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刘伯温造北京
本书标签: 二次元 

第二章、江西烟雨

刘伯温造北京

有人说,历史就是当代史,因为只是当代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这话虽绝对但有道理。今天,出于利益的考量,赣州、天宝 、大牢、合肥、平遥朱坑、保安军、沛县等地都有人争夺刘伯温的出生地,其实就连浙江自己的青田、文成和丽水也在暗战;利益且让刘基变得更加神乎其神,放佛成了姜子牙,仿佛超过了诸葛亮,真实的历史是这个样子吗?

其实,古人出于利益的考量就也曾夸大其词过,《实录》和《明史》所记载的战场上的先知应变,已经将刘基推上了神坛。这刘基若在天有灵会同意吗?当然不同意,赝品几乎一钱不值,在刘伯温的眼里这叫窃糟,叫假酒,在刘伯温的寓言作品《郁离子》里放佛已经预言了这种世象。

糟,就是酒糟,不多介绍。而且,刘伯温的上级领导朱元璋早就已经一语概之:“吾子房也!还附加其它过度的那些溢美之词不就是在勾兑假酒嘛?再说,历史的亲历者、当时的大将李文忠也不同意那些牵强附会的传说呀,有诗为证!

清和天气雨晴时,翠麦黄花夹路歧。

万里玉关驰露布,九霄金阙绚云旗。

龙文騕褭骖鸾辂,马乳蒲萄入羽卮。

衰老自惭无补报,叨陪仪凤侍瑶池。

-------

怎么回事儿?怎么回事,洪武七年,也就是西历1374年,两次征北的李文忠又挥师热河、打下高州,今平泉西北的大石崖与毡帽山,斩杀了元朝的宗王朵朵失里,鲁王桑哥八刺等,俘虏众多人畜,边境得以安宁。这无疑是常遇春蓟北悉平之后的又一重大大胜利。班师还朝之刻,朱元璋为之设宴接风洗尘,饮酒庆功。

南京王朝素来党派林立,满朝文武前来恭贺李文忠之时,有人提出来吟诗助兴,有些势力认为李文忠只会征战,吟诗不成,正好可以罚他几杯,挫一挫他正劲的如虹气势。于是,有人撺掇刘基先来,而刘基军户出身,绰号‘直胡同儿’,酒力正酣时的他未加考虑、脱口而出上面一首。

-------

文列东来武列西,而今不必苦予题。

江南富贵君游尽,塞北风霜我自知。

拔发结僵牵战马,拆衣抽线补旌旗。

雄师百万临城下,何用先生半句诗!

为了和刘基这首‘时闻兰州方奏捷’的限韵诗,李白的后代李文忠也是毫不逊色,当即脱口而秀------

幸好,二人都是君子,都有豪迈之气,都是军户后裔,且是酒后;况且李文忠也明白是谁在背后撺掇,这甚至牵扯到东宫等一系列几股势力。红巾军将领虽大多是泥腿子出身,但百夫长以上皆会写诗,都要在战火的间歇中在军营里学习文化包括朱元璋自己。否则你就不会被任命,因为当时为了保密,军情情报就靠写诗加密。所以,军官的诗里有点弦外之音那是小技巧与不在话下的小意思,不表,要么故事没法go on了。

学习历史,既可以发现智鉴,也是作茧自缚,谁都是如此,俺也一样不能免俗,毕竟史如瀚海。不可不重视正史,也不可绝对依赖与太重视正史,再好的史书也要把它踩在脚下而不是顶在头上膜拜,本本主义害死人。观古可以知今,观今也可以知古,骗人的何止是三皇五帝的神圣事儿。

现今,有些地方修村史县志就承包给私人,而唯利是图是老板的本性,他再包给他那些刚下火车的老乡和四面八方的朋友,工资低省成本呀。这对修史的当地只能是一场看不见的文难,几百年以后龙的传人去查找这些史料,或许还当是宝贝引用呢!还学术争论呢!还写论文呢!并不知道谁曾经为偷偷点钱、开豪车而勾兑注水窃糟呐?不多表。

且说,只有亲临了青田,才会发现刘基家乡武阳是两县的交界地,与青田县的岭根、万阜为邻。这里一口田水流经两县汇温州;有一家两兄弟,一个住文成,一个住青田之类的趣事。这里的‘聪明泉’仿佛在悄悄诉说最让人神往的历史往事的深处密语:宋元以前那时浙江还没有刘姓,刘姓都因避讳吴越王钱镠的镠音于晚唐时期改姓卯金刀了!那么,刘基家族在宋元时期究竟从哪里迁入浙江的呢?什么原因迁入的呢?当时的迁徙是为了学习孟母择邻处、为了风水吗?

 风水是神秘的,因为自然就是神秘的,天地人是合为一体的,这种生命意识的外联,使人类个体的存在不再孤独,并对环境保持着敬畏。东方的思维,有着唯心主义的附会,西方其实也是一样,不过他们叫观景线。但再好的风水,也抗不过个人的宿命,以及隐藏在宿命背后属于某个时代的制度与集团的周期律,再加上家族因果也在左右历史。

这意思是不是马上就要有刘基家族的故事了吧?是的,这是《刘伯温造北京》这本书故事的根儿,正是刘伯温家族在浙赣古道的传奇故事才有造北京城的历史伏笔,才让另一个营造北京城的历史风流人物与家族,和刘基一样一同登上了青史的舞台。谁说往事并不如烟,这段秘史就是如雨如烟,难以窥见其全。

怎么回事儿呢??历史岂能如《三字经》找学区房一般简单。武阳村口,古松巍巍似一个将军,天地仿佛在暗示:可不要把刘基写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士,更不要写成占卜算命的,这棵古松或凌霜柏就是刘基的身世奥秘;道,离人并不远,只需慧眼。

别忘了:刘基生前就曾把自己比喻为一棵树!书写刘基,的确让人心有戚戚呀!两不管儿、三不管儿或什么几省交界地区意味着什么?刘基先辈为何要选择两不管儿地区落脚?对于并不家贫的刘家来说,这绝不是什么传说中简单的风水问题,武阳村的地理地势一定还有当时现实的意义;唯物主义史观尽管在今天显得不时髦但依然是一把破解历史壶奥的钥匙,尽管通往真理殿堂的钥匙需要一串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创作中的失误,刘基家族在宋亡后颠沛流离之江西烟雨的故事进度,脚步放慢一些;那个在浙赣古道、在江西一蓑烟雨、而后有缘配合刘基一同营造北京城的风流人物之故事由来,也放慢一些,再慢一些,直到把他们写成俺的‘知心爱人’。

干嘛要如此同情这二位明史人物?因为这俩人物既是为北京城定都与营造立下大功、改写明史的风流人物,也是种树不但未能乘凉还受到大明南京某股势力一直打压与迫害的苦命鬼,苦瓜蛋。尤其那个配合刘基造北京的人,故事比刘基放佛还要传奇,人生遭遇几乎不可思议;他们的故事源自宋朝,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深邃无边。

大宋王朝,缘起柴荣;汉祚正朔,本应千年;一送再送,江土河山;定都有误,云起北边;屡战屡败,直到崖山;遗民客家,且战且仙;百年漂泊,际遇浙赣;古镇古村,它乡碰面;老街老屋,总结殷鉴;雨夜围炉,烤衣长谈;何因此果?结局至惨;希图光复、再次呢喃;这刘伯温先祖希图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之密语的江西风雨往事,咱们下回继续分解,龙门阵撤摊儿!

正是:

祖帐依山馆,车盖何缤纷。使君驱驷马,衣上绣成文。

中坐陈绮席,羽觞流薄薰。情多酒行急,意促歌吹殷。

况我同乡友,同馆复离群。初旸丽神皋,遥望澄远氛。

回镳望双阙,五色若卿云。苍茫岁年徂,东西歧路分。

道长会日远,何以奉殷勤。惟有凌霜柏,天寒可赠君。

上一章 第一章、地灵人杰 刘伯温造北京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浙赣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