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
本书标签: 古代 

殿试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

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春天,春闱的余韵还未散去,六十七名贡生汇聚于奉天殿外,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被召唤。他们即将面临科举旅程中的终极挑战——殿试。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每一位贡生都凝聚着满腔的热血与智慧,准备在这场知识的较量中一展宏图。

刘三吾启奏陛下,微臣与宋大人,冯大人不辱使命,从一千一百三十八名举人中挑选六十七名能力出众者,参加今日殿试。

朱元璋三位爱卿辛苦了。

刘三吾、宋讷、冯羿俯首:“臣等谢陛下关怀,臣等无碍。”

朱元璋如此甚好。

朱元璋宣。

大太监宣六十七名贡生觐见。

在太监洪亮的宣读声中,贡生们仿佛一条长龙般缓缓步入殿堂,整齐划一地高声呼喊“万岁”,声音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彰显出他们对皇权的敬仰与忠诚。

贡生们按序排列,面对高高在上的朱元璋,心中既有敬畏也有激动。他们深知,此一战非同小可,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是对家族乃至乡里的荣耀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暗暗鼓足了劲,誓要在殿试中发挥出最佳状态。

朱元璋尔等皆是我大明之未来,今日之殿试,非比寻常,乃是对尔等学识、品德、应对之能的全面考量。望尔等秉持公正之心,发挥真才实学,无论结果如何,皆应以国家兴盛为己任,勿忘读书人的初心与使命。”

贡生们:“谨遵陛下教诲。”

言毕,朱元璋示意身旁的礼部官员开始分发试题。试题密封于蜡丸之中,待贡生们一一领取后,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只听得笔尖轻触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因思考而发出的轻微叹息。

殿试的题目涉及经史子集、时政评论、诗赋创作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贡生们的综合素养。贡生们或眉头紧锁,深思熟虑;或挥毫泼墨,文思泉涌。每个人都在这场无声的战场上,倾尽全力,展现着自己多年苦读的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西斜,殿试也接近尾声。当最后一名贡生放下手中的笔,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唯余纸张上墨迹未干的智慧结晶。贡生们依次退出,留下一卷卷承载着他们梦想与汗水的试卷,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阅卷房

在庄严的考场之中,刘三吾、宋讷、冯羿等考官们正襟危坐,他们的目光专注而犀利,如同猎鹰捕捉猎物一般,仔细地审视着每一张试卷。他们手中的笔不时地在纸上勾画,记录下每一份试卷的精彩之处与不足之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的身上,仿佛为他们的辛勤工作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在这严肃而又庄重的氛围中,每一位考官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而努力着。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角逐,终于尘埃落定,黄观脱颖而出,被钦定为状元;紧随其后的是才华横溢的李文志,荣获榜眼之位;而许顺则以过人的才情摘得探花桂冠。此外,还有众多进士及同进士出身的才子们,他们同样才华横溢,期待着朱元璋的最终抉择。

第二天

朱元璋在奉天殿再次召见贡生,宣布最后名次。

大太监 黄观荣获状元之位,荣耀地成为翰林院撰修;李文志紧随其后,以榜眼之名封为翰林院庶吉士;而许顺则摘得探花桂冠,同样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

众位贡生:“谢主隆恩。”

奉天殿试就此落下帷幕。

上一章 科举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朱标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