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
本书标签: 古代 

朱标病逝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肩负着父亲朱元璋的厚望,太子朱标踏上了前往西安的旅途。这次西行,不仅是一场地理的探索,更是对国家未来蓝图的规划,旨在考量西安是否具备成为明朝新都的条件。朱标沿途细致观察,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地理、经济与文化,力求为大明王朝寻找一个既能巩固边防,又能促进繁荣发展的新心脏。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初,当朱标满载着对西安的深刻认识返回南京时,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这位备受期待的储君,回国不久便身陷病痛的囹圄,一病不起。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让朱标个人的健康迅速恶化,也让整个大明帝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朱元璋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他对朱标的培养与期望,是希望他能顺利接过江山,继续开创盛世。

朱标的病情牵动着整个朝廷的心,也引发了对储君人选以及未来国运的深切忧虑。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朱标的身体状况不仅关乎个人生死,更直接影响到大明王朝接下来的政治走向与皇位传承,预示着一个时代的不确定性与即将到来的变革。

这天,冯羿来到了太子府。

冯羿参加太子殿下。

朱标季康来了,咳咳,快快免礼,咳。

冯羿谢太子殿下。

谈及朱标与冯羿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段历史可以追溯至冯羿在太子府担任朱雄英的伴读时期。那时,冯羿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还令朱标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朱雄英的离世,两人的联系逐渐减少。之后,冯羿步入官场,朱元璋将他纳入太子党的行列,自此冯羿为朱标出谋划策,两人关系愈发紧密。

冯羿凝视着面前的太子,只见他面容憔悴,不禁让他想起了十年前朱雄英去世时的情景。短短十年间,命运残酷地夺去了父子两人的生命,以及大明王朝的两代继承人。

在那一刻,两人静静地凝视着对方,仿佛在无声中交流了千言万语。终于,朱标轻轻地开口,打破了这宁静而深沉的沉默。

朱标季康啊,这鬼门关我恐怕是注定要闯一闯了,归途渺茫,咳咳咳。

冯羿殿下洪福齐天,定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朱标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只是还有一些事还是要说一说,问一问,咳咳咳。

冯羿殿下请讲,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冯羿看着眼前这位太子,哪怕说一句话都得咳好几声,哪怕行将就木,心中所想却还是国家大事,冯羿心中五味杂陈。

朱标这次西安之行,全为考察新都选址,你怎么看?

冯羿臣觉得汴京洛阳可为国都。

朱标为何,西安与大都不行吗?

冯羿 启禀太子殿下,西安地处高原,交通不便,气候干燥少雨,环境不佳;而大都紧邻漠北,乃我大明北方之重要屏障,一旦鞑靼南侵,大明将岌岌可危。若要迁都大都,必须确保北方安宁。

冯羿反观河洛之地,虽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然今天下承平,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图谋发展。

朱标是啊

朱标又和冯羿探讨了一些问题,冯羿便退下了。

御书房

冯羿臣参加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免礼,平身。

冯羿谢皇上。

朱元璋太子与你谈了些什么?

冯羿太子殿下主要与臣探讨了一下迁都问题。

朱元璋唉,没想到标儿都病成这样了,还心系国事,唉。

朱元璋冯羿啊,你觉得太子如果走了谁可以成为新太子啊?

冯羿 微臣深感惶恐,太子殿下您洪福齐天,定能早日康复如初。

朱元璋您无需担忧,回去仔细思考,不必急于向朕作出答复。

冯羿是,微臣告退。

在那一天,朱标仔细地将冯羿的话语和自己的见解梳理清楚,然后精心撰写了一份奏折,恭敬地呈递给了朱元璋。

冯府

冯羿将今日之事讲述给父亲和两位哥哥听。

冯羿事情就是这样的。

冯胜这,皇上何故如此问?

冯平太子尚未过世,便急忙询问新太子人选,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冯顺或许皇上是知道太子救不回来了,替大明江山考虑。

冯羿或许吧,太子确实回天乏术,这大明王朝要变天了,父亲,两位哥哥还是小心一些吧。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痛万分,赐谥号懿文,是为懿文太子。

上一章 殿试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