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三国:隔世知襟怀
本书标签: 古代  三国  三国同人   

参读《后汉书》:孝献帝纪(上)

三国:隔世知襟怀

(上)

不同于诸葛亮、曹操、周瑜这些我一眼喜欢上的人物,关注刘协的历程有不少故事和感受可以讲,所以参读系列里专门为伯和开了上下篇。

本篇暂时没有涉及到关于正史刘协生平的讨论,大概可以看作一步步喜欢上刘协这个人物的历程,以及没有读正史之前对他形象的个人观感与分析,简称:论我如何成为协推。

此前对于献帝的了解,实际上仅限于“挟天子以令诸侯”里那位天子而已。毕竟在那个群雄并起、豪杰辈出的乱世,一个君主是十分无奈与无能为力的;自然,在成为曹操的傀儡后他更不可能有多少功绩,因而只能成为后世眼中可有可无的存在。

开始关注献帝——还是称呼他为刘协吧,始于小时候读的第一部三国相关漫画《萌三国》。当然,漫画里的事情通常是艺术加工过的,我不会了解到太多真实的他。到后来读《三国演义》,渐渐知晓了更多有关他的事——例如被迫登临帝位,血书衣带诏,与伏后之死。演义中对他的描写并不多,但罗老的笔力足以让我对他有颇为深刻的印象。然而真正决定深入些了解他,是由于偶然听到的一首歌《如此君臣》。歌曲唱的正是曹操与刘协这对关系复杂的君臣,歌词写尽了一位君主在成为笼中燕雀后几欲兴复祖业却屡遭挫败的悔恨与悲恸,摘选部分如下:

欲效光武才略 中兴复汉祚

笼中燕雀奈若何

衣带血诏难落

恣狂十二旒 公卿拜魏王

天子坐明堂 无人问汉皇

血祸更出 中兴事 鲜克有终

枉然垂泪问郗公

何以大道不通

举朝皆忠贞 惟朕躬昏昏

既天厌汉德 当法尧禅舜

玺印授贼臣 三辞三让 真圣人

愧祖业 无面目 过洛城

MV中截取了老三国中刘协出场的几个片段,老艺术家功力深厚,简直做到了把电视剧中发生的一幕幕镌入脑海中——刘协以血书诏时眼神的坚毅果决,与伏寿哭诉汉室式微时的痛彻心扉……一曲唱毕,心下着实深深被震撼,社稷颓靡、世乱时危之痛,没有人比君主更能切身体味……忍不住在老三国里寻找其他刘协相关的片段,想再多了解他一些。

刘协在老三国出场分为三个年龄段。

幼年期是董太后、何皇后之争到董卓乱政期间,这个时候的刘协还未经历世事难料,还可以与兄长刘辩牵手嬉笑——尽管何皇后与董太后都对此不怎么满意。印象很深的是董太后为汉灵帝祈福时,刘协站在她身侧,字字清晰地道出自己的志向:

“我一定要当个好皇帝。”

当个好皇帝,是一个皇子应有的志向,也是刘协本该可以达成的理想。

然而,世事变故来得突然。不久何进被杀,宫廷大乱,再然后迎来董卓乱政。董卓倨傲地迎接刘辩与刘协时,时年九岁的刘协就敢与董卓不卑不亢地对话,早早显露出帝王风范。董卓大概觉得他天资聪颖,然后竟然就逼死了少帝刘辩,再逼刘协即皇帝位。刘协在董卓挟持之下很久不得主政,好不容易迎来父仇者吕布,又很快被李傕郭汜挟持了去。再等到曹操迎奉天子,却没想到曹操成了挟持他的人里最有名的一个。

个人认为这里老三国拍摄的许田围猎非常精彩。此时刘协来到青年时期,是对刘协政治被动的明显暗示,也是对曹操野心的极致展示。简单概括几个在意的细节就是:曹操让刘协射鹿,刘协几箭不中,曹操意味不明地笑笑(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嘲笑)。刘协愠怒,道“卿何不射之”。曹操就要拿弓射鹿,但刘备给的弓他还偏不要,定要拿刘协的——也就是皇帝的宝雕弓和金鈚箭。刘协也只能给他。曹操一箭中的,鹿应声倒地。后面曹操转头就走,弓箭都没有还给刘协。可以说,这是对君主极度的不尊重了。

关于这里,我比较信服的说法是:“鹿”即是政权,刘协与曹操的对比,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刘协失去实权而曹操夺权的事实。当然,这还只是曹操迫害的开始。

再说到刘协受尽磋磨的晚年,出现在“曹丕篡汉”这一集。曹丕称帝,当然意味着他登临权力顶峰,但也意味着泱泱大汉亡于献帝之手。这一集中,献帝对于禅位曹丕的态度变化,是很耐人寻味的。一开始,群臣争相劝献帝禅让时,搬出了天降异象之类的种种理由,献帝当然不会同意。群臣一次次表奏,甚至在朝堂上声讨,甚至一拥而上去献帝座前逼迫,试问此时的刘协哪里还有一个君主的威严?

举朝皆忠贞 惟朕躬昏昏

既天厌汉德 当法尧禅舜

玺印授贼臣 三辞三让 真圣人

愧祖业 无面目 过洛城 ———《如此君臣》

这一集着实是越看越心痛,听献帝声泪俱下一叹“朕虽不才,无有过失”,听禅位诏书一句“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看刘协遭狗仗人势之人威逼,终泪眼婆娑一言:“幸留残喘,以终天年。”

最终,刘协禅位与曹丕,受封山阳公,青龙二年逝于山阳。

大略看过央三刘协相关的所有片段,犹深觉为之痛心。英雄的落幕,是带着遗憾的,但是后人会给他们弥补鲜花与美谈;而更多的是没有那么闪耀的、相比之下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憾悔,只是最终被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悄无声息地消弭。

开始关注刘协这样一位在汉末三国那个时代并无多少人称道的人的原因,和我喜欢其他任何一位三国人物的原因都是截然不同的。

也许是因为,在群星璀璨之中,他更像一个相对平凡、才略并不那么出众的人,可他也有自己的追求与坚持,也有自己的果敢与抉择,也遭受了挫败与折磨,让我看到了“普通人”面对现实更真实的样子。或许他失败了,败于终未兴复汉室;可他也是成功的,在暮年终于远离了权力纠集的深渊,归于山阳安度余生,这是那个年代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他的经历也算是对我这样追逐梦想的普通人的一点点激励吧。人一生不可能无憾无悔,会遭受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冲击,会被迫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现实,但可贵的是敢于继续为理想拼搏。

也许追逐理想不一定会获得成功,但努力过的人会各得其所。

上一章 参读《后汉书》:孝献帝纪(下) 三国:隔世知襟怀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对同好问题的一点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