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太初门下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历史与修仙的结合 

第二章:玄功初成辞道祖,武夷山下降白虎。

太初门下

在一处未知的世界里,这里有周天星辰,按照三垣二十八宿排列,以一种玄之又玄的轨迹运行,但是这些星辰却比我们平常看到的要小很多。这是一个独立于大乾坤之外的世界。

  在这方世界的中央,有九座巨大的山体在漂浮着,除了中间那座山不动外,另外八座山呈现八卦之状绕其缓缓移动,一静一动彰显大道至理。

  先说说那八座山,各有其特点。其中一座山顶处清气缭绕,好似天地初开,演化诸天;另一座山顶处流光溢彩,闪烁九彩光芒,给人以亲切舒适的感觉;又一座山顶处风声萧萧,一白一黑两种烈风相撞,竟擦出冰与火来;还有一座山顶处惊雷阵阵,电光乍现,尤如苍天震怒;又一座山山顶处一块巨石横卧,喷薄出混沌之气,危险至极;再一座山山顶处一片大湖,竟离地三尺,涌出磅礴的水之精华;还有一座山顶处烈火熊熊,喷出长长的火舌,比那高悬在天空中的太阳星更加灼热,其中时而传出一声声凤鸣;最后一座山顶处,也有一片大湖,不同于那片漂浮的湖,这个湖与山顶紧密相连,湖中点缀着诸多小岛,细数之下,正合三百六十大周天之数。

  这八座山虽各有其特点,但亦有共性,那便是面向中央那座山的方向都有一条从山脚直达山顶的道路,并且全部都是由金玉堆砌而成,各有三千之数象征三千大道。

  再说说中间那座山,比起其他几座山更加巨大,在三个方向上有一条道路从山脚直达山顶,同样由金玉堆砌而成,各书“天道”,“地道”,“人道”。山顶处云雾缭绕,十分平坦,占地面积极广,站在这里可清楚地看到另外八座山上的一切。这座山顶处有一株参天大树,树根虬结,枝叶繁茂,遮住整个山顶,这株树通体金黄而且结有许多晶莹剔透的果子,上有“黄中”二字流转,这正是天地间十大灵根之首的黄中李树。

  在大树下方,有一个蒲团正好容一人盘坐。蒲团后有两座石碑,皆有五丈高,各有四个丈许的大字,左碑上书“大道无极”,右碑上书“太初有神”,两碑相隔约一米,正好容一人通过。

  此时,在这中央山山顶面向“人道”的地方,正站着两个不似凡间的人,犹如仙人临世,不食人间烟火,好像随时会飞升而去。

  这两个人一前一后,前方那人一身月白长袍,银发不加束缚地垂落至腰际,双手负于身后,眼睛注视着前方的“人道”,缓缓开口,道:“陈抟,你入我门下已经三十年了,如今学了我的法门,却是时候下山寻找自己的道了,也顺道磨砺一番你的道心”

  后方那人道:“师尊,徒儿这三十年承蒙您的教导,获得脱胎换骨般的造化,怎敢忘记您的恩德,徒儿只愿终身侍奉您的左右,再未有其他的想法,请师尊不要赶徒儿走。”这人身着麻衣,面容俊逸,话语清脆,正是三十年前太初道人在亳州收授的徒弟陈抟,他字图南,太初道人给他取了个道号叫做“扶摇子”,如今他已近四十岁了,而面容却像二十岁的人一般,足见太初道人神通玄妙,也可见陈抟如今道法之高深。

  太初道人转过身来,笑了笑,道:“人间之地,物产富饶,乃是一方妙地,比起为师的九重山更加瑰丽玄奇,你真的不想去吗?”

  陈抟道:“人间虽然瑰丽,但同样污浊不堪,不及这里万一,徒儿也不想下山之后使道心蒙尘,徒儿不想去”。

  太初道人肃声道:“陈抟,为师问你,你的字是什么?道号又是什么?”

  陈抟应声道:“徒儿字图南,道号亦是师尊所赐,为扶摇子,这一点徒儿永远铭记。”

  太初道人道:“好,为师再问你,你可知为师赐你字号的深意?”

  陈抟目光直视前方,道:“《逍遥游》曰:“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师尊以此为我命道号是想我日后如同九天鲲鹏一般,扶摇九天,随心而行”。

  太初道人道:“不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为修道之人所持本性。那云中大鹏鸟,尚且因为天低而不肯飞翔,更何况你这鹏中之王。我辈所求,无外乎长生久视,与天地同寿,共日月沉沦,采乾坤精华之气养身体之神,化乾坤为肺腑,驱风雷为策士,御六气之变化以游无穷。想要做到这些,只有修道这一条路,你可明白?”

  陈抟道:“师尊所言,徒儿具以晓得,徒儿明白了,明日一早便下山”。

  太初道人道:“嗯,陈抟,你的资质比你的几位师兄也不遑多让,他们大多在百岁前后升入仙界,在人间留下诸多传说,告诉世人仙途可期,并非缥缈。你下山之后,一方面需要寻找自己的道,另一方面传下香火,谨记。”

  陈抟道:“徒儿记住了,师尊。”

  太初道人道:“行走世间,当有兵器傍身,随我来。”言罢便向前走去,只见其脚下生出一条金光大道,将其托在空中,陈抟见怪不怪,立刻很了上去。

  金光消散,太初道人与陈抟已经停留在那八座山其中之一的山顶处,只见这里有一大团火在熊熊燃烧,火舌时而涌向天际,好似要焚烧诸天,噬灭万物,这正是天地间最为狂暴的火焰之一的“南明离火”。

  “离凤,快出来。”太初唤到。

  “锵”,只见那一个大火球中猛然传出一声凤鸣,紧接着一只流光溢彩的凤凰从其中飞出,引亢长鸣,响彻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那凤凰在天空中盘旋,突然张口吐出一道火线。“轰”,那东西插入山顶,待火势散尽,方显出其中的东西,那是一件长尺状物体,通体呈黑色,其身篆刻神秘花纹,柄把与尺身浑然一体,把上刻“太玄”二字。这是一件长尺状的武器,与普通长剑一般大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只见太初道人双手快速结印,待最后一个印决施出后,太初道人喝到:“封”。顿时那尺子光华内敛,变得朴实无华。

  太初道人上前,拔出那尺子,转过身来,道:“此尺名为“太玄”,是为师采黄中李的一节枝丫炼制而成,重三万斤,就做为你的兵器吧。日后在尘世中行走,免不了会遇到诸多麻烦,你虽有神通傍身,但也不可太过招摇,否则引起他人觊觎,到也麻烦,用它来御敌却也不违背本心”。随即将太玄尺交到陈抟手中。

  陈抟双手接过,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力量从太玄尺上传来,逼迫陈抟向后退了一步。陈抟也不甘示弱,从四肢百骸调来力量,才挡住那道巨力。

  太初道人笑道:“不必惊讶,这只是它本身的重量而已,你滴一滴血在上面,就能够轻松使用它了”。

  陈抟依言而作,果然,那股巨力瞬间就消失不见。

  太初道人道:“这尺子已达仙器级别,故而刚才我在上面设下三道封印,待你日后成长到仙人时自会解开”。

  陈抟道:“徒儿明白了,师尊”。

  太初道人道:“随我来”。随即向前走去,脚下生出金光大道,向一座清气缭绕的山顶延伸,陈抟赶紧跟上。

  这里也是外围那八座山之一,只见这里清气翻涌,如同蒙蒙青天,浩大玄奇。

  太初道人随手取出一个琉璃瓶,伸出右手一吸那清气中编飞出三粒丹药并自动飞去那瓶中。翻出一个木塞将瓶口封好,便将其丢给陈抟,之后张口道:“这三粒丹药名叫“万应灵丹”,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日后要慎用,贴身收好它”。陈抟依言照做。

  “走吧,再去下一座山”。太初道人道。随即往一座闪烁九彩光芒的山走去。

  陈抟赶紧跟上。

  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生命元气,一呼一吸之间,陈抟只感觉到身体好似在天空中飘荡,连元神也一阵舒适,而这全部源于那闪烁着九彩光芒的泥土,当真神奇。

  只见太初道人右手轻轻一拂,那泥土便向两边退去,露出了一件朴素的衣服。

  太初道人单手一吸,便将那件衣服摄到手中。转过身来,对陈抟道:“这件衣服,是为师用冰蚕丝,地心火,凤凰木,外加黑金沙为你炼制的,能避水火,能挡风雷,纵使神兵利器也难以损伤分毫,在这九天息壤中埋藏了数年,已沾染上了其中的生命元气,具有了灵性,你要善待它”。

  陈抟道:“嗯,徒儿日后定当细心照料它”。

  太初道人道:“穿上试试吧”。陈抟随即脱下身上的麻衣,穿上这套师尊赐下的宝衣,顿时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就连道行似乎也有所增长。

  “嗯,不错,倒有点翩翩公子的样子”。太初道人笑到。这倒不是太初乱语,实在是陈抟此时的样子很有派头,只见他唇红齿白,面容俊逸,衣袂飘摇,举止优雅,当真是一个佳少年。

  “师尊谬赞,徒儿不敢当”。陈抟作礼道。

  “嗯,随为师来”。太初道人道,然后脚下生出金光大道,托起两人,片刻便回了中央那座山。

  太初道人双手负于身后,边走边道:“陈抟,你在这九重山修炼了三十年,可看出了什么?”

  陈抟跟在师尊后面,听到这个问题,想了想,道:“禀师尊,徒儿只发现这里的星辰似乎比外面的要小很多,而且这九座山似乎有某种联系,但具体是什么,徒儿也不清楚,还请师尊释惑”。

  太初道人道:“你能看到这些,足见你的道行有所精进,也不枉为师教导你这么多年。也罢,为师今日便将这九重山的来历说与你听听”。顿了顿,太初道人又道:“这九重山,乃是这一方世界的别称,这里的周天星辰与外界的一般无二,但却都小了许多,只因为为师这世界是从大乾坤中剥离出来的,不得与大乾坤完全一样,否则便回结下因果,这对为师修炼极为不利,为师这世界的星辰或许可称之为小周天星辰”。

  “原来如此,那这八座山与我们脚下所踩的山又有什么联系呢?”陈抟继续追问道。

  “这八座山,分别对应八卦中的乾,坤,巽,震,艮,坎,离,兑八种物像,每座山中皆有一样至宝,用于镇压这方世界,先前你所看到的南明离火,九天息壤,以及那产生万应灵丹的开天清气,皆是其中之物,还有那震山上的都天神雷,巽山上的两仪神风,艮山上的混沌原石,坎山上的壬水精华,兑山上的微尘海,皆是如此”。

  陈抟恍然大悟,道:“那师尊,最后这座山又有什么特殊呢?”

  太初道人转过头,看了看陈抟,继续向前走,说道:“这中央之山,名为玉京山,原先乃是元始天王在混沌中的道场,后元始天王开天辟地后借太元玉女之身托生,与这山因果已消,这才成为为师的道场”。

  “原来这里还有这么一段往事”。陈抟心中这般想着,又道:“既然玉京山如此珍贵,那这参天大树自然不会是凡树,不知它又是什么来历?”

  太初道人伸出右手拍了拍树干,笑道:“这树自然不凡,它乃是天地间十大灵根之首的黄中李树,每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能结一次果子,能教人举霞飞升,白日成仙,凡人就算闻一闻,也能活上一万年呢”。

  陈抟大惊,问道:“师尊,既然这果子如此神奇,是否有人曾经吃过”?

  太初叹道:“这九重山虽游离于大乾坤之外,但却需要与外界有所联系,故而每隔三百年,为师都会开启九重山的禁制,只要修为达到了炼神反虚之境便可进入,好叫天道知晓,我太初道人亦有大道之心。不过玉京山的禁制并不开启,是以这千余年来无一人有幸得尝此物”。

  又向前走了一阵,“徒儿记得您曾经说过,师伯他老人家曾与尹真人同游终南山,并且发现了终南捷径,最后在那里升入仙界,伴有紫气东来三万里的异象,是否所有成仙的人在成仙时都有此等异象呢?”陈抟问道。

  “哈哈哈哈”。太初道人大笑,道:“你想的太简单了,就为师所知到的来说,张道陵和葛洪成仙时只有大道玄音,三重雷劫而已,李淳风和袁天罡因为著了《推背图》而多领受了六重雷劫鞭体魄,三道阴风刮元神,七道阳火焚道身,最后只剩下微弱的元神勉强进入了天门,他们都没有异象产生,想来产生异象的也唯有你师伯一人而已”。

  “也不知我日后会承担多少道天劫”。陈抟在心里嘀咕道。

  “不必太过担心,只要你不直接参与天下分合或是随意杀死凡人,便不会多受雷劫的”。太初道人道。原来太初道人早已知道陈抟心中所想,故而有所回答。

  转回那黄中李下的蒲团处,太初双腿盘坐于其上,左手一指,左侧地面便出现一个蒲团,“坐”,太初道。陈抟依言照办。

  太初道:“徒弟啊,你自随我入这九重山以来,也就是十七岁时下过一次山,之后就从未离开过。这次离山,是你最后一次下山了,为师有几件事要交代你,仔细听着”。

  陈抟一听这话,心下慌了,起身拜与太初身前,道:“师尊此言,莫不是要逐徒儿出师门?”

  太初道人笑到,伸出左手轻轻向上一抬,只见陈抟的身子突然就站起来了。太初道人道:“徒弟跪师傅,自是天经地义,但为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行如此大礼,是否有点不尊敬为师啊?”

  陈抟急忙道:“徒儿并无此意,徒儿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太初伸手打断,“好了好了,为师又怎会怪你,快快坐好,听为师讲话方为你此时应该做的事”。太初道人道。

  陈抟随即坐好,准备静听师尊之言。

  太初道人目视前方,道:“这第一件事,是有关为师的。为师出生于泰山南隅处一个叫作潜龙洞的地方,那里有为师留下的一部《天道》和你师伯交于为师的《道德经》玉简,一百一十年前,有一个落魄穷酸的老儒到泰山游历,为师观其为人善心,便引其进入潜龙洞中,暗中助其修炼,使其成为天下第一高手,他在百岁时又将两本书放回原处,你下山之后替为师取回,顺便点上这三株万寿香”。言罢,右手轻轻一握,手中便出现三株长香,随即递给陈抟。

  陈抟赶紧起身接过,随即又坐会原处。

  太初看了看陈抟,又恢复古井无波的模样,道:“第二件事,是有关于你的。三年前,为师发现你红鸾星动,知是你命中的配偶出现了,于是随手卜了一卦,算到她今年会有一个死劫,度过了则一生平安,有期仙途,度不过则身死道消,魂归天外,这次差你下山,一来是你时候去找你的道了,二来便是为了这件事”。

  陈抟听到师尊说自己将有一个妻子,一时半会竟惊呆在那里,不知想到了什么。

  太初道人见陈抟如此模样,笑了笑,道:“何必露出如此娇憨模样?我门下并无什么清规戒律,只需万事随心,言行得当,至于娶妻生子这等俗事,只要不违背本心,做又如何?不做又如何?”

  太初之言,如晴天霹雳,在陈抟脑中炸响,将陈抟的思绪拉回现实中来。

  过了一会儿,陈抟看向太初,道:“烦请师尊告知徒儿,她姓甚名谁,有何身份,如今又身在何方,好教徒儿能早日找到她,护她周全,以避劫数”。

  谁知,太初道人摇了摇头,张口道:“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如今在什么地方,为师都清楚,但却都不能告诉你,否则天道有感,劫数再生变化,反倒是害了她的性命,这一点你要明白”。

  陈抟听到这里,就不再往下问了,因为他知道师尊是不会欺骗他的。

  太初道:“对了,为师还有一份东西要交给你”。然后右手向上举起,过头顶,一卷竹简出现在其手中。将这竹简交于陈抟手中。

  太初又道:“为师考虑到你的修为在人间已几乎无敌,你那未来的妻子定然不及你,日后你俩若是双修起来,很有可能会造成她身体亏空,气血丧失,那样便与采阴补阳那等邪功无异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为师创造了一部《玄牝大法》,专克此弊,希望能帮助她”。

  陈抟道:“师尊所思前远,徒儿代她谢过师尊了”。

  太初道人道:“好了,不说这些了,下去休息吧,明日一早便下山去吧”。随即闭上双眼,双手放于双膝上,意守祖窍,却是打起坐来了。

  陈抟见此,施了一个大礼,便下山去了。他的家却是修在玉京山下。

  九重山

  夜晚,太阴星发出柔和的光芒,而太阳星则沉寂下去了,周天星辰也出现在天空中。太初道人身着一身单衣,站在“天道”的路口,双手负于身后,眼神深邃,望向前方。

  突然,一双倩手蒙住了他的双眼,“猜猜我是谁?”动听的声音在太初的耳边响起,太初唇角弯出一个弧度,道:“离凤,你还是改不了调皮的毛病啊!”

  转过身来,太初的眼前露出一抹动人的身影,只见她身着大红衣,如瀑的黑发随意的披散下来,烈焰红唇展现无尽的媚态,眉毛纤长,鼻梁高挺,嘴巴小巧,双腿修长并交叉在一起,双手背在背后,巧笑连连。“呵呵呵,呵呵呵,太初道长,你怎么这么无趣呀,每次都这样对我,太讨厌了”。离凤嗔道。

  太初道:“噢?我们家小凤也会耍小女子脾气,这可真是有趣呀,啊?哈哈哈,哈哈哈”。随即牵起离凤的小手,回到蒲团处坐好,而离凤则顺势趴在太初的腿上,头枕在太初的膝盖上,闭上了双眼,嘴角挂着迷人的微笑,显示出她内心的满足。

  太初笑到,伸出左手扶住她的肩膀,又伸出右手轻轻地抚摸她乌黑的头发,很柔、很滑、很舒服。

  “太初哥哥,你真的要让小抟下山啊?”离凤道。

  “那当然啦,他的道不在这九重山中,再说,他还有他自己的问题要去处理,我们都帮不了他”。太初平静道。

  “小抟,他是我看着长大的,就算十九年前他下山也还是回来了,可这一次不同啊,他是要下山去寻找自己的道,可能日后都不会再见了,这样想来,心里怪怪的”。离凤道。

  “好了,要是舍不得,明天就去送送他,代我提醒他一下,万事要小心,人间不比这里,多是尔虞我诈,阴谋诡计,也不要自恃实力强大而因此小觑天下人,让他要牢记”。太初叮嘱道。

  “嗯?听这口气,你明天早上不去送送他?”离凤抬起脑袋,睁着大眼睛看着太初,问道。

  太初敲了离凤光滑的脑门一下,道:“哪有师傅亲自送徒弟的道理,你代我就行了”。

  离凤揉了揉自己并不存在任何印记的额头,撅了撅嘴,复而又趴在太初身上,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太初见状,笑了笑,也闭上了眼睛,继续打起坐来。

  翌日,九重山主峰玉京山下,陈抟早早地就起来了,收拾好了行囊,静静地站在原地,抬头仰望那长长的“人道”,可惜,以他现下的道行却是难以一眼望到尽头。

  就在他低头沉思时,一道悦耳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吓了他一跳。“在想什么呢?抟小子。”只见离凤正俏生生的站在他身后,眼睛一眨一眨的,甚是可爱。

  陈抟赶紧转过身来行礼,道:“凤姐姐,师尊他让您来送我离开的吗?”

  离凤看了他一眼,心想你既然知道了还问,不过嘴上还是应道:“是啊,你师尊说这世上哪有师傅给徒弟送行的道理,所以就支我来喽。好了,你还有没有什么要我转述给他的话?要是没有,我可就直接送你离开了。”

  陈抟盯着离凤的眼睛道:“凤姐姐,师尊他就没有什么要跟我说的话吗?”

  离凤这才想起昨晚太初说给她的话,忙道:“奥,对了,你师尊呢,让我转告给你一句话,人间不比这里,多是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千万不要自恃实力强大而小觑天下人,就是这样。”

  陈抟转身望向“人道”,说了一句“请师尊放心,徒儿一定会万事小心的。”,然后双膝跪地,向着山顶磕了三个响头,他知道师尊一定正站在那里。

  做完这些,陈抟转身面向离凤,道:“凤姐姐,你这就送我离开吧。”

  离凤点头道:“好。”然后转身,双手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陈抟知道她这是在结印,也就安心看着。当最后一个印决结出来后,离凤大喝一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开。”只见一扇刻有繁多“妙”字的大门凭空出现,随即只听见“訇”地一声,那扇大门便自动朝着两边张开。

  “快走吧,这扇门只能维持百息时间,抓紧时间吧。”离凤对陈抟说道。

  陈抟闻言,立刻大踏步向前走去,始终没有回头,直到大门关闭,看不见他的身影。

  太初不知何时出现在离凤的身边,待陈抟身影彻底看不见了,随即一挥手,那扇大门就化作一阵清风消散了。

  “哎呀,有些人呢,明明说好不来了,可又在暗地里默默观察,真不知道这种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想不明白呦。”离凤见太初出现,故意打趣他。

  太初对此,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发话,转身走上“人道”,却是要回玉京山顶去了。离凤见此,赶紧跟上,双臂紧紧的抱住太初的右手,两人一同往山顶上漫步而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陈抟出来九重山后,发现自己正身处一座大山中,周围有茂密森林,头顶自悬一挂瀑布飞流直下,面前有一方小湖,各种水禽在其中嬉戏,好不快活,真是人间福地啊。

  陈抟心道:“上一次下山,我才十七岁,对于人间的美景只作大致浏览,并未有深入探寻,这次定当要遂了心意。”想到这,陈抟立即运气,快步如飞,离开此地,一眨眼的功夫,人就已经不见了。

  官道上,陈抟一个人慢悠悠地走着,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思考着他那未来的道侣会是什么样子。突然,前方传来一声虎啸,震得整个山林似乎都摇晃了一下,陈抟心下大奇,赶紧运功向前方掠去。

  到了目的地,陈抟藏身在一处隐秘的地方,悄悄地观察着事情进展。只见一名女子手持一把宝剑,正与一头雪白的大老虎打的不可开交,那老虎甚是庞大,体型比一般的大象似乎还要大上许多,完全将那女子压制,而那女子也不甘示弱,硬是撑上了许多回合。在那女子身后尚有一辆马车停靠在那里,只是那马匹早已被老虎吓得萎顿在地上了,马车里面还坐着一位神情紧张的女子,看样子应该是那持剑女子的妹妹。

  陈抟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持剑女子的修为少说也有炼神反虚中期了,可却被这头白虎压制的死死的,“莫非,这老虎有炼虚合道的实力?”陈抟也被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心里暗暗决定,要将这件事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众所周知,天下武者,虽然各有门路,但却是殊途同归,武力高低自有划分依据,天下武学大多渊承先秦诸子,然而自从汉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百家渐渐凋零,道门遁世建立道教,佛门传入中土,之后二教逐渐壮大,其根系渗入到天下个个角落,对武林发展影响很大,现今武林各大世家、帮派都与佛道两教牵扯很多,在武学上自然也有影响,佛门武学偏爱阳刚之路而道门武学则偏爱阴柔之路,由此便有了所谓的南北武林之分。南边多水,人们性子柔和,多信道;北边多山,人们性子刚硬,多信佛。关于如何划分武力高低,佛道二教起初各提了一套理论,道教认为武学共有四重境界,分别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反虚、炼虚合道,而后勘破生死玄秘,沟通天地,进而成仙。而佛教却认为武学有五重境界,为入武、去武、忘武、知障、明心,然后舍去躯壳,精神成佛,一念存于天地之间,回归无上净土,得永生。由于主流思想儒学提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支持佛教所谓的火葬制度,所以很快道教的武学认识便得到了世俗的认可,就连左丘世家列出的“惊世三榜”也用其参考,如今这一武学划分为南北武林所公认,只有一些佛教狂热份子仍然用佛教的那套理论。

  按说,天下武者虽多,但真正的高手要么在“惊世三榜”上赫赫有名,要么就是隐居世外,今日突然见到一只拥有炼虚合道实力的大老虎,还真是吓了陈抟一跳,这下他才明白师尊所言极是啊。

  眼看那名女子就要葬身虎口,陈抟曲右手食指和中指一弹,顿时一道气劲从指尖逬射而出,刚好击中白虎的下颚,那白虎登时就被掀翻了出去,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才勉强能够站立起来,虎视眈眈地望着已经走出藏身之地的陈抟,而此时陈抟也在望着它,上下打量。

  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姐姐,你没事吧?”,这声音十分悦耳,犹如黄鹂鸣叫,又犹如空谷幽兰。陈抟转身望去,只见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子正从马车上走下来,伸手扶起那名持剑女子,这两名女子都有着人间绝色,只是那妹妹好似身体抱恙,多了一份病态美,让人忍不住去怜惜。

  抛开这一份幻想,陈抟直面那只白虎。那老虎双目炯炯有神,就那样望着陈抟,似是从陈抟身上察觉到危险,那白虎开始慢慢后退,想要逃跑,可是陈抟又怎会让它如意呢?

  只见陈抟快速移动,每每出现一次,必会在那白虎身上留下一道伤痕,大约五十息过后,那白虎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倒下了。陈抟走过去,那白虎看着陈抟,眼中流露出求生的欲望,“你想让我救你?”,陈抟问那白虎,谁知那白虎竟然很是人性化的眨了一下眼皮,“我救你可以,但你日后必须认我为主,听我差遣,你可愿意?”陈抟继续问道,这一次白虎思考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眨了一下眼皮,表示同意,陈抟于是取了白虎的一些血在左手心画了一个奇怪的图案,右手捏起一个御兽决,然后双手盖在白虎的头顶,只见光华一闪,那印记就印入白虎硕大的头颅。

  “我已经对你种下御兽决了,日后你若是敢背叛于我,定会头颅炸裂,五内具焚,明白了吗?”,陈抟喝道。

  那白虎又是眨了一下眼睛,表示不敢。陈抟见状,掏出太初给他的琉璃瓶,从中倒出一粒丹药,喂入白虎口中,入口之后,那白虎感觉一阵困意袭来,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想,神奇之处还在后面,那白虎的身躯竟然逐渐变小,很快就变成一只小猫咪了。

  陈抟伸手抱起它,抚摸它的毛发,自言自语道:“原来是只小猫咪,怎么会变成老虎呢?”

  “这位侠士,谢谢你救了在下和舍妹,大恩不言谢,还请移驾寒舍,好叫我等好好筹谢于侠士。”身后传来女声,陈抟转身,发现是方才与白虎相斗的那名女子开口说话。

  陈抟心想,“我刚刚下山,对尘世尚且不熟悉,倒不如跟着他们,也能打探出如今天下局势。”,想到这里,于是开口道:“既然如此,那陈抟便叨扰了。”

  听到这,那两名女子都很高兴,一来可以好好谢谢对方的救命之恩,二来这一路回家也有人护送,三来可以结识一位少年英杰,真是一举三得。

  “陈大哥,我叫江轻雁,这是我妹妹江轻月,我们都是杭州人士,这次来武夷山本是为了游玩,不曾想却遇上了这等凶物,差点被它害去性命,多亏了陈大哥出手相救,我等才得以保全性命。”江轻雁道,随即躬身行礼,一旁的江轻月也赶紧照做。

  见她们如此,陈抟赶紧伸手去扶她们,嘴上说道:“二位何必多礼,陈抟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间做了应当做的事罢了,当不起二位如此大礼。”

  二女见陈抟执意不肯受礼,也不作强求。

  三人于是拿起行李,向着最近的一处城中走去,因为那马早已无法再启用了。

  这正是:三十春秋修道法,稚子化作少年郎。九重山上说因缘,天机道破看千年。玄初成辞道祖,武夷山下降白虎。江氏双姝邀同行,心念无忧去杭州。

  

  

  

  

  

  

  

  

  

  

上一章 第一章:尘世恩仇一笔勾,神山修道伴仙游。 太初门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天下有美花溅泪,无奈将为契丹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