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本书标签: 历史  军事  历史军事     

现代的开端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1920年4月,安卡拉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召开,凯末尔被选为议长。凯末尔宣布,大国民议会开始取代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政府,成为土耳其最高代表。

  凯末尔一直不满意土耳其政府讨好协约国的政策,但开始并没有下定决心站在它的对立面。

  当时的土耳其政府,是在亲德国的土耳其青年党政府解散后,建立的亲协约国新政府。新政府为清洗土耳其青年党人,也为讨好协约国,设立军事法庭,大规模逮捕和审判土耳其青年党中的亲德份子。

  但凯末尔虽然是土耳其青年党成员,但跟当时的核心人物——战争大臣恩维尔等,关系并不亲密,也反对他们的亲德政策,所以不但未被逮捕,还被吸纳进新政府战争部任职。

  但凯末尔的老朋友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数百人经过审判,被判死刑或者监禁。一些朋友为躲避审判,逃至东北内陆地区。他们逃跑时劝凯末尔说,新政府对协约国言听计从,停战协议严重损害土耳其利益,不如一起逃到东部,组建反政府政权。凯末尔虽然认同他们的说法,但考虑到议会中还有些爱国人士,说不定联合他们也能有所作为,就没跟老朋友们一起离开。

  但新政府的不作为,让凯末尔越来越失望。协约国根据停战协议占领土耳其,完全不顾及土耳其人的感情,新政府竟无能为力。

  首先是法国,他们觊觎土耳其东部的亚美尼亚省,通过协议获得进驻特权。但法国在土耳其军队不够,执行进驻任务的,竟是法国豢养的亚美尼亚军团。但亚美尼亚人是土耳其土的分离分子,一战爆发后,他们想借助协约国的力量从土耳其独立,就跟英俄等国联络,提供不利于土耳其的军事情报,被当时的政府驱逐出境。

  这批亚美尼亚人被驱逐后,在法国培养下接受军事训练,希望将来报复土耳其。所以法国派他们进驻亚美尼亚省后,他们开始对那里的土耳其人实施暴政,武装侵袭、抢劫、谋杀等……无恶不作。

  除了法国,英国也放任希腊在土耳其西部伊兹密尔登陆。以伊兹密尔为代表的土耳其沿海城市,住着上百万希腊人,他们一直希望脱离土耳其,加入希腊治下。

  一战开始后,英国为了拉希腊加入协约国,许诺将伊兹密尔划拨希腊。所以停战协议签订后,希腊第一时间派驻军队进驻伊兹密尔。该地土耳其人抗议,双方发生冲突,三四百土耳其人被打死。

  凯末尔跟议会中的爱国人士非常愤怒,呼吁政府对协约国提出抗议,但政府担心抗议会惹恼协约国,所以不但未提出反对意见,还担心伊兹密尔的矛盾,会触发其他城市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的冲突,派凯末尔去解除当地土耳其人的武装。

  凯末尔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后,并没有去执行政府的命令。而是跟之前逃离伊斯坦布尔的老朋友一起,在东部安卡拉附近,建立临时政权。他们利用当地军队,控制全部电报系统,并通电各地,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反抗土耳其政府和协约国势力。

  最先响应凯末尔的,竟是土耳其政府外交大臣拉乌夫。拉乌夫曾代表土耳其跟英国签订《蒙德罗斯停战协议》,英国在签约时对拉乌夫许诺,不发生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占领土耳其城市,事后却统统反悔,拉乌夫因此备受指责。他为欺骗和耻辱复仇,与凯末尔私下会面,起草《民族公约》,发誓反对亚美尼亚在法国主导下独立,也反对希腊人分裂伊兹密尔。

  随后,拉乌夫回到伊斯坦布尔,联合议会中的爱国人士,通过《民族公约》,使其成为合法的土耳其纲领。土耳其政府在协约国压力下,强行解散议会,然后大规模逮捕议会中的爱国人士。拉乌夫率众逃至安卡拉,与凯末尔汇合,召开大国民议会,用来取代伊斯坦布尔议会。

  伊斯坦布尔政府以叛国罪将凯末尔等告上军事法庭,并判处死刑。当然,这个判决只是口头的,无法真正执行。此后,凯末尔以议长的身份,领导反政府政权,组织军队,与亚美尼亚军团进行斗争。

  凯末尔领导的抗议活动让英国很没面子,英国守相劳合·乔治推动协约国通过《色佛尔条约》,明确提出跟凯末尔《民族公约》相反的主张,即推动亚美尼亚独立,将伊兹密尔拨给希腊。随后,英国和希腊派驻十余万军队进入土耳其,打算消灭凯末尔政权,强行推动《色佛尔条约》执行。

  凯末尔也率领他的新政权,开启了土耳其独立之路。

  凯末尔组织的大国民议会,是土耳其共和国的雏形,从此,土耳其统治权从伊斯坦布尔,转移到了安卡拉。

上一章 屈辱换来的和平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废墟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