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第二十八章

初平二十六年

  长安城里最不缺的便是来往的各路学子,拿着几篇干谒诗,往哪位达官显贵的家里递上一递,接下来的事就不再是自己管了,入不入得了青眼,全凭运气。

  林歆本也准备了几篇干谒诗文,可她身上的衣服真的不太适合去人家家里拜谒。她摸了摸自己干瘪的钱袋,打消了这个想法。家中剩余财物本就不多,自己又一路从丰州行至长安,钱早就花的差不多了。

  林歆忽然想到前几日帮自己追回钱袋的女子,好像是叫李虔,前后两次遇见,也算是相识了,只不过,看她那样子似乎想不起来自己了。不过,无伤大雅,只要自己还在长安,就肯定能再遇上的。

  天刚微微亮,路上就有了许多待考的学子,这些学子大体可分为三类:衣着寒酸,眉间有淡淡皱纹的,无疑是寒门子弟;衣着华丽、出入青楼客店,与旁人交谈甚欢的,多是地方世家;而那些穿着锦衣两肩平端,行走之时上身巍然不动的,谈吐间皆有分寸的,一定是朝中大员之子。

  林歆是属于寒门子弟那一类的,行走无车马,前后无随从,她只能起个大早赶到虞部。

  刚刚辰时,朱雀大街上就已经热闹异常,来往内地的胡商、路边招揽生意的姑娘、起早做生意的商贩,一切都这么和谐。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会试地点虞部负责安排,地点在皇城西角,林歆横穿朱雀大街,来到城西,再往北上,纵然是一刻不听,也用了一个时辰,到达皇城延政门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学子在此等候。

  此地纵然是皇城外围,却也称得上是天子目下,哪个学子都不敢高声呼喊。又是苦等了半个时辰,延政门才缓缓打开,虞部的人已经在延政门排上了三座桌案,气氛更加紧张起来,这已经是开考的前奏了。

  等候的学子不约而同的排成三条长队,也就在这个档口,忽然传来一阵吵嚷之声,引得一众学子侧目。林歆跟着看了过去,只见几个健硕的仆役走到林歆所在队伍的前头,拉住一个学子,不由分说的便将那名学子拉倒一旁,“把位置让出来!”

  那学子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很是年轻,穿着洗的发白长衫,一张脸气的通红,道:“考院重地,你们想干什么?”

  那仆役不以为意,扬起下巴,用鼻孔对着他,高声说道:“杨家大公子能用的位置,那是你的福气!让开!”

  那学子怔了怔,偏头看向一旁的文吏,后者也是面有无奈,那学子显然知道了了这杨家大公子的地位一定非常,气势便弱了下来,冷哼到:“让就让!”

  也就在那学子刚刚走开几步,不远处又传来一个声音,“你们这是要干嘛?给我府里抹黑吗?说多少次,客气点?”这声音温和无比,全然不似那仆役一般仗势欺人。

  来者身穿一件锦衣外袍,双肩端平,行走之时,上身蔚然不动,俨然一副官家子弟的模样。那仆役看到来人,赶忙叫了一声,“大郎,小的正给您找位置呢。”这官家子弟就是那仆役口中的杨家大公子。

  那杨家大公子径直走到前头,斜眼瞧了一下仆役,说道:“下次,别给我招黑。”说着,竟然就占了那个空位。

  林歆身后的年轻公子冷哼一下声,不屑说道:“伪君子。”

  林歆转过头去,说话之人是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衣着简单,身姿却异常挺拔,腰间悬着一枚色泽润滑的李花玉佩。

  那少年似乎察觉到了林歆的目光,微微拱手道:“兄台以为何意?”

  林歆冷笑一下,“仗势欺人,虚伪之至。”

  那少年听到林歆如此的评价,心中的愤懑之气消下不少,“在下陈昂,字孔阳。”

  林歆凝眉说道:“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陈昂立时眼前一亮,赞许道:“好文采,敢问阁下名姓?”

  林歆笑笑,说道:“不敢当,在下林歆,字音无。丰州人士,初来长安。”

  陈昂:“丰州?可是北边之役的丰州?”

  林歆垂眸,“是。”

  “那你家人可......”

  “家母遭突厥人杀害,我这个不孝子孙,连丧都未守,便急着来赶科考了。”

  陈昂看林歆的目光带更多赞许,“好男儿志在四方,令慈泉下也一定会为你高兴的。”

  林歆转了话锋,“哎呀,不说这个了。在下初到长安,诸多消息还不知道,这杨家大公子,背后靠的是哪位权贵啊?”

  陈昂目中又燃气愤懑之气,“什么杨家大公子,他叫杨行,父亲是蓟北节度使杨守龚,仗着自己父亲边防重臣,目中无人。”

  大燕六个藩镇节度使,都由虞部在长安设专门宅院,说是官员待遇,其实是一种变向的监视,扣留子孙后代,以此来节制节度使。

  林歆道:“他这么蛮横,朝廷就没有人管管吗?”

  陈昂冷哼一下,道:“近几年伪魏在辽东频频挑起摩擦,辽东战事还离不开蓟北镇,养寇自重。”

  林歆抿唇不语,辽东伪魏是前朝末期盘踞在辽东的一股地方势力,在大燕立国之后,也在辽东称帝,与大燕相庭抗礼。大燕立国之初,曾倾全国之力三次征讨全辽,但同时期的突厥、吐蕃势力也同时做大,威胁西域商路,朝廷不得不把战略方向转向西北、西南,伪魏则趁势在全辽做大,向南翻过长白山征讨三韩,又联合契丹,对中原虎视眈眈。

  队伍很快就到了林歆、陈昂二人。

  来京城参加会试的学子都是经过了地方秋试的,程序上不会有大问题,而且有不少还是显贵之家。因此会试的进场流程,一般只有检查名刺,搜身的过程。门口的虞部官员接过陈昂的名刺,问道:“父上可是陈尚书?”

  陈昂面无表情的‘嗯’了一下,接过名刺,就往里走了。这漫不经心的一问,却让陈昂后边的林歆听到了,来到长安的学子,如果想拜谒哪个权贵,首先功课便是知道朝中紧要职位的官员,而陈姓官员,还是有‘陈尚书’之称的要员,就只有户部尚书陈开了。想通这层,林歆恍然大悟,怪不得那陈昂自有一番风雅,却揽秀于怀,原来是深藏不漏啊。

  林歆紧跟着便交了名刺,那虞部官吏拿着林歆的名刺,略带惋惜的问道:“丰州的?”

  林歆也是简单的“嗯”了一声,就从那官吏手中接过名刺。下一道流程是搜身,林歆已经裹了厚厚的裹胸布,这道也有惊无险的过了。

  宫城巍峨,朱红的宫墙旁站满了引路的太监,个个都屏息凝神。待考的学子都踱着步子往虞部监院去,林歆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头上的天依旧瓦蓝瓦蓝的,她的心情似乎又一下子回到了许多年前,听到父亲战死消息的那天。

  ‘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样的盛世,能在她手下出现吗?

  未来是否可期?

  --------------------------------------

  新官上任第一天,没有三把火烧,只有三厚摞公文。西京策防使的官府在崇德坊,距西市不远,背后紧邻的便是京兆府,李虔上任第一天就被西京策防府的情况给弄懵了,除开一般的常备军军队,竟然还有大大小小的各色文职人员数百。

  李虔刚拿着吏部调令来到西京策防府,事务都还不熟悉,坐在大殿里头,束手无策。

  “李将军是中军来的?”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走到李虔身旁,悄声问道。

  李虔愕然了一下,看到他身上的酱色官袍,看样子是西京策防使的官吏,“是,阁下是......”

  那中年男人晃了晃肥大的身子,笑着说道:“李将军这样称呼小人,小人怕是要折寿的,小人是西京策防府的司闻主管,冯恩,字乐之。”

  司闻主管?那就是西京策防府的二把手了,大小文书管理,都需经过他手。李虔回道:“原来是冯主管,我初到西京策防府,事务、机构仍有不熟,烦请介绍一二。”

  冯恩‘嘿嘿’笑过两声,就开始给李虔介绍起西京策防府的具体职务了:

  西京策防府的职务跟大燕的常备军队不大相同,边军中军就是进行对外战争,而西京策防府不但有军队,还兼有反恐的职责,反间谍、搞情报都在其职务之内。西京策防府分有三个部门,策防、军务、司闻。策防就是决策层,军务、司闻一文一武,是西京策防府的执行机构,西京策防府说到底也是军队性质的部门,因此军务和策防二部门的一把手,都由策防使一同担任,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行动力。

  西京策防府下辖两万三千名士兵,七百三十六位文职官吏,机构庞大,功能齐全,但是西京策防府的职务范围仅限于长安之内、皇城之外,皇城内有北衙禁军守卫,内外相制,构成了都城长安的城防体系。

  听完冯恩的介绍,李虔对策防府的职务有了大体的了解,她自忖还是有些能力的,既来之,则安之,先平安度过这几年,过两年就递辞呈。

  李虔试着批阅了几封公文,上手也快,一个时辰,就已经能熟练辨别、疏理各类公文了。

  一天就快过去的时候,门外一个拿着风王府腰牌的仆役走到策防府中,央托一位文吏给李虔耳边传了一下消息,李虔听到消息,先是迟疑了一下,随后便大步走出了策防府的大门。

  那消息是,凤王殿下正在府门外等着她。

(林歆快登场了)

上一章 第二十七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