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第七章

初平二十六年

  在充满威慑力的战鼓声中,燕军很快冲出了烽骨堡的城门,李虔手下只有步兵,可即便是这样,燕军也足够有着碾压敌人的气势。此次出战的五百名士兵,均是从洛阳开拔来的武宁军。夫武宁之与草原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步兵各部整齐的向前冲锋。

  何游禄紧张的注视着城下军队的动向,进军速度很快,却在无形之中摆出了攻击阵型,突厥人这次没有派出骑兵,击溃一支步军,主动进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箭矢破空划过的声音不听响在李虔耳畔,即便城墙之上有着弩手压制突厥人的进攻,可突厥人不甘示弱,纷纷拿出弓箭反击,不少人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黑云压城,军士前进的脚步带起飞扬的尘土,近了,更近了!

  随之一声突厥人的惨叫,燕军已经接敌了。

  李虔站在队伍中间,五百名士兵一字排开,根本没有第二道防线。她看准时机将长枪直接捅入一个突厥人的胸膛,血液顺着枪杆流下,李虔想拔出长枪,枪头却被那个突厥人死死握住,李虔知道这是为什么,握住枪头,是为了拖住敌人,好让同伴趁此空挡反杀。

  李虔当然知道他们的把戏,果不其然,近旁一个突厥士兵拿着弯刀就往李虔身上砍去,李虔果断松开长枪,拔出腰间的横刀,“叮”的一声,挡开突厥士兵的刀锋,李虔握刀的手有些发麻,她没有迟疑,抓住时机,反转刀尖直刺突厥人的咽喉。

  从军四年,桑干河之战、甘凉之战,李虔历经大小三十余战,血性早已刻在了她的骨头里。而一旁接敌的李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从前他只听说过燕军如何威武,如何强劲,可真要是放在战场上,那都是屁话,能活下来就不错。

  这厢与突厥人鏖战的吴蒙可是有些力不从心,要说天子禁军战斗力自然是有的,可是难就难在他还得顾忌这个凤王殿下。吴蒙终于找到一个破绽,毫不留情的花开了突厥人的喉咙,他分出目光看到李觐身后正有一个突厥人,急忙大声喊道:“宪公子,身后!”

  李觐被这一下唤回心智,他急忙转身,一个满脸横肉的突厥人正拿着弯刀朝自己扑来,格挡已是不可能,他急中生智,主动接近突厥人,刀尖直抵突厥人的胸口,那突厥人停止不及,直接撞上了李觐的刀剑,他的一腔热血喷溅到了李觐脸上......

  不到半个时辰,突厥人退走了,不是溃退,而是有序的撤退,随着号角声愈来愈远,突厥人也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

  此战,燕军死伤三十人,斩首八十四,一个不大不小的战绩。何游禄有些高兴,毕竟打了胜仗,战损也不难看,说不定,朝廷还会加封李虔,可身处战场中心的李虔却没有这么高兴,她看着一望无垠的沙漠,有种说不出的心慌。这次突厥的进攻很奇怪,千余突厥步兵,在攻打过程中似乎没有尽全力,而且他们也没用往日的车轮战术,不像是在进攻,倒像是在......牵制。

  李虔猛然想起一个地方——丰州!一定是丰州!此地是河套地区官道中转点,拿下丰州,切断官道,往东可以进犯阴山南镇,往西可以顺着黄河打朔方镇,往来几年突厥进犯都没有重点进攻丰州,正因丰州以北有烽骨堡这个钉子,可这次突厥换了思路——把主战场换到河套地区,控制河套就有了一把悬在大燕心口的利剑!

  李虔瞬时冷汗直流,自己怎么早点没想到?!

  “老何!”李虔一声大吼差点把何游禄吓得从城墙上摔下来。一路小跑到李虔身边,还没站定,就听到她忧心忡忡的说道:

  “派斥候,联络丰州,快!”

  --------------------------------------

  这几日的丰州总是不太平,边军加紧操练,巡视、警戒的岗哨越来越多。林歆刚从集市上买了些菜,顺带还买了块肉,近段时间,肉的价钱一涨再涨,今天不买,明天估计又要涨了。林歆捧着菜篮子,想着给娘亲做些什么好吃的,脚步轻快,心情也是很好。

  林歆穿过了小半个城区,走到一间房子前边,房子很有北方特色,黄土夯成的土坯,简易的篱笆墙,小小的窗户。院中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在缝衣服,她的眼睛似乎有些昏花,在太阳底下还是眯着眼睛。

  “娘,你怎么下床了?”林歆看到她正在缝衣服,“我不是说了吗,衣服我来缝就好了。”

  老妇人眯着眼,看清来人是自个闺女,“歆儿啊,我瞧着太阳挺好,又闲着没事就像给你缝缝衣裳。”

  林歆接过她手里的棉衣,上面一排针脚都是乱的,但很细密。林歆将娘亲安顿在墙沿边,随后就到厨房准备午食去了。

  林歆今年不过二十岁,她的爹爹是陇右镇的边军,八年前死在青海湖之战中,林歆娘亲闻讯几近哭瞎双眼,从此便落下了病根,双目难视其物。林父在同城还有一个战友,林歆叫他李叔,丧服之后,常受李叔照顾,十二岁丧父的林歆靠着父亲的抚恤和李叔的照拂艰难的活了下来,可父亲品级低,抚恤微薄,李叔家里也不富裕,好在林歆也算争气,在丰州寻了个找了个私塾先生的职位,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娘,吃饭了。”林歆做了一碗汤饼,她把汤饼吹凉了些,递到娘亲手上。

  娘亲吸了吸鼻子,闻到一阵肉香,“买的肉排?”

  “嗯。”

  她皱了皱眉头,“这几天肉这么贵,少买些就行了。”

  “娘,这几天边军都在戒备,连官学都停了,肉价一涨再涨,再不买,就买不动了。”林歆耐着性子讲出其中原由。

  “唉,要是你爹在就好了。”

  林歆的心忽然被扎了一下,记忆中的爹爹总是一副和蔼的模样,每逢旬休归家,他总会给娘俩带上许多新奇的玩意,林歆还会摸摸他的大胡子,父亲死讯传来的那一天,林歆并没有太过心疼,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缺失让她心中的裂隙越来越大,直到成为一处不可逾越的天堑。

  许是察觉到自己失言,她赶忙换了话题,“官学说什么时候复学了吗?”

  “没呢,再说了,我秋天准备考乡试。”林歆说完这句话,就只顾闷头吃饭了。

  晚间,林歆将娘亲安置好,直到听见一阵轻微的鼾声,才起身到偏室,点起一盏灯,借着微弱的灯火,专心夜读起来,她看的还不是小说话本,是《五经定本》,是科考内容,不仅如此,偏室之内还有大量诸如《鬼谷》《本经阴符》《孙子兵法》等纵横捭阖之书。

  林歆有记忆以来,边关几乎年年都有战事,边军、中军来了一次又一次,可边关什么时候真正太平过?若她像娘亲一般不认得几个字,那还能浑浑噩噩的过完一辈子,可父亲却偏偏给她请了老师,林歆又极为极为聪慧,仁人志士成了她幼时好友。

  入仕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手段,她要的,是边关太平,是四海升平,是亲人骨肉不再分离,是为了自己的悲剧不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一卷读毕,林歆扶着额头,撤了个大大的哈欠,星光点点,城中朔方军脚步急促,似乎遇上了什么大事,林歆有些心慌,战事莫不是该来了?

  丰州城外,一伙突厥兵趁着夜色悄悄的摸到城墙之下,他们从可汗王帐出发,一路上隐去獠牙,穿过沙漠,终于到了他们要从大燕身上撕下的那块肉,该是见血的时候了。一个突厥人拉开了弓弦,箭头直指丰州城墙上的岗哨......

  --------------------------------------

  灵武大营,王承嗣脑袋都大了一圈,他焦急的看着铺开在面前的地图。

  短短数天时间,朔方镇、河西镇各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攻,甘州、肃州、怀远、贺兰大营都有战报传来,不过这些进犯的突厥人似乎并非主力。王承嗣镇守朔方好歹也有六年了,突厥屡次进犯都是首先攻打灵武、怀远等边关重镇,主力也应该集中在这一带,可突厥这次四面开花的打法着实有些让他有些找不准路子,没法子,王承嗣与薛鸣业商议主动出击,翻过贺兰山,与河西镇边军同时出击,寻找突厥主力,先力求打垮一支主力。

  薛鸣业早先时候在安西都护府当过兵,深谙突厥人的习性,跟他们打,占领土地是没用的,必须打垮他们的军队。王、薛二人商议了一下,决定派出朔方镇五万主力,加上武宁军一万六千人,共计六万余兵力,分三路翻过贺兰山,在草原上寻找突厥主力,上午发令,下午数万军士就已经踏上了草原。

  主力外出,朔方镇内就只剩下了两万朔方边军和四千武宁军,而且还是分散部署,没有太多机动兵力。

  “王节度,朔方主力倾巢而出,藩镇内部防御略显空虚,不如调一些河西镇的边军来补充一下。”薛鸣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方面的问题王承嗣不是没有想过,可河西镇此次也外出了三万主力,辖区内也只有两万兵力,况且,河西镇还控制着西域与内地的咽喉,位置极为敏感,出不得一点差错,过了许久,他才开口道:“河西镇位置紧要况且,河西大部出击之后,镇内也只有两万兵力,还要负责西域商路的维稳,恐怕抽不出太多兵力。”

  薛鸣业知晓西域商路的重要性,再者,王承嗣一番话说的也在理,便不再强求,只是悄悄给李虔送了一封信,让她多加小心。

上一章 第六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