之--------

而宋室南渡的此刻,刘光世不但要安顿收编流散将卒,其实还肩负一个皇上给下的另一个秘密任务。什么秘密任务呢?这在当时那可是对老婆孩子都不能说,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说的密旨。

那时的刘光世可不仅仅是一个将军,还有少师的头衔与密旨。这密旨比军事秘密还要秘密,所以,咱们暂时也先不说,留作故事的伏笔,以使故事脉络清晰。浙赣古道,这条悠悠古道,咱们暂时不说了。

且说朱元璋能够一统八方起义势力,推翻元朝的腐朽统治,固然与他个人的奋斗脱不开关系,但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也不能忽视在他身后、跟随他打江山的一批希图重开大宋之天的志士。这些人在朱元璋还没有强大的时候跟随、辅助他慢慢成长,这里面除了定远毛氏毛褀,还有王连,华云龙也是这些将领中的一个呀,这也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

其时,李善长算个屁,这个岁月他还在算计着如何靠倒腾盐发财;盐都插手不了,两淮盐场那是张士诚十八条扁担的地盘,也就是卖点杂货或保健土特产品的二道贩子,无意革命。就连刘基刘伯温也在纠结之中,到底是为大元补天?还是投奔新王?抚着家传的宝剑,南窗寄傲,望天发呆。

当年毛褀牺牲在军营岗位上的时候,朱元璋亲自扶棺,钢汁儿一路洒落几行,痛苦无以言表。王连也是如此,深深的战友情,让朱元璋永远怀念英烈的牺牲。且说华云龙将军其名声虽然比不了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名将,但是对明朝建立的贡献,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北京西部、西北部长城以及紫荆关的营造,以及对大都或北平府或北京城初期基础设施的调研与保护。所以在大家研究刘伯温的时候,不可忽视这个人的传奇。

华云龙是闽汀华氏十五世孙。生于1332年甲辰月乙亥日,其祖上华忠曾任常州府毗陵驿长,后迁任安徽定远,故明史称华云龙为安徽定远县人。

        元末至正年间,因天下乱,云龙聚众占据韭山,这也是朱元璋少年放牛的地方之一。结果,到了元至正十三年华云龙投奔了朱元璋、从主公起兵,克滁州,华云龙就成为千夫长,是红巾军的老革命。

后华云龙率领巢湖水师及其陆战队沿大运河送大军北征,瞬间拿下山东郡县,先在山东老解放区筹措军粮、访贫问苦和消杀瘟疫,后继与大将军徐达会师通州,进克元大都,今北京城,擢大都督府佥事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逾年,进都督同知,兼燕王朱棣的左相。

 装修燕王府,增筑北平城的基本建设工作,当时皆其经营;这就开始了华云龙与老相识刘伯温的密信来往,让造北京有了机会。但是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历史之果是有前因的,他俩为何要秘密造北京?毕竟是有风险的,毕竟主公朱元璋的首选依次是襄阳、汴梁、洛阳和中都,虽然也考虑过北京,但毕竟否定了这个提案。

可刘伯温与华云龙为何如此固执地认准了让北京做国都呢?难道刘伯温真的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吗?刘基的智慧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其实哪里有那么玄,一切都来自两个家族对大宋筑城历史与定都历史殷鉴的总结,是大宋的历史错误和挫折教育了他们,使他们比较地聪明起来。

什么错误呢?怎么总结出来的呢?谁总结出来的?又是怎么一步一步传到了刘基这儿的呢?而且,太白金星为什么坚持把造北京的荣誉归于刘伯温呢?众所周知,北京城两次大规模营造时期刘伯温并未亲临北京,遥遥的万里星辰仿佛在看着我们说:修史可要实话实说呀!故事不得不再次回到浙赣古道的往事云烟之中-----

且说刘伯温与华云龙两家先祖联系上了的故事,其实不一定是从江西开始的,而是安徽。歙县古道途径老竹铺、冷水铺、吴山铺、王干司、郑坑店等地,这些名称完全可以追朔到宋代,是历朝历代的“铺、店、司”等的沿袭称谓,就是官方的驿站或类似机构,供过往官员、使者、行人中途休憩、住宿、换马喂料,也有军事用途和邮件货物传输等功能。这类机构,也只会在非常重要的官道等才会设置;这里就有当年刘光世的身影,只有读懂了刘光世才能读懂刘伯温,北京城由来的历史似乎比西方的罗马城还有点儿深。

尽管今天古道驿站功能丧失、取消,但作为地名被习惯性保留下来了,地名里就藏着破译历史的钥匙与线头儿。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上天既不亏待青灯古卷的爬梳者也不亏待行者,另一个重要历史证据在安徽被发现了,这个奥秘让刘伯温造北京的故事又拂去了一层历史的尘埃与云烟。什么重要历史证据呢?一口古井!对于这口古井,当地人老老少少坚持说是刘伯温的遗物,他们不为争夺名人故里,不为申遗,只为饮水思源、不泯灭良心,吃水不忘掏井人。刘基的人生秘密仿佛再露端倪,这让刘伯温造北京的故事仿佛又多了一份破译的希望与线索。究竟怎么回事儿?下回说。正是:我心空无物,斯文何足关;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

上一章 第三章、浙赣古道 刘伯温造北京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古井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