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惜年忆
本书标签: 古代  三组邀请驻站  先甜后虐     

梦中说梦

惜年忆

又过了数月,官家的病一直不见起色,反而愈来愈重。一碗碗汤药灌下去,也不过是让官家能够清醒片刻。

他将两个儿子叫到了病榻前,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后,笑着道:“朕这病拖的长了,总也好不了。正好你们也该学着处理些政事了,多听听老臣们的意见,一时决议不下的事也要商量着来,知道了吗?”

李戚和跪在病榻前,听到父皇要将政事一股脑地交到自己和二哥手里,瞬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天可怜见,这段日子虽说是他和二哥一起处理政事,但他只是个递折子的啊!

怎么办?怎么办?继续给二哥递折子行吗?二哥的决策他都举双手双脚赞成。

“戚和。”官家略带沙哑的声音在头顶响起。

李戚和赶忙道:“儿臣在。”

“折子,要自己看了才作数。”

……果然在父皇眼皮子底下偷懒使不得。

李戚和垂首称是,李扶林又看向一旁的李郎栾,道:“栾儿,你如今也是当爹的人了,该知道爱重与溺爱有何分别。”

李郎栾颔首低眉,道:“儿臣知道了,请父皇放心,还望父皇保重龙体,早日康复。”

李扶林点了点头,跟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后,精神便跟不大上了,遂摆摆手让两人跪安。

玄极殿外,秋韵姑姑瞧见两位王爷出来了,赶忙迎了上去,“问王爷安,皇后娘娘听说两位王爷进宫来了,特让奴婢来请两位王爷到宫中坐坐。”

自官家病重后,李郎栾和李戚和不是在御书房看折子,就是在御前侍疾,算起来得有一个多月没去皇后宫中请安了。

难得官家今日精神好些,又召了喜欢的妃子在御前侍疾,用不着他们两,皇后便让秋韵去把两位王爷叫来宫中坐坐,说几句话。

李戚和一个多月没去皇后宫中请安,心里自然是挂念的,想着也没什么事,便打算过去坐坐。

“二哥要一起吗?”李戚和问道。

皇后并非李郎栾的生母,见与不见,本没什么要紧的。况且今早离家时他还答应过乐姐儿要陪她用午膳。

思及此,李郎栾道:“本王……”

秋韵姑姑笑道:“淑贵妃娘娘也在皇后娘娘宫中坐着呢,安王爷不如一道去给贵妃娘娘请个安吧。”

淑贵妃……

李朗栾的眼神柔和下来,他确实许久未曾见过自己的母妃了。上次见还是在正月十五的皇族家宴上,淑贵妃抱着乐姐儿逗了一会儿,就因为官家的到来而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凤藻宫里一如往日般安静祥和,秋韵姑姑直接将两人引进了殿内,里面皇后正坐在主位上跟淑贵妃说着话,见兄弟两来了连忙伸手让人过去。

李郎栾和李戚和循礼磕了头,皇后笑道:“快些起来,让母后瞧瞧。”

皇后坐直了身子,让两人靠近些,仔仔细细地瞧了半晌,才满意地点点头,道:“还好还好,这几日宫里宫外地跑,累坏了吧?不如……母后去找官家说说,让你们搬到昭和殿去住,彤彤和阮阮也带着孩子到宫里来,等忙过了这阵子你们再回去……”

李郎栾连忙推辞道:“乐姐儿还小,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父皇尚需静养,怕是不好将带她到宫里来……再说王府离皇宫也不远,儿臣和三弟多跑几趟就是,母后不必担忧。”

李戚和原想着自己和二哥要处理政事,若是能住在宫里自然要更方便一些。可一听到二哥提起乐姐儿,他便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家里的那个混世小魔王。

不过三岁就已经提前进入了人嫌狗厌的年纪,成天把府里搅和的鸡犬不宁不说,这方圆十里的人家见了他就没有不头疼的。

这要是带到宫里来……

打住!不能再想了!简直太可怕了!

李戚和生生打了个寒颤,立马附和道:“是啊是啊,辛夷那孩子也是调皮捣蛋的紧,在府里头闹腾就算了,怎好带到宫里来?”

皇后闻言轻笑:“孩子活泼些也没什么不好,本宫也有一段日子没见着乐姐儿和夷哥儿了,回头让彤彤和阮阮没事多带两个孩子到本宫和淑贵妃这坐坐。”

兄弟两轻声应下,淑贵妃合上茶盏,面上的冷漠之色因为李郎栾在场的缘故较平常削减不少,“皇后娘娘,臣妾有些乏了。”

“既乏了,便回去歇息吧。”说罢,皇后又转头对李郎栾道:“栾儿,送你母妃回去吧。”

李郎栾一愣,不过很快又反应过来,这应该是母妃和皇后娘娘提前说好了,给他们母子一个说话的机会。

从凤藻宫到淑湘殿的路不长不短,却足够他们母子两说几句体己话了。淑贵妃屏退身边的宫女,由李郎栾扶着,一步步走向淑湘殿。

他们绕过荷花塘时,淑贵妃的视线掠过其中鲜嫩的荷花苞,轻声道:“本宫年少时,最喜荷花。于是官家命人在淑湘殿附近种满了荷花。每至盛夏,满堂摇曳生姿,本宫只是看着便忍不住心生欢喜。”

“官家瞧见了,以为我是为这荷花欢喜。”淑贵妃跨过门槛,缓缓地道:“所以他每次来都会为我带一束荷花,时间久了,我也以为我是为这荷花欢喜。”

李郎栾静静地听着,他虽是由淑贵妃亲自带大的,但从他记事起,父皇就已经很少来淑湘殿了。

哪怕来了,也多数是为了看看自己,而不是为了母妃。他不是没有好奇过母妃和父皇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起初是不敢问,后来是觉得不必问。

帝王恩宠,向来浅薄,母妃都不再执着的事,他又何必深究。

淑贵妃依旧自顾自地回忆着,她断断续续地说着那些曾经,已经模糊的记忆让她时不时地更改着自己的措辞。

“我当时想着和官家很久很久的以后,久到我们满头白发,子孙满堂。”淑贵妃说到这时,脸上的冷漠之色已经尽数褪去,乌黑的眼眸里闪烁着星光。

“可……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官家变了。”淑贵妃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下去,因为淑湘殿已经近在眼前。

从头到尾,李郎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那些过去,他不曾参与过,也就谈不上怎么看。

李郎栾陪着淑贵妃用了午饭,又陪着她说了半晌的话才出了淑湘殿,走之前,淑贵妃突然道:“栾儿,莫要做让自己后悔之事。”

李郎栾隐约明白了淑贵妃的意思,抿了下薄唇道:“不至将来,何谈后悔?”

淑贵妃一愣,随即笑道:“也是,也是……你父皇他也……”后面的话被淑贵妃含在口中,囫囵地说了,叫人听不真切。

待李郎栾想问个清楚时,淑贵妃已经收起了那些若有似无的伤感,又细细地叮嘱了几句,才差人将他送至宫门外。

淑贵妃站在淑湘殿前看着李郎栾的身影消失在一个拐角,高大的红墙阻隔了她的视线。

她的贴身宫女岚烟轻声道:“娘娘,外头风大,咱们还是先进去吧。”

“岚烟,”淑贵妃一双凤眸不知何时盈满了泪水,豆大的泪珠缓缓落下,她却仍是笑着道:“我也以为我是为这荷花欢喜啊……”

曾几何时,她也以为自己有个能够相守一生的良人。那人能为她早早地去听香阁排队买最新的胭脂,能为她快马加鞭从南方寻来最甜的桂圆……

那是她的良人啊……

淑贵妃回想起那些曾经,遥远得就像是做了一场梦,她也问过岚烟,是她错了吗?不然她和官家怎么就能走到今日地步呢?

“这支簪子,还是我刚怀上栾哥儿的时候,官家给的。”淑贵妃手里握着官家送她的荷花玉簪,眼中满是柔情,“他跑遍了京都,找了最好的匠人打了这支簪子。”

她记得自己收到这支簪子时的满心欢喜,只是一支簪子,便哄得她一厢情愿地以为官家心里是有自己的。她日日戴着,心里想着自己和官家带着孩子在宫中四处玩耍的场景。

想着想着,她就生下了栾哥儿。官家抱着孩子一遍遍地问她累不累,说她辛苦了。

她初为人母,又有心爱之人陪在身边,虽然辛苦,到底是欣喜更多些。官家给他们的孩子起了名字,且几乎日日都来看他们母子。

那时的淑贵妃以为,天底下再没有比她更幸福的人了。殊不知,前朝宫外的动荡足以掀起轩然大波。

她的祖父作为三朝元老,睿智明断一生,教出了两代帝王,先皇更是极为仰仗这位老太傅。

他最先察觉到官家的心思,毫不犹豫地让族中子弟寻着机会放弃朝中权柄,辞官返乡。她的父亲也在祖父的催促下,以年事已高为由,匆匆辞官返乡,只来得及给宫中的她留下了一封家书。

家书是祖父亲笔所写,字字句句皆是叮嘱,让她莫要沉浸在帝王的恩宠之中,自古君王总薄情,江山情重,美人轻。

许是真的被那些年的情爱温存冲昏了头脑,她不管不顾地质问起官家,究竟是为什么要做到这般地步,她的母家为大玄江山倾尽心力,更为官家登基立下汗马功劳。

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

那日的争吵声夹杂着婴儿的啼哭声响彻了整个淑湘殿。淑贵妃已经不记得他们当时究竟说了些什么了,只记得官家冷冷地看着她,说:“朕是天子,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

“你不过是朕的妃子,有什么资格质问朕?淑贵妃,记住你的身份!”

那一刻,黄粱梦醒,万事皆空。什么恩爱不疑,前约旧盟,都是梦中人梦中说梦,不曾有一字是真。

上一章 祭天大典 惜年忆最新章节 下一章 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