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本书标签: 历史  军事  历史军事     

屈辱换来的和平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1918年10月底,蒙德罗斯

  土耳其和英国在土耳其蒙德罗斯签订停战协议,彻底结束两国间的交战状态,土耳其正式退出一战。协议的内容非常苛刻,它规定协约国部队可以进驻土耳其任何战略要地,可以占领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省的任何地方。

  其实对英国来说,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只是试探,土耳其能答应实在是意外之喜。这还要“归功于”土耳其的谈判代表,亲英派外交大臣拉乌夫。

  1918年下半年,中东

  随着各处战场频频失利,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暴露在协约国炮火之下。执政的土耳其青年党无力挽救危局,自行解体,让亲英派政客上台,以便跟协约国握手言和。拉乌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外交大臣的。

  拉乌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英国联络停火的事。但英土交战多年,正常的外交渠道已经断绝,拉乌夫只好找到级别最高的英国战俘——汤曾德将军,代替土耳其跟英国接触。汤曾德在土耳其生活两年多,受到各种优待,他从土耳其利益出发,跟英国提出,只要把英国占据的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交给土耳其,土国愿意让英土交战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自治。

  对英国守相劳合·乔治来说,和解也求之不得。德国还在西线挣扎,英国想在土耳其腾出手来,好集中对付德国。但英国的盟友法国和意大利,对汤曾德的条款不满意。他们想通过停火协议,获得进驻土耳其本土的权利。

  劳合·乔治也不同意汤曾德的条件,美索不达米亚已基本被英国占据,自然不愿意交出来。但法国和意大利进占土耳其本土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分了。劳合·乔治担心土耳其不答应,影响和谈进展。为早日停战,劳合·乔治授意谈判代表,如果土耳其觉得法意条件太苛刻,可以不必坚持,只考虑英国利益即可。

  英国的谈判代表,是地中海舰队司令考尔索普。汤曾德完成了基本的沟通工作,正式的谈判代表,则换成拉乌夫本人。

  考尔索普的策略是,先谈土耳其最容易接受的,英国的核心诉求和法意的苛刻条件,则等到谈判最后,拉乌夫疲惫不堪时再提出。

  所以考尔索普毫不着急,慢慢悠悠地朝前推进。最先提出的,是让土耳其开放海峡,或者撤销某些港口的驻军等条款,拉乌夫求和心切,零星提出些反对意见,被考尔索普驳回后,也未十分坚持。

  拖至黄昏,考尔索普才提出法意两国的苛刻条件:允许协约国进占土耳其的战略要地,任意占领东部的亚美尼亚省。拉乌夫提出抗议,考尔索普却故作毫不在意地解释说,只占领战略要地,不是任何地区都占领,而且只在特殊情况下进占,比如发生武装冲突这样的暴乱事件。

  拉乌夫早年曾在英国接受军事训练,对英国的“绅士风度”印象很深。所以他相信,考尔索普这么说,英国定会这么做。而且考尔索普云淡风轻地解释,也像在谈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这让他确信,这条内容确实没那么严重。从早上谈到黄昏,他也累了,所以没有继续反抗。连劳合·乔治都觉得过分的条款,拉乌夫竟很快答应了。

  考尔索普最后才提出英国的核心诉求: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等地,残存的土耳其军队,要无条件地跟英国投降。这等于让土耳其彻底放弃这些领土,但拉乌夫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反驳。所以仅一天,《蒙德罗斯停战协议》的所有条款,就全部敲定。

  拉乌夫提出,要将条款发回伊斯坦布尔,政府确认后再签字。但考尔索普怕夜长梦多,就吓唬他说,拖得越久,谈判中断的可能性就越大,伊斯坦布尔就可能被英军攻陷。拉乌夫无奈,在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而协议的最终解释权在协约国手里,法国在没有暴乱发生的情况下进驻亚美尼亚,英国授权希腊进驻西部城市伊兹密尔,按照考尔索普的解释,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但土耳其毫无应对之法。

  以拉乌夫为代表的土耳其新政府,摄于协约国的威势,无力在谈判时为土耳其争取利益。在他们手里,土耳其必然被瓜分。

上一章 圣城不再有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现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