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
本书标签: 古代 

皇太孙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

在深沉的哀伤中,大明帝国的宫廷沉浸在悼念太子朱标的悲痛之中。御书房内,洪武皇帝的心尤为沉重。十年前,他失去了挚爱的马皇后,如今又面临着儿子的离世。太子朱标,一位才华横溢、仁德兼备的继承人,就这样被无情的命运夺走。然而,国事如山,他没有时间去沉溺于个人的悲伤,当务之急是确立新的储君。

一天,他召见了冯羿、秦王、晋王和燕王,心中却想起了朱标临终前留下的三个神秘圆圈。

朱元璋赐座,呈上图纸。

两名内侍小心翼翼地展开图纸,皇帝的目光在上面游移。

朱元璋你们认为,这三个圈代表着什么?

冯羿凝视着图纸,那上面清晰地标出了西安、太原、大都三座城市的轮廓。

冯羿臣以为,太子殿下可能是暗示陛下从三位王爷中择一人为太子,以稳定国本。

朱元璋真的如此吗?你们三个怎么看?

燕王朱棣儿臣觉得,这是他在告诫我们兄弟三人要好好辅佐父皇,辅佐未来的国君。

秦王和晋王迅速表示赞同。

朱元璋但民间有传言,说这三个圈是指三位王爷中有人害死了太子。

秦王朱樉父皇,流言蜚语,不足为信。

晋王朱棡二哥所言极是,请父皇明察。

朱元璋你们先退下吧。

翌日,早朝之时。

朱元璋太子驾崩,国不能无储君,你们认为哪位皇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朝堂上一片窃窃私语,却无人敢先发言。这时,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迈步出列。

刘三吾臣奏请陛下,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他的提议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阵波澜,有赞同之声,也有反对之音。

冯羿皱起了眉头,心中思忖:皇帝有众多皇子,何必急于立太孙?

方孝孺臣附议。

紧接着,方孝孺也表示支持。

齐泰臣附议。

黄子澄臣亦附议。

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带领下,众多官员纷纷附议。

众大臣的声音汇成一股:请皇上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心中欢喜,却还想听听冯羿的意见。

朱元璋冯羿,你以为如何?

冯羿臣反对立皇长孙为太子。

皇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不悦地问:

朱元璋为什么不可以?

冯羿知道皇帝的不满,但仍坚持己见。

冯羿陛下,诸多皇子中亦不乏才德兼备之人,何必局限于皇长孙?

冯羿的话得到了少数人的支持,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朱元璋蓝玉,你的看法呢?

蓝玉狡黠地回应:

蓝玉长幼有序,嫡庶有别。

蓝玉臣请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心中暗喜,表面却不露声色,缓缓地说:

朱元璋传朕旨意,封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开设太孙府。

众大臣齐声回应:

朱元璋臣遵旨。

此情此景,冯羿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然而,他仍然坚定地选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帝和太孙。

就这样,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经过四个月的等待,大明帝国迎来了首位皇太孙朱允炆,朝堂的格局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一章 朱标病逝 大明王朝之忠武小侯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蓝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