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经典加经历
本书标签: 短篇 

金庸

经典加经历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说起金庸,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武侠小说家”,有人跟我提起过,父母和老师不让看武侠小说,说会带坏年轻人。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在上课时间偷偷看小说,或者熄灯以后在被窝里打手电熬夜看书,那无疑是弊大于利的。但是,我见过许多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学霸,他们也确实在学习之余看了很多杂书,那都是在作业完成之后,把读书作为一项爱好,把许多人用来发呆、打游戏的工夫用在了积累知识上。长此以往,他们的眼界、谈吐、思想深度,就和普通人拉开了差距。

我第一次接触金庸,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我识字还不多,就在家里的书架上发现了4本厚厚的《金庸全集》,从此深入到那个神奇的武侠世界里,一发而不可收拾。有人可能会说,武侠小说都是虚构的,你看什么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吸星大法,现实中哪有那种东西?

我会问他,你知道南宋时期,襄阳城的守将是谁吗?成吉思汗横行欧亚大陆,他手下的“四王子”和“四杰”分别是谁?北宋时期,契丹、女真、辽国、金国、大理、西夏和宋帝国是怎样的地理关系?清朝,民间组织天地会起源于哪一支武装力量?江南一带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由谁一手发动?俄罗斯女王苏菲娅派遣的使者费要多罗·果罗文,又和清朝签订了哪些条约?

金庸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他写的不只是武侠,而是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绵长的中华历史,通过武侠小说这种载体传递给读者。在他的笔下,武功不仅是拳脚厮杀,更是对于人生境界和世界真理的追求医疗、星象、占卜、乐理,都可以化为绝世武功。降龙十八掌,来源于《易经》中的卦象;乾坤大挪移,起源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阿萨辛教派首领哈桑·萨巴赫;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更是把“大道至简”的思想演绎到了极致。

再比如,《笑傲江湖》中的“梅庄四友”,分别精通琴、棋、书、画四项才艺,并且都把这份才艺化作了武学。为了讨好这四个人,主角令狐冲准备了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围棋界的神仙对局《呕血谱》,以及“竹林七贤”之首嵇康在刑场上弹奏的绝唱《广陵散》。这四部作品,每一部都带着一个回味悠长的历史故事,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珍贵素材。

凭借着深厚的知识积淀,丰富的人文素养,金庸先生创作的不仅是小说,更是一幅中华文化的壮丽画卷。退休以后,金庸先生在剑桥深造,又被浙江大学聘为人文学院院长,也说明了他名列“香港四大才子”,绝不是浪得虚名。

在小学,我基本就读完了金庸的14本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个神奇又逼真的世界,灿烂瑰丽的历史背景,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夸张地讲,我当时做梦都是郭靖和黄蓉在西湖泛舟、蒙古大军飞天进攻撒麻尔罕城这样的场景,在金庸的影响下,我开始读各种散文、杂文、历史笔记,积攒了很多冷知识,给我的语文写作积累了海量的素材。虽然小说内容不方便直接引用,但我往往会来这么一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张无忌之口告诉我们……某些历史事件、轶事典故,小说也会基本尊重史实,坦白说,多掌握点历史知识,这就是我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制胜法宝。

在这里呢,我还是想跟大家念叨两句,阅读本身是没有害处的,只是读哪些书、怎么读,决定了我们最后的收获。有些人能从《三体》中读出星辰大海,读出天体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些人却只读出枯燥乏味的文笔;有些人从金庸小说中读出绚烂的文化背景、壮丽的历史画面,有些人却只觉得通篇都在胡编乱造。我认为,这不是审美问题,这纯粹是眼界的问题了。 有一次去海边看到一座灯火通明的高塔镇海塔,《书剑恩仇录》里面,陈家洛就是在那座塔的塔顶上劫持了乾隆皇帝。 那一刻,我感觉到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一条纽带,它不仅联系起了老少两代人,还在整个汉语文化圈内引领了潮流。从北宋到明清,从江南到塞北,那些刀光剑影、侠骨柔情,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少年的心头上,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伙伴们,无论爱看什么类型的书,都希望你们能够由浅入深,最终体验到文字之美。

上一章 张幼仪人生要靠自己成全 经典加经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木心孤独的天才跨越时代的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