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上海滩(续集)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明星明人  电影 

《事茗图》

上海滩(续集)

梅津美治郎笑道:“这岂不是‘宁静致远’的来历,或者说出处?”

许文强点点头。

许文强“正是。还有一句‘淡漠明志’。所以说中国的功夫茶实际上是一种茶文化,它和禅,佛是分不开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许多高僧喜欢喝茶而不喜欢喝酒。茶里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你们中国的茶文化似乎可以悟出人生的道理来。”

梅津美治郎说着走到里面的屋子,拿出一幅画来。

许文强展开一看,我的天啊,这不是唐伯虎画的茶艺画吗?这幅画可是国宝啊,怎么落到了梅津美治郎手里?原来,这汉奸陈公博为了讨好日本人,居然化巨资从一位收藏家手里购得此画,献给梅津美治郎,这日本领事对这幅画爱不释手。

许文强“这可是唐寅的《事茗图》?”

梅津美治郎呵呵一笑:“许先生果然是高人。一眼便看出是名家的真迹。这可得要感谢陈先生啊!他知道我喜欢中国画。化了三百万大洋从拍卖行的一位藏家手里购的。这么宝贵的名画,我一般是不轻易示人的。今天,许先生是贵客,所以,拿出来观赏观赏。”

许文强“这幅《事茗图》是集诗,书,画三位于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布局精美,内容完整,格调优美的作品。这可是中国古画中的精品啊!”

许文强喝了口铁观音,继续说道。

许文强“《事茗图》画面左右两侧以悬崖、树石近景遮挡,峰岚秀起,山间飞瀑鸣泉,山下流水潺潺。茅屋数间,开轩面水,似世外桃源。双松下茅屋中,坐一读书之士,桌案旁有壶盏,隔间里屋有僮子在烹茶。屋外一老者拄杖于桥上缓缓而来,抱琴僮子紧随其后。这幅图引首有文徵明题“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画中作者自题:“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钤“唐居士”。此外,本幅《事茗图》中另有清乾隆御笔题记:“记得惠山精舍里,竹罏论茗绿杯持。解元文笔闲相仿,消渴何劳玉虎丝。甲戌闰四月雨余,几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韵题之,并书于此。御笔。”钤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尾纸陆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陆粲著。”钤印“陆氏浚明”白文方、“贞山”朱文方。鉴藏印钤:耿昭忠“丹诚”、“千山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珍赏”、“信公鉴定珍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耿嘉祚“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记”、“漱六主人印”;索额图“也园索氏收藏书画”、“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九如清玩”、“乐庵”、“乐圣且衔杯”、“御赐忠孝堂长白山索氏珍藏”等诸家印记多方,另有清内府鉴藏诸印。可见这幅画曾经几异藏家之手。”

梅津美治郎给许文强续了一杯茶。请教他。“许先生既然对这幅名画了然于胸,能否说说它是如何创作的呢?想必有故事呢?”

许文强点点头。

许文强“是啊。《事茗图》是唐伯虎为友人陈事茗所作。此画描写陈事茗庭院书斋悠闲生活,仿佛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该画作完后,唐伯虎还自题五言诗一首。诗云:“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吴趋唐寅。”将友人名号“事茗”二字嵌入题诗中,字体为行书,潇洒而优美,故名《事茗图》。”

许文强博学多才,他年青时看过不少古书,对一些历史典故熟烂于胸。他喝了口茶,继续娓娓道来。

许文强“从这幅画的构思看,此画分: 近、中、远三个层次。近景描绘的是突兀怪异的山石和树丛,向右突出的山石仿佛秃鹫的头正侧面望着远方。石后一片树丛。树丛后巨大的柱状山石挺拔巍然,墨色渐淡。而中景为一片茅庐草舍,房前一道弯弯的小河静静流淌,庭前两棵苍松虬劲挺拔,枝叶稀疏。树下庭堂中一文人正依案读书,人物神态悠然、潇洒,十分安闲。房后竹篁成林,树木繁茂。右侧小桥上一老者策杖而来,方巾广袖。后面一个童子紧紧跟随,沿着那桥的小溪放眼望去,溪水飞滩跃石,将观者引入远景。远景为一片高山,浮现在迷蒙水雾之中,好似一团乌云凌空。山中一条飞瀑或分或合,跃岩而下,使画面显得更加幽雅别致。”

上一章 茶文化 上海滩(续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唐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