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第二十九章

初平二十六年

  李虔甫一踏出府门,便看到李觐站在门前,还牵着一匹毛色顺滑的凉州大马,见到李虔,头一句便说道:“李将军,好叫我苦等啊!”

  李虔一下子摸不准他是要干什么,中规中矩的回了个,“折杀我也。”

  李觐摆摆手,说道:“咱们是朋友,不用这么见外。”

  李虔劳累了近一天,没有多少心情跟李觐谈笑,“宪公子找在下是有什么事情吗?”

  李觐:“看你新官上任,我在春明楼订了一桌酒席,就当给你庆祝了。”

  李虔直觉眉心突突的跳,这凤王哪来的这么多精力?他不累吗?李虔开口就想推辞,可李觐却未卜先知了一样,抢先说道:“你可别推辞,我还请了好些人,他们都在春明楼上等着呢。”

  李觐请的人?那完了,估计他能把半个朝廷都请来。去了就是正儿八经的结交朝臣,不去就是得罪朝臣。李虔气节,她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真他妈会整活!

  李觐没有给她犹豫的机会,招招手,随身仆役不知道从哪牵来两匹马,“赶紧上马,”

  李虔憋了一口气,悻悻跨上马背。

  春明楼在东市宣阳坊,西京策防府在城西,就算快马加鞭也得半个时辰,中途还需要横跨朱雀大街。李觐骑马走在前头,却没有直接向东去东市,而是扯马向北走去。

  李虔发觉到了这条路好像不是往东市去的路,问道:“宪公子可还要绕路?”

  李觐握着缰绳,头也不回的说道:“去北衙军营,找一下吴都尉,自从回京后就没见过他。”

  李虔扶额,这六皇子也太不知轻重了,不仅结交朝臣,还敢私交禁军,好歹也避下嫌,换个随从去传信。

  二人往北走了小半个时辰,在皇城洗角便看到一队队金甲禁军威风凛凛的站成一排。李虔是城防长官,面见禁军军官多少有些嫌疑,就想着自己在一旁等候,可还没开口,李觐就朝那一队禁军大声呼喊道:“陈叔叔!”

  话音刚落,那队禁军里头就走来一个中年男人,身穿明光铠,手里拿一人高的陌刀。李觐下马,快步走到那中年男人身边。李虔见状,也翻身下马,待那男人走近,李虔一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在这长安城里能让李觐开口叫陈叔叔的只有一个人,禁军统领陈玄策。

  李觐拱手道:“陈叔叔辛苦,这么晚还在值守。”

  陈玄策不苟言笑,他平静的回道:“今日学子赶考,禁军守卫加的多,我就是来收下尾。”陈玄策的目光转向了李虔,“这位是......”

  李虔叉手道:“在下西京策防使,李虔。”

  陈玄策‘哦’了一声,“你就是圣人亲自下诏封赏的那个李虔?”

  “是。”

  陈玄策:“看着像是少年英才,西京策防使不比其他职位,位置紧要,好好干,别轻心。”这为禁军统帅,也曾经担任过六年的西京策防使,在这个职位上历练够了,才调到的禁军。

  陈玄策‘提点’完李虔,转问李觐道:“凤王殿下找我是何事?”

  李觐:“我在朔方戍军的时候结识一位禁军都尉,名叫吴蒙,回京之后还没有见过,连他住哪都不知道,今天就是想找他喝点酒。”

  陈玄策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李觐受到圣人偏爱,就算自己陪他喝酒,只要不过分,就不会有事,可关口是吴蒙这个人在前几日就被贬到河东道当卫防了,还剥了都尉的官职,起初他也发懵,一个都尉,犯不着由兵部直接发文书贬谪,后来他反应过来了,这是圣人在给各方一个交代。

  “凤王殿下,吴蒙这个人之前确实是禁军,可是他在回京的时候就被调到河东军务司当卫防了,这人现在不在我这儿。”陈玄策这样回答也算没有隐瞒,毕竟吴蒙是真的出京成卫防了。

  “这样啊?”李觐语气中带了点可惜,“”

  “如此,便回见吧。”

  二人辞别了陈玄策,就往春明楼赶去。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东市宣阳坊,甫一进入坊门,脂粉气便扑面而来,其间来往之人,不仅有许多权贵,也有许多各地的学子。

  春明楼建造了高低三层,最底层是一般往来客商、南北行脚学子的地方,二层是大商富户能进的地方,三层那就是权贵才能进的地方,不仅得是权贵,还得提前来订。

  李觐自然登上的是第三层,李虔跟他在身后,上了楼梯左拐,李觐推开一处雅间的门,李虔大眼一瞧,里头坐了两个年轻人,二人年纪很轻的,不超过三十岁。

  “凤王殿下。”林昌黎首先打了个招呼。

  李觐大步流星的走到自己的位置上,边走边说:“今日是私宴,不用如此称呼。”

  李虔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最靠后得到位置,她刚想入座,一旁的侍女却靠过来说:“贵人说,那才是尊驾的位置。”那侍女指着李觐近旁的座位,后者也是满脸邀请。

  李虔见状,无奈的起身坐到李觐身边,甫一落座,一旁的年轻人就拱手道:“阁下是李将军?”

  李虔迟疑了一下,回道:“是。在下李虔,字长玦。”

  “我知道、我知道,宪公子提起过你。”

  李虔道:“阁下是......”

  那男人笑笑,“在下韩轼,字平岳,在翰林院学士。”

  翰林学士?翰林院不仅有修文编撰的任务,更有为圣人起草诏书的职务,朝廷大小诏书,都需要圣人、中书、翰林三面印章,少了哪一面都不合规矩。面前的,可算得上是一个显官。

  韩轼微微笑笑,端起一杯酒,“这杯,先恭贺李将军上任。”说罢,一饮而尽。

  李虔也端起一杯酒,却只微微抿了两口,她明白,这场宴会,还没有真正开始。

  “李将军看着怎么有些拘束?既然来了,就是客人。”一个穿着圆领红袍的男人看向了李虔,“在下中书议事,林昌黎,字子明。”

  中书议事,位居从三品下,是个能够议政的实权职位,李虔不动声色的回应了一番。

  李虔有种感觉,朝廷的一些事务,都可以在这里解决。

  林昌黎喝着酒,心里却在细细盘算。六皇子在朝中有了支持,现在就是要争取军方人员的支持,正当他犯愁的时候,李虔恰好就出现了,虽然不是节度使这样的一方军政要员,但也算是有了,不过,唯有一点让他有些不快,护送六皇子的那名禁军都尉却被贬到了地方,少了一个机会。李觐没有请到吴蒙,却也没有发出不平的声音,这样林昌黎敏锐的察觉到,李觐还不知道吴蒙被贬的消息,他想赌一把,把这件事捅到李觐面前,催动他参政。

  林昌黎给韩轼使了一个眼色,后者心中会意。林昌黎不动声色地向李觐问道:“我听闻宪公子在朔方戍军之时,有一禁军都尉吴蒙护卫左右,今日怎么不见他来啊?”

  李虔心中暗叫不妙,林昌黎一个中书议事,会不知道圣人的旨意?这番话是在给李觐下套儿。

  李觐却毫无察觉,略做可惜道:“我从陈将军那边得到消息,吴都尉被外调去河东了,也不知道他叙功没有。”

  韩轼适时开口道:“公子还是莫要提他了。”

  李觐不解,皱褶眉头问道:“此话何意?”

  韩轼放下酒樽:“圣人与公子回京三日前,下了一道诏书,革除了吴都尉的官职,他是被贬到河东的,莫说叙功,若他不是禁军,怕是连命都没了。”

  “怎么回事?吴都尉护我几次周全,未有叙功,竟还被贬谪?”随着李觐的询问,宴会中的气氛紧张了起来。

  韩轼走到堂中,直挺挺跪了下去:“对吴蒙的弹劾是兵部联合御史台一起发的,有人是要借此打压殿下,却被圣人用一个都尉搪塞了过去,这也是无奈啊。”

  “岂有此理?”李觐骤然站了起来,“我去要见父亲!”

  林昌黎一下扑了过来,“殿下不可啊,圣人是在保您,殿下若去了,圣人的脸往哪里搁啊?”

  一句话让李觐冷静了下来,他站在原地,“那怎么办?就这样让忠烈蒙受不白之冤吗?你们不能劝谏吗?”

  林昌黎沉默不语,连带着整个雅间内的大小官员都沉默了。

  李觐不甘的返回座位,喝了三杯酒,酒樽放下便说道:“我在朔方戍军之时,长玦曾给说过她所认识的‘民间疾苦’,当时我就在想,若是我能活着回去,一定要干出一番功业,不再让燕土之上有一个吃不饱的人,不再有一桩不平的事。”

  李觐顿了顿,继续说道:“不瞒众位说,我这次找你们,就是想干一点功绩,哪个男儿不想名垂青史?我也想。二哥提了一个‘盐引法’,已经去江东实行了,我也想干出一点利国利民的事来。”

  林昌黎一颗心怦怦直跳,他不敢相信一次戍军,竟然让不关心政事的六皇子变成这般,效果完全超出意料。

  “凤王殿下若是真有此心,何不主动招几个幕僚?各道学子近日都齐聚长安,寻几个人才,不是难事。”林昌黎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李觐消遣的心思已经没了大半,说道:“也好,也好,你们去办吧。”

  李虔冷眼瞧着这一幕,心中暗想:真是一出好戏。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