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第二章

初平二十六年

  “圣人,今儿是除夕,惠妃从早晨就包了饺子,要不,去看看?”郭攸见一众大臣都走出了勤政堂,便踱着步子走到了圣人身边。

  圣人拍了一下额头,“这都快日中了,那咱们就去看看吧。”

  “好嘞。”郭攸眼疾手快的抚上圣人。

  勤政堂在皇城前宫,离后宫的纤仪宫还有距离,可圣人龙辇不是吃干饭的。有了前次的教训,宫中太监早就扫出了一条干净的道路,不消一刻,便到了纤仪宫。

  还未及宫门,便闻到一阵扑鼻的香气。郭攸见圣人脸色缓和,便要唱和,圣人却抬手阻了他,“别惊扰嬢嬢。”说完便放轻了步子。

  纤仪宫正殿内,一个美貌的妇人正按着面板娴熟的包着饺子,若是将一身华贵的衣裳除了,指不定还有谁会将这惠妃当作哪个貌美的村妇。

  “容音啊,今天怎么想起来包饺子了?”

  “三郎来了。”惠妃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小字,当即便明白过来是圣人来了,将铺着面粉的双手往身上拍两下,作势就要见礼,却听见圣人制止道:“今日除夕,不必这许多礼节。”

  圣人名讳李璀,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惠妃能叫他三郎,便可见二人情谊之深。

  郭攸看到圣人脸上光彩无比,便对近旁的太监宫女使了个眼色,后者知会的让出一大片地方。

  “三郎你瞧,”容音挽着李璀的手走到殿那桌子旁,上边摆了一大盆饺子馅,“这饺子馅是我让小厨房从宫外讨的虾仁儿,韭菜,还有小葱拌成的,我想着你今儿一大早要跟那群臣子议政,朝食准是不好好吃,就想趁着除夕给你包顿饺子,这还没弄好你就来了。”

  李璀这个圣人,很有特点,他不仅文治武功强力,对吃食更是有说不出的喜好,而惠妃入宫前,常在家中下厨,练的一手好厨艺。

  李璀听到这,饿气早就被引了上来,当即差人端来一盆水,要净手亲自下厨。

  日至中天,李璀吃了个开心。殿内早已让人清理的干净,李璀没有要走的意思,他缓了一阵,略作不经意的问道:“澈儿今年多大了?”

  惠妃似是有些惊诧,李澈是她的儿子,更是当朝二皇子,她答道:“过了正月就该有二十七了。”

  “哦,二十七了,长得真快啊,这几日突厥不老实,我与几个大臣商议,想让澈儿到朔方镇王承嗣那里历练一番,见见血。”

  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番话,实则实在征求惠妃的意见。惠妃不是个傻人,圣人今年已经六十了,御史台、礼部、还有张相都在明里暗里催着他早些立太子,他今天有意将李澈派去边关隐隐有培养的意思,可这边关战事,若打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打不好,那可就难说,再则,李澈早在二十五岁那年就在蓟北镇从过军,攒有贼头七十四颗——不大不小的功名,如今实在犯不上返险去朔方镇。

  “我也想着让李澈多从从军,可是三郎你也瞧见了,澈儿那性子本就有些不羁好胜,前几年在蓟北打仗,拼死拼活,此时若再让他去朔方镇,指不定要弄出什么麻烦呢。”

  李璀默然不语,他知道李澈从军蓟北时的行径——率三百人就敢跟伪魏两千人对冲,重兵鏖战,索幸援军及时赶到,没有造成太大损失,为此李璀还狠狠的批过他。

  惠妃见李璀已经有了几分动摇,便继续道:“我现在就想给澈儿挑几个老师,好好教他读读书,再不济,也得把他塞到国子监上官谏那儿里磨磨性子。”

  “嗯,”李璀点点头,他已经放弃这个决定了,“你说的不错,澈儿是该多读写书了,我燕朝皇子是要文武双全的。诶,说起国子监,觐儿今年是不是都快二十了?”

  惠妃心生一计,“是啊,觐儿过了四月就满二十了,他许多年都在上官谏那儿读书,还没从过军呢。”六皇子李觐,不同于他的几位哥哥,除了读书习武之外,这位最喜欢的就是结交各种江湖浪人,颇有些少年侠客的心气。更重要的是,他是楚贵妃的子嗣......

  “没从过军......”李璀呢喃了一会。

  惠妃见状,也不心急,她是个聪明人,明白如何让帝王完成自己的心意。直接挑明,是大忌,这种事,只能从旁点拨,让自己的话能像一根针,不轻不重的扎在帝王心里。

  --------------------------------------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长安城乐仁坊内的一处阁子,一个紫衣少年坐在矮案前,带着半分醉意,慢悠悠的吟出几句诗。

  一旁貌美的胡人婢殷勤的端茶侍酒,那少年半敞着衣襟,“纨绔”二字就差写在脸上了。

  “宪公子!宪公子!”一个粗壮的声音响在阁子中,与这环境很不相搭。

  李觐烦躁的放下酒杯,“什么事啊!”

  来者名叫梁全,是他府中的管家。那梁全急匆匆的从府里跑过来,到他身边,一把拉住他的袖子,喘着粗气,道:“宪公子,宫里来人!”

  李觐甩开他的手,兀自端起酒杯,道:“来就来呗,无非是我哪个哥哥妹妹要找我玩,用得着这么急吗?”

  “不是!”梁全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是宫里中书阁并着翰林院来的人!带着诏书!”

  “啊?!”李觐一听到‘诏书’这两个字,一下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圣意都来了,自己还在这喝酒?“你怎么不早说!”说着,李觐就摔下梁全兀自急匆匆的往楼下奔去。

  “哎,哎......公子您慢点!”梁全忙不迭的跟在后边。

  李觐一溜烟的奔到楼下,扯过近旁的骏马,就垮了上去。这马是阴山镇产的良驹,毛色纯良,耐力极佳,李觐骑上宝马,沿着东大道,一溜烟的往城北跑去,所过之处,皆是扬起一片灰尘。

  李觐贵为圣人第六子,与其他的八个皇子、皇女住在城北长乐坊内。李觐骑着良驹,足足跑了一刻钟才从乐仁坊赶到长乐坊,甫一进坊门,便看到自己府门前站着一众威风凛凛的禁军护卫,其间还有两个身着大红官袍的人,李觐认得他们,中书议事林昌黎、翰林院学士韩轼,二人皆以进士及第,李觐常与这二人交流诗文,关系匪浅,

  他还离二人几丈远时,便听到林昌黎在哪拱手唱和,“六公子!”

  李觐拉住缰绳,翻身下马,“子明,平岳你二人怎么来了?”李觐与他们交情深,纵使是出公务,也是直呼其字。

  “六公子这话说的,莫不是不想我们来了?”韩轼调笑着。

  李觐一听这话竟是急了,连忙道:“哪里话?”

  林昌黎略略正色,“六公子,我们今日是带着圣意来的,领旨吧。”

  李觐见状,拍拍裙角,跪了下去。

  “中书:

  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思古先哲王之令点也。六皇子觐年已弱冠,敬兄宽弟,温雅肃敬,践君子之中庸,究贤人之义理。然军国重事,亦不可或缺。觐贵为皇子,当躬身行伍,卫我家邦。尔获闻三日内,携禁军右军龙骧军二百,往灵武戍军。

  初平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中书臣林昌黎宣。”

  诏书不算长,随着最后一个字音落地,李觐接过诏书,缓缓站起,满腹疑窦,父亲怎么突然让自己就去灵武戍军呢?那朔方节度使王承嗣跟二兄关系可是近的很,要去也该是他啊,不过,燕朝皇室素来都有从军的惯例,就连大姐李殊都在安西都护带兵,自己不过去戍个军,个把月就能回来。

  念及于此,李觐面上也稍稍缓和了些。

  “宪公子,”韩轼走上前来,“我等现下还在公干,不便就留,告辞。”

  李觐稍稍回了一礼,道:“今日是除夕,理应休的早些,你们下了官,就来得月阁找我,咱们好好玩玩。”

  李觐生性浪达,林、韩二人即便还在公干,也连连称是。

  待送诏书的仪仗走后,李觐还是矗了好一会儿,想着若不是他俩还在公干,这时候估计还能喝上两杯,自个府里的那两壶郎官清可是一直都没舍得喝!

  兀自叹息了一会,李觐忽然拍了一下脑袋,哎!甫才诏书上说领二百龙骧军,这是经过四军兵马司的!那群人马估计说话就到,害!李觐想到这,忙不迭的回了

上一章 第一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