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分析化学笔记
本书标签: 短篇 

06第六章——缓冲溶液与酸碱指示剂

分析化学笔记

重点一、重要公式总结

重点二、常例综合

1、常见缓冲溶液体系

2、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颜色变化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突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重点三、关于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组成:

①一定浓度的共轭酸碱对(弱酸及其共轭碱)

②高浓度的强酸或强碱

2、缓冲容量

缓冲容量β的数学表达式:

β=db/dpH=-da/dpH

不是很重要总想看两眼β的物理意义:使1L溶液的pH增加dpH单位时所需强碱的量为db(mol);或是使1L溶液的pH减少dpH单位时所需强碱的量为da(mol)。

☆缓冲容量的大小,与共轭酸碱组分的总浓度c(=[HA-]+[A-])及其比值[HA-]/[A-]有关:

注意!①当比值一定时,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

注意!②当总浓度一定时,比值越接近1,缓冲容量也越大。

不是很重要总想看两眼四、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以酸式或碱式型体存在,并不表明此时溶液一定呈酸性或呈碱性。

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这样当溶液的pH稍有变化时,就能引起指示剂的颜色突变,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3、变色范围的概念只适用于双色指示剂。

4、人眼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有误差,称之为观测终点的不确定性,用△pH来表示。△pH= pHep-pHsp,即终点与计量点时溶液PH之差。

5、☆三种重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pH

注意!①甲基橙:3.1~4.4

注意!②甲基红:4.4~6.2

注意!③酚酞:8.0~9.6

酚酞(PP),有机弱酸,酸型指示剂,酚酸无·酚碱红

甲基橙MO,有机碱,甲酸红·甲碱黄

速记词条6、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pH的因素:指示剂的用量、温度、中性电解质、溶剂

(1)指示剂的用量

对于双色指示剂,其酸型与碱型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定值,因此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受其用量的影响;而单色指示剂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变色范围向pH减小的方向发生移动。

(3)中性电解质

滴定中不宜有大量中性盐存在

不是很重要总想看两眼7、混合指示剂两种配制方法:

①采用一种颜色不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变化而改变的染料(惰性染料)和一种指示剂配制而成,如『甲基橙+靛蓝二磺酸钠』(紫→浅灰→黄绿)。

②选择两种或多种pKa值比较接近的指示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如『溴甲酚绿和甲基红』(橙/酒红→灰→绿)。

8、指示剂成分:有机弱酸或弱碱或有机酸碱两性物质。

9、指示剂作用原理: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参与质子转移反应,因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引起自身颜色的变化,并且这种颜色伴随结构的转变是『可逆』的。

10、实验经验总结:

酚酞适宜在以强碱作滴定剂时使用;

甲基橙适宜用强酸滴定强碱时使用。

上一章 05第六章——氢离子浓度计算专题 分析化学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08第六章——酸碱滴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