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二十六章

初平二十六年

  李璀看着杯子里的红艳艳的葡萄酒,说道:“这葡萄,是去岁琼华公主从西域给朕献过来的,今天算是喝到了。不过话说回来,她这一卸任安西节度使,空缺的职位该由谁来补啊?各位有什么人选?”

  在座的几个大臣除去中书省下边的几个议政大夫外,就是尚书省下辖的六部官员,虽然规模不大,但决断事情,是足够了。

  兵部尚书高鸿首先站了出来,此人曾历任河西、陇右节度使,凭着卓著的功勋内调了兵部,“臣举荐原河西节度使赵怀恩,此人曾担任河西节度使,于西域兵马、人政有所经验,应当可用。”

  “赵怀恩?”李璀记得几个月前的御前照会上,决定王承嗣担任二镇节度使时,忘记了对赵怀恩的安排,“他现在在哪儿?”

  高鸿:“回陛下,赵怀恩卸任河西节度使后,身上还挂着四品将军的官,现在正回朝待用呢。”

  崔远在一旁不禁偷笑,赵怀恩是当年受了三皇子李祁举荐,才成的河西节度使,这次高鸿又旧事重提,可见三皇子是铁了心要争一下了。

  李璀点点头,没做表态,“还有别的吗?”

  崔远:“臣下认为陇右节度使皇甫冉是合适人选,皇甫冉治陇右八年,对吐蕃战事略有见解,安西都护府又有着对抗吐蕃的任务,这样来看,皇甫冉是个人选。”

  李璀也是点点头,不予评论,他忽然对张肃说道:“张相可有人选?”

  张肃明显犹豫了一下才缓缓开口道:“臣下认为,应该听一听琼华公主的意见。”不轻不重的一句话,让坐在他下首的大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李璀却给了他一个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安西都护府人员混杂,不仅有汉人,还有粟特人,胡人,甚至还有一部分归顺的突厥、吐蕃人,而宗教方面,就更复杂了,摩尼教、吐蕃佛教,甚至于西域道教,波斯明教都于西域传播,琼华公主治安西五年,安定民生,缓解内部冲突,臣下认为,琼华公主一定对安西继任者有人选,再者,吐蕃式微,安西以后还是要以维稳为首。”

  这话等于没说,就是给各家势力都扔了一块大饼。

  李璀却笑颜顿开,“雁湖考虑的远啊,就按你说的,朕去听听琼华的意见。”

  张肃暗暗松了一口气,这关总算过去了。可还没等他喘口气,李璀接下来的一番话,又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璀:“朕的五公主李徽今年已经二十岁了,还未曾学过书,朕想给她选个伴读,二人相伴,也算是有趣。朕听闻雁湖你的大女儿张氤颇有文名,不如就入宫随公主伴读吧。”

  张肃想回绝,可是一句话梗在喉咙间,就是说不出来,他感觉到李璀这一手别有用意,可他却猜不出来。帝王权术,也容不得他多言,他梗着喉咙,回了个“喏”,心也随着这一声应答,掉进了深不可测的黑暗。

  玉梅溪边的宴会到下晌就结束了,张肃随着一众臣子走出西内苑的大门,太阳明晃晃的,刺的人眼睛疼,走到宫门外头时,林昌黎忽然赶了上来,拉住张肃,周遭臣子也识趣的给二者让出了地方。

  林昌黎:“张相为何不表态安西节度使的职位?”

  张肃故作昏聩道:“什么不表态,我不是已经说了吗?听听琼华公主的意见。”

  林昌黎气结,一咬牙,“张相若是举荐六皇子,不过三年,必定能获得安西都护府的支持。”

  张肃此时正是心累的时候,连说话都有了几分不情愿,“赵怀恩战功那么卓著,圣人为什么不让他接任安西节度使?因为他背后是三皇子李祁。皇甫冉为什么不能接任安西节度使?因为他禁军出身,背后是北衙禁军!安西都护府位置敏感,西通胡国,东连河西关内,任何朝廷势力的介入都会引起圣人的反感,这个坑,谁都不能跳,最好的方法,还是让琼华公主出面解决,这样谁的势力都不会大。”

  林昌黎还是一脸愁容,立在原地。

  张肃见状,继续道:“前几日御史台联合兵部一起弹劾禁军都尉吴蒙的折子,圣人已经批了,这间事背后多半是三皇子支持的,现在二皇子暂时离京,先提防一下三皇子吧,还有,那个‘受诏入京’的李虔,也关注一下,她在往后,有大用。”

  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太阳依旧是明晃晃的,可是到底照不亮前路。

  

--------------------------------------

  李虔一大早就看到了那队仪仗,来人都穿着圆领长袍,带着高帽,一看就是宫人太监,领头的是个红袍太监。

  李虔甫一下楼,那个红袍太监就踱着步子走上前来,含胸躬腰,用那尖细的嗓子说道:“李校尉,圣人请您去皇宫赴宴。”说着,手往后一挥,几个小太监端着一件崭新的衣服就上来了。

  那红太监笑道:“这是圣人赐的衣物,还请李校尉穿这身去赴宴。”

  无论李虔认不认可,这都是皇命,违抗不得。她道了声‘多谢’,便接过那小太监手里的衣服,径自走到驿站楼上,换上了那身衣物。

  衣服用的是江宁棉布,一匹就是十两银子,宫中用度真是什么都不可惜。李虔抖开那身衣物,是白底红纹的文武袍,李虔从军四年,都是属于一线作战单位,上头发给自己的校尉官袍还是崭新的,根本没穿过,文武袍也只是见过,自己一个人在那儿鼓捣了半天,还是没穿好,外头的太监的可能是等得急了,就时不时上来催。

  苦熬了一刻钟,李虔终于腆着脸跟那红衣太监说‘自己不会穿’了。

  那红衣太监也没多少表情,还是大手一挥,身后的立马跑来七八个小太监,比着李虔的身形,拿起文武袍,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李虔也终于体会了一把被人伺候的感觉。

  李虔走到楼下,那领头的太监已经牵来了一匹马,这马是产自幽州的马匹,也是做战马的好料。

  李虔骑着高头大马一路走过各大街道,不少人都驻足观看,莫说男人,就连一些年轻女子都趴在窗户口痴痴眺望,更有些进京赶考的学子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

  那领头的红衣太监在一旁笑道:“李校尉生的俊俏,实在让人难想到您竟是从军之人,若是男子,长安城中怕是要再出一个‘李潘安’了。”

  无论说者是不是真心,听着却是受用的很,李虔微微拱手,“公公过奖,在下不过立了些不入流的小功。”

  红衣太监:“李校尉不用谦虚,能入圣人青眼,本身就是对您功勋的肯定。”

  李虔笑笑,不再言语。

  长安城中央的朱雀大街正对皇宫大门,由此朱雀街上除了宫中御赐车马之外,其余人等不得骑马越过朱雀街,驭马者,至朱雀街皆下马步行。

  红衣太监领着李虔绕过朱雀街,行至皇城东边,在永兴坊和崇仁坊之间的皇宫侧门进宫,进了皇宫便要下马步行。

  依旧是红衣太监领路,李虔顶着太阳走了一刻种,这才走到一处宫殿门前,门前匾额上,几个鎏金大字写道:“云嶷。”

  那红衣太监说道:“此地是云嶷殿,圣人要在此开宴。”

  李虔刚刚踩上云嶷殿的台阶,那红衣太监便领着一众人散去了,不见人影。只剩下李虔一个人走在云嶷殿的台阶上。

  李虔甫一等上云嶷殿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力,圆形的外墙设计,一张张方形木桌,朱红的合抱屋柱,鎏金黛瓦的房顶,殿内顶上还有巨大的天井,四周的墙壁上刻画着一幅幅出彩的壁画,一切都在昭示着大燕威武的国力。

  云嶷殿内已经有了许多客人,穿着锦衣的八皇子、九皇子在一旁玩闹,李玲还在和上官承你侬我侬,气氛似乎不太紧张。

  李觐一看到李虔,就从座位上站起,“长玦!”三俩下跑到李虔身边,开口便是:“没想到你穿个文武袍竟然这么抓眼睛?你叫我们这群俊俏公子怎么办啊?”

  李虔叉手道:“凤王殿下言重了,人靠衣装而已。”

  李觐拉着李虔说了一会话,不过几句,一个穿着黑底金纹袍的男子便朝他们走了过来,他看着李虔,言语中尽是赞许,“李校尉在北边之役中立下大功,真是君子豹变,一步登天啊。”这番祝贺的话,说的让李虔很不舒服,甚至于,有些刺耳。

  李觐向李虔介绍道:“这是我三哥,瑞王李祁。”

  李虔迟疑的叉起手,“见过瑞王殿下。”

  李祁:“不必多礼,李校尉请入座吧。”

  在官场,礼节就是内容,这一场皇家宫宴,若没有李璀的诏令,李虔是不该来的,她立在原地,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哪里为好,正当她犹豫间,一个紫衣太监悄悄走到她身边,“李校尉,圣人有吩咐,您坐那儿。”

  说着,那紫衣太监指着李觐桌案旁的一方小案,李虔道了声“多谢”,便入座了。入座之后,跟前的李觐偏过头,说道:“那紫衣太监名叫郭攸,是内宫总管,也是父亲的随身太监。”

  不多时,殿外又走来二人,走在前的女子墨发高束,也是穿的文武袍,身后跟着一个棕发碧眼的胡人女子,那穿着文武袍的女子入殿之后,径直走向北首的上座,那胡人女子也跟着坐在一旁矮案上。座位如此靠前,想必就是回京的琼华公主李姝了。

  紧跟着,又一个穿着红衣的女子走进了大殿,那女子形销骨立,满目愁容,进入大殿后,便安安静静的坐在最尾座,李虔看到郭攸走到她身边,在她耳边说了几句,那女子就起身走到了李觐身边,坐在了紧邻他的上首。

  李觐悄声道:“这是我五姐姐李徽。”

  李虔坐在后边,叉起手,微微弯腰,“见过五公主。”

  李徽迟疑了一下,也微微回了礼。

  宾客已经入座,郭攸站在北首,用尖细的声音喊到:“圣人到。”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