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写作的教程
本书标签: 短篇 

35

写作的教程

常见古建筑及作用

(一)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

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

建筑所专用。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

的居处建筑。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

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

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

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

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

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二)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

期是有区别的,后无严格区分,古代楼阁有

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

出现。汉代城楼已高

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

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

等。(三)亭

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

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

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

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亭一般设置在

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

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

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

(四)廊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

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

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

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

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

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五)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

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

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

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

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唐以后又将临

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

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六)庙

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

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

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庙

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

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

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

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

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

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

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

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

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

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

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

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

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

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十地庙

龙王庙、财神庙等。(七)坛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

坛、月坛、祈谷坛、社穆坛等。坛既是祭祀

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

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

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

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

物。至乾降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

以祭天之意。(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 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

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

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

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

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

塔刹。

(九)坊表中国古代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华表等。牌坊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

分或控制空间作用的建筑。在单排立柱上加

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

顶的称为牌楼。华表为成对的立柱,起标志或纪念性作用。汉代称桓表。元代以前,华

表主要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

鹤,多设于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以后华

表多为石制,下有须弥座:石柱上端用一雕

云纹石板,称云板:柱顶上原立鹤改用蹲

兽,俗称“朝天吼”。华表四周围以石栏。

华表和栏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时的华表

主要立在宫殿、陵墓前,个别有立在桥头的,如北京卢沟桥头。

上一章 34 写作的教程最新章节 下一章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