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第十六章

初平二十六年

  黄河还是那个黄河,北风还是一样的北风。

  薛鸣业打马走在最前,心里说不出的膈应。他时不时往后头瞧那个骑着凉州大马的凤王,暗自扶额,这个大燕凤王执意跟来,该说尽职尽责还是年少情况呢?真让人头疼。

  一队人骑着马,不多时候就到了薛鸣业所部驻扎的临河县,临河县城墙上有许多突厥人的弓矢,城下还堆放着突厥人的尸体。

  “临河县距丰州城较劲,突厥人发现末将所部行踪之后,就时常来侵扰,所幸挡住了突厥人。”薛鸣业解释道。

  临河县地处边关苦寒之地,规模、效率根本自然比不上内地城镇,城墙还是黄土夯成的,县城里的粮仓更是只有丰州粮仓的四分之一大。

  李觐甫一进到临河县城的县衙,便见到一个穿着灰布衣裳中年男人站在县衙门前,身后站着几名武侯,瞧这样子,那男人应该是临河县令。

  果不其然,待李觐一行人走近,那灰布衣裳的男人跪倒在地,“臣临河县令王汲参见凤王殿下。”

 李觐愣了一下,记忆中很少有人给他行如此大的礼,直到一旁的吴蒙给了使了几个眼色,他才反应过来,学着别人的样子,“请起。”

  “喏。”

  李觐、吴蒙和薛鸣业一众指战人员留在了县衙,其余人马都去往城内燕军驻地。

  李觐身份高贵,自然是坐在北首上座,剩下的人按文左武右的规矩,左手边依次是薛鸣业、吴蒙,右手边只有一个王汲。县衙仆役给在座之人都上了茶,但谁都没有喝茶的意思,县衙大堂陷入了一种奇异的静默。

  坐了半刻,王汲首先打破了沉默,“临河县地产不多,茶水苦涩,凤王殿下莫要见怪。”

  李觐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多少有些不自在,却还是镇定的说道:“王知县哪里话,边地苦寒,民力微薄,身为此地的父母官本就不易,还要费心招待,难为你了。”

  一番话,不管是不是真心,在场者都听的舒服,尤其是薛鸣业,他暗暗在心里给这位凤王殿下打了一个‘为人亲和’的评价。

  吴蒙一见场面已经打开了,就也跟了上去,“王县令身为父母官,自然辛苦,可目下要紧的是战事。”

  薛鸣业闻言,心里一‘咯噔’,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要被提到明面上来了。

  果然,吴蒙转头就对薛鸣业说道:“薛将军,眼下手中还有多少兵力?准备了什么计划?不如现在,就当着凤王、王知县的面说说吧,好让大家心里都有个底。”

  薛鸣业认命一般的开了口,“末将于十一日前从灵武大营出发,沿黄河北上,本想着直接突袭解烽骨堡之围,途中却被突厥斥候发现踪迹,踪迹暴露,突袭便不可能,于是末将在六天之前试探了一下丰州之敌,末将估计丰州之敌,不会少于八千,末将所部兵力少于突厥,这才暂时驻扎在了临河县。”

  八千?李觐的眉毛拧到了一起。薛鸣业捕捉到了他的神情变化,继续道:“末将原本驻扎在临河县,只是形式所迫,却意外的见到了一支一千人的边军。”

  李觐仍是认真听着,到是吴蒙眼睛亮了起来,他心里有预感,这支边军,八成是丰州的残兵。薛鸣业接下来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想。

  “这支千人边军,就是丰州残兵,末将初见他们时,也很惊讶,虽是残兵,但建制还在,并未溃散,正在有序的朝临河县撤退。”

  吴蒙忍不住了,“薛将军可有计划?”

  “有,而且有两个计划,而且是非常简单的两个计划,需要诸位裁决一下。”

  李觐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两个计划,就意味着这两个计划一定会带来很大的震动,“讲。”

  薛鸣业神色凝重起来,“第一条,三千陷阵骑昼夜奔袭 烽骨堡,解烽骨堡之围;其二,攻打丰州。”

  简单的作战计划却一下子把众人的心打进了冰窟窿,这两条计划,都是极端的利弊同体,奔袭烽骨堡,胜算虽大,但临河县防务势必空虚,而且燕军长途奔袭,势必要带走一部分口粮,这会让守军的情形十分被动;若是攻打丰州,功劳大,对战局更加有利,可同样的,风险也非常大,若是失败,朝中不免有人会借此攻击凤王、薛鸣业,凤王自然不会倒,若是薛鸣业这个武宁军统帅倒了,必然会带来朝局的震动。

  薛鸣业看着北首上那个凝眉沉思的少年,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可惜啊,你若是不来趟这浑水,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吴蒙也选择了沉默,他深知这两个计划都是在冒险,一个是冒临河县数万生民的险,一个是冒前途的险。这两个计划,他不能开口,他若开口,就等于在赌自己的前途。

  半晌过后,李觐开口了,盯着薛鸣业的眼睛,“解烽骨堡之围。”

--------------------------------------

  角落里一只小小的蜘蛛正在勤耕不辍的织网,它用带着小勾子的腿从肚子里扯出一缕又一缕细长的蛛丝,让后灵巧的将他们织成网。休息间隙,它那几只可怖的眼睛扫过下边虚望着屋顶的人,蛛网剧烈抖动起来——有猎物搓了,它搓着油腻的蜘蛛腿,往猎物身边爬去......

  李虔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她虚望着头上的屋顶,那只小蜘蛛已经开始享用美食了,她早就已经醒了,但丝毫不想起身,离开了这间屋子,外边的一切重担就都来了。

  就这样她躺了小半个时辰,自嘲一下,走出了这件半坍塌黄土小屋。

  “人生在这世道,当真没得选。”

  涌入鼻腔的尸臭味没那么明显了,许是经过了较长时间,冤魂都散了吧。想到这里,李虔忽然自嘲的笑了一下,什么时候自己也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了?

  李虔再次爬上了城墙,红日初生,仅剩的守军却没红日般的劲头,歪歪斜斜的倒在城墙上。于辰坐在一旁,见到李虔上来了,也没行礼,只低声喊了下“李校尉。”李虔冲他微微点了点下巴,也歪坐在一旁。

  “又有几个弟兄染病了。”

 李虔只觉太阳穴突突得到疼,“还有多少能动的?”

  “除去受重伤的,大概还有七百二十人。”

  李虔的喉咙里不清不楚的发出‘嗯’的一声,随后便没了声音。

  于辰深深的叹了口气,“你说,这要是受不住怎么办?”

  李虔倏地睁开了眼,“守不住也得守,拼光了也得守,咱们是大燕的兵,后头是数十万生民,没有后退的话。”

  于辰没有再搭话,只笑了一下,便缄默不语了。  

“人生在世道,当真没得选。可活着若是只为活着,有什么意思?”

  于辰又笑了,“我一个管后勤的,就是不能让你们死,怎么活着?那是各人自己的事。”于辰转了话锋,“李校尉,你没发觉突厥的攻势越来越弱了吗?前几天还能一天打两三次,最近一天只有一次,他们快不行了。”

  “突厥狼窝被人踹了,如果我猜的没错,王节度、薛将军派出的主力,已经杀到突厥王帐了,估摸着,这时候,应该已经翻过天山了。”

  于辰嘲笑般的‘哼’了一声,“让这群狼崽子们也尝尝屁股被偷的感觉。”

  李虔却没有他那般的轻松,仍是忧心忡忡,“笼中困兽是最好恶狠斗的,突厥这番倾力来打,不会很轻易的撤军,越饿的狼越凶残。”

  李虔这话刚落地没多久,边听到军鼓大噪。警戒的士兵扯开疲惫的嗓子大喊道:“备战!”

  于辰狠狠啐了一下,骂道:“他娘的,你嘴是不是开过光?”

  李虔舌头“啧”了一下,“谁他妈能想到这群狼崽子这么心急。”

  打先锋的是数十个突厥重甲骑兵,少说有一两百骑,后边跟着乌泱泱的一片突厥步兵,李虔看到他们阵势,心一下子激动起来,突厥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来了,他们这是要一鼓作气拿下烽骨堡,这是个好兆头,这意味着突厥人已经待不住了,但这对他们守军来说,又是极大的挑战,困兽犹有力。

  城墙上的弓弩手已经开始了反击,已经多日没有饱餐的弓弩手仍强自开弓,他们的体力快到极限了,额头上青筋暴起,拉弓的频率越来越慢。

  终于,突厥在付出了五六骑的代价之后,到达了烽骨堡城下。经过近一个月的鏖战,他们已经将燕军的物资、精神消耗的差不多了。突厥人知道,燕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胜败只在一击。

  突厥重甲士兵冲到了城墙之下,他们借着突厥尸体堆积而成的坡度靠近了城墙顶,突厥兵一拥而上,踩着自己人的尸体,冲向了烽骨堡的城墙。碎石从城墙上砸了下来,领头的突厥重甲兵因为铠甲的缘故,没有收到致命伤,只是从城墙上滚了下去。衣衫褴褛的燕军静默的朝此处聚集。

  城头上的武宁军旗在烈烈作响。

  燕军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动作不如突厥人灵活,可打法却已经还不要命的了,用拳头、用牙齿,每个人在搏杀之中都会高呼:“燕军!威武!”“燕军!威武!”呼声一声接着一声。最后的时刻到了。

  突厥人像蚂蚁一样爬上城墙,不少突厥人已经翻过城墙,冲进了烽骨堡内,伤兵站了起来,没腿了,就用手抱;没手了,就用牙咬,他们拼劲全身的力气,给同伴创造机会,哪怕能停滞突厥兵一个弹指也好。突厥人毫不犹豫的杀了这群不要命的伤兵,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打开烽骨堡大门。

  可惜他们面前还有一个人影。

  李虔猜到了突厥人要打开烽骨堡的大门,情急之下,竟是直接从城墙上跳了下来,可她已没什么体力了,全凭一口气在撑,她的动作僵硬起来,神智也开始恍惚,破空声袭来,她勉强挡住了突厥人的一击,下一瞬,突厥人的马刀刺穿了她的肩膀,剧烈的疼痛让她骤然清醒过来。李虔咬住嘴唇,一脚踹飞面前的突厥人,双手握住仪刀,双眼通红,近是疯魔之态,纤细的仪刀原本就是破甲用的,李虔的暴起吓住了想打开烽骨堡大门的三个突厥人,他们被李虔一人一刀解决了性命。

  短暂的失利没有影响突厥人的攻势,马上又有三个突厥人围了上来,李虔已经没力气握刀了,她瘫坐在地上,等待着临终的到来。

  “李校尉!”在城墙上跟突厥人搏杀的孙秩看到李虔的处境,心中急切,却也脱不开身,只能大声提醒她。

  燕军快要消耗殆尽了,烽骨堡注定是他们的棺材了。

  “三十六个,他娘的,不亏了。”李虔已经彻底没了力气,坐在地上,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忽然,李虔的耳朵动了一下,猛然坐起身子。

  “援军!”

  孙秩也跟着浑身一凛,向南望去,兴奋的大喊:“武宁军!武宁军的援兵到了!”他目力极佳,看到沙尘之中有一面红底金纹的大旗!燕军不会没人知道这面大旗,这是大燕武宁军的军旗!

  援兵终于到了!

  (三千七百字,我的肝啊)

上一章 第十五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