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分析化学笔记
本书标签: 短篇 

08第六章——酸碱滴定专题

分析化学笔记

重点一、酸碱滴定终点误差公式总结

注意!ep代表各物质在到达滴定终点时的量态,分母Ca/b,ep代表计量点时☆被滴定☆的物质的浓度。

名词酸碱滴定判据

1、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可行性判据(使用条件:△pH=±0.2,|Et|≤0.1%)

2、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滴定的可行性判据(以二元酸为例,设△pH=±0.2,|Et|≤0.3%)

重点二、酸碱滴定计量点时pH的计算

1、强碱(酸)滴定强酸(碱)——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2、☆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注意!滴定突跃范围与互滴溶液浓度的关系:浓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且强酸、强碱溶液浓度各增大10倍,滴定突跃范围则向上下两端中延伸一个pH单位。

3、多元酸碱的滴定

(1)多元酸的滴定——以磷酸为例

磷酸的第一级和第二级解离的氢离子均可直接滴定,而第三级解离的氢离子不能

第一计量点最优指示剂:溴甲酚绿与甲基橙混合指示剂(由橙变紫)

第二计量点最优指示剂:酚酞与百里酚酞混合指示剂(由无变紫)

(2)多元碱的滴定——以碳酸钠为例

第一计量点最优指示剂:甲酚红与百里酚酞混合指示剂(由粉红变紫)

第二计量点最优指示剂:甲基橙

重点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混合碱的分析

(1)双指示剂法:

碳钠家族:

磷钠家族:

(2)氯化钡法:

原理:利用氯化钡只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碳酸钡沉淀,从而确定碳酸钠的含量。

总结:

①双指示剂法:简单,但酚酞指示终点不明显;

②氯化钡法:准确,但过程繁琐。

2、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上一章 06第六章——缓冲溶液与酸碱指示剂 分析化学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09第七章——条件形成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