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刘伯温造北京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三章、浙赣古道

刘伯温造北京

今天,犹在春节长假里,一定有很多人去了周庄、乌镇、同里、西塘和平遥这类古城镇游玩,这人头攒动、停车位难觅的地方换来的基本是劳累而不是历史的收获,何况现在这些收费的景区商业气息太浓,原始的东西所剩无几。就算是值得一去,也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个地方----浙赣古道,这里有刘伯温造北京故事的由来。

在高速公路、高铁畅通无阻的今天,崎岖的浙赣古道在城里人的心中已经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只有刘基那个时代的背影,似乎将模糊而遥远。而俺们的刘伯温故事说的就是不要门票的浙赣古道,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这是一条充满危险和诗意,风光绝美,游人稀疏,有的地方除了采药人甚至几乎没有游客走过的古道,这里藏着书本上没有的刘伯温故事与明史故事。

学习历史必须具备两种特性:宅与行。能坐冷板凳,才能钩沉索引;而只有行走,才可以燃烧掉那些呆坐后思想的垃圾,只有行走后,才可以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传说,什么应当摒弃,什么值得讴歌。何止是刘伯温,古道悠悠,思绪悠悠,古道记载着晋、唐与元明历史,也承载着如今的历史。在这可以深呼吸洗肺的地方,在这到处都是美景,远离喧嚣,贴近自然的地方,如果有缘,可以听到比下面这首歌更古老的歌唱红巾军的民谣。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映山红。

-------

浙赣古道也是红色古道,据史料记载,方志敏、**、刘英率领的工农红军都曾在这里战斗过。除此,古道上都流传着许许多多红色革命故事。浙赣古道该路有些地段因此被称为“红军路”。红军,并非单指中国工农红军,也指元末明初的红巾军,红巾军是一个现代词汇,不过是为了区别朱明红军与工农红军,所以刘伯温的故事也在这里,就在这里。

浙赣古道说完整点儿也叫闽浙赣徽古道,是万里茶道,也是充满历史故事与凄美爱情的古道。古道因东连江浙,转换舟船可直抵玉山,还有水陆并进的信江运输线,所以有人说它是中国第一古道。因为,因为并非要替浙赣古道做旅游广告,而是神游历史,讲刘伯温造北京的传奇,当然要实话实说。希望‘第一’这词儿要慎用,否则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张库古道、太行八陉与骑田古道情何以堪?别说李白,曹操与马超也都不干呀!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尽信领导------错了!错了就改,改了再----改;尽信共产国际,尽信李德和王明,那你就信去吧。且说浙赣古道,不但有黄巢、李烨、柳宗元、朱熹、王安石、辛弃疾、陆放翁、李善长和徐霞客的故事。古道当地老人们的诉说立即让复杂的明史变得简单,多半辈子的纠结与悬疑,瞬间有了明晰的答案,比博士生导师、比千家讲坛回答的简单而生动有趣。

经过古道对脚板儿的磨洗,朱元璋的人生奥秘,简单到原来不过是两棵樟树旁再种下的一根苦槠,刘伯温刘大叔呢?,另一株大枫树叫“伯温枫”;这里修伞匠、修鞋匠的诉说,让刘大叔的故事也不再云里雾中。

刘伯温那个好友呢?帮刘伯温营造北京城的那个好友呢?对,这个好友叫华云龙,远祖跟华佗还有关系,但不是一枝儿,华云龙的远祖属闽汀华氏;清末华氏家族有数学家华蘅芳;当代名人有华罗庚和华君武,不多表。

华云龙他的故事,他的故事还要继续跟浙赣古道上的砍柴、经商者与和尚尼姑们打听,因为古庙当年可能就是大宋与大明的交通中转站,岭脚下的村里,不知道谁的祖先曾是交通员,谁为大宋与大明提供过茶油,甚至救治过伤员,此刻您应当明白了铁梅家的表叔数不清,六七百年的历史轮回呀,怎能不往事如烟。

 

 河口码头,作为古道当年的交通要道,老街旁有一个太祖殿,供奉着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攻打金华城的传说故事,在这一带广泛流传。要道、孔道和支道的老街上,补鞋、修伞、卖中草药等老行当都还在,还有做早餐的老店,他们的先祖可能就曾是刘伯温先祖领导下的交通员。

那时,轮蹄车马,络绎不绝,当疾雪暴雨风雪交至,担夫行客,日暮颠沛,往往有个人领导着数人见而悯之,灯烛雨笠乞无不与,或发现冻馁无告者必体恤备至,这人就是刘伯温的先祖刘光世,南宋的一名将领,一度由皇帝亲自指挥;但这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争议没关系,咱们的行走既不趟争议的浑水儿,也要让活的历史呈现长河密话的蚌珠,让历史证据不言自明。

------

老街上。修雨伞的人正在一丝不苟地修伞,闲下来的的时候就会与杂货铺店主下棋。虽在下象棋,但眼睛也在不时张望,将随时接纳帮助安顿从各个战场上败下来的将士。

:“您吃了吗?”

:“没吃!”

:“送(宋)饭?”

------来人与交通站的交通员,还净是开封,也就是汴梁的口音呐!还有西北延安府的口音,那里曾经是范仲淹与刘家抗击西夏的前沿。

按理说,中国人的回答是没下文,没吃您回家吃去。此刻却不然,不但要安顿来人吃粮,还要安顿住处,连家属都要管,这不是学雷锋,而是皇上曾经的指示。大把的资金费用已经给了刘家,你的任务就是收编大宋各个战场被打散了的将士,看来汉家南渡亡国之君将死之前也干了点儿讲人道的人事儿。因为钱都在刘家手里,所以同是大宋遗民的华云龙家也是在这个时期与刘家联系上了。

华云龙家族在大宋时期究竟是何人?那个岁月有何故事?华云龙他为什么就能帮助刘伯温造北京?华云龙后来是如何能帮助刘基造北京的呢?因为一度迁居定远的华云龙他不仅投奔了朱元璋,还成为了大明的副总司令,成为了淮阴侯,成了北平府的都督佥事,相当于战时的革委会主任和统建办总指挥;甚至成为了燕王府左相,且掌管什么兴圣宫、隆福宫等元旧宫修缮及其一系列建委的工作。

当诚意伯刘伯温的工资是二百元的时候,人家华司令可是一千五百元,太祖时期的钱可值钱,不毛呀!可这造北京的过程具体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他俩为什么要选择北京?再说,华云龙他和刘伯温造北京的故事,主公朱元璋当时知道吗?这可不是小事儿,这是惊天的事儿,下回说、

上一章 第二章、江西烟雨 刘伯温造北京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云龙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