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唐玄宗与杨贵妃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想说爱你不容易

唐玄宗与杨贵妃

杨贵妃到底是怎么样来到唐玄宗身边,拥有了这么一个贵妃的身份了呢?好多人马上就联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开头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诗听起来像是一个正常版本的灰姑娘的故事,一个叫姓杨的小女孩因为天生丽质被皇帝给看上了,选入后宫,从此大富大贵。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杨贵妃进入唐玄宗后宫的时候,早就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一个小媳妇儿了,而且她的丈夫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亲生儿子,寿王李瑁。那么,儿子的妃子怎么会转到爸爸的门下呀。只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咱们还得先来交代一下杨贵妃的基本身世。杨贵妃是一个什么人呢?根据《明皇杂录》的记载,她的小名叫玉环,杨玉环。出生于弘农杨氏家族。和隋朝王室那都算是远亲了,不过虽然祖上比较显赫,到他爸爸这一辈已经衰落下来了。杨玉环的爸爸名字叫做杨玄琰,当时担任七品的蜀州司户。爸爸在蜀地做官,所以小小的杨玉环就诞生在四川,这个川妹子。这个杨玉环是杨玄琰小女儿,在杨玉环上头还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这三个姐姐长得一个比一个漂亮,所以当时杨玉环看起来也没那么出彩。按照一般的想象,这个杨四小姐命运平常得很。可是我们也知道,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变故所构成的,就在杨玉环差不多十岁那年,第一个变故出现了,家庭变故。他的父母亲双双去世。父母都死了,她怎么办呢?他有一个叔叔叫杨玄王璬就收养了杨玉环,那么这个叔叔在洛阳当着一个也是七品小官,杨玉环就跟着叔叔从四川来到了洛阳。听起来这个故事挺悲惨的,父母双亡,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其实真实情况没有那么悲惨,为什么?因为当时他的叔叔杨玄璬自己并没有子女,所以对杨玉环也是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唱歌跳舞,玩各种乐器,也是娇养着长大。这是一回事,另外,我们也知道洛阳是什么地方,那是东都,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达官贵人经常都能看见,那见的世面可比在四川大多了。就是在洛阳这一方宝地。杨玉环已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机,就在这儿,她嫁给了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从一个七品官的小女儿变成了寿王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唐玄宗不是在开元二十二年到开元二十四年最后一次驾临东都洛阳吗?就是在这一次到洛阳的过程中,就把武惠妃的一双儿女婚事给解决了。先不是咸宜公主嫁给了杨洄吗?咸宜公主出嫁以后,马上,寿王李瑁选妃的事情就提上议事日程了。我们知道这个寿王不是一般人,他是武惠妃的儿子,所以从小就是宠冠诸王,而且这时候武惠妃正琢磨着给他谋一个太子的位置呢,而且在当时看来,胜算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所以说起来是选一个王妃,实际上是给太子选妃的规格也差不多,绝对是千里挑一,优中优选。那优中选优怎么就会选到杨玉环头上呢?杨玉环有两个优点

第一,漂亮。杨玉环长得非常漂亮,漂亮到什么程度呢?《唐大诏令集·册寿王杨妃文》这一篇文章里说她是“含章秀出”。那么,《新唐书·杨贵妃传》则说她是“资质天挺”。这两个形容词都是好词,可是也都是那种有点陈词滥调的形容词,我们看见中国古代这样的形容词,往往找不到感觉,不知道这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漂亮。那好,我们就讲两个感性的例子,让大家体会一下杨玉环到底怎么个美法?第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环肥燕瘦”的这个说法,杨玉环是那种比较丰满的美,丰满到什么程度呢?不信大家回去上上网,网上讲她是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这个数据我是绝对不知道从哪来的,不过在《杨太真外传》里头,这是一本野史啊,倒是真的记载了一个杨玉环丰满的故事。说杨玉环(后来她已经当贵妃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唐玄宗两个人一块翻闲书,就翻到《赵飞燕外传》看到赵飞燕是个什么故事呢?说汉成帝给赵飞燕造了一个七宝避风台,因为赵飞燕长得瘦,汉成帝怕一阵大风把赵飞燕给刮跑了,所以造了个避风台,看到这儿,唐玄宗就跟杨贵妃开玩笑了说:“尔则任吹多少”你不怕吹走,任尔东西南北风,吹不跑。那么一听这个故事就知道了,确实比较丰满,不过我们也清楚这个丰满绝不是像我们今天说的臃肿,而是《旧唐书·杨贵妃传》所记载的“丰艳”,就像一朵牡丹花一样,雍容华贵。

杨贵妃除了长得丰满,身上还散发着一种自然的香气,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讲了这么一件事“贵妃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开元天宝遗事》)”贵说杨贵妃的汗和我们一般人的汗不一样,他的汗是红色的。而且还很有质地感。如果你用帕子去擦一下的话,会出现一种桃红色的印记,而且还散发着香味,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香妃。

第二,出身好。说到这儿,就有人提出疑问了,她爸爸不就是七品芝麻官吗?有什么好出身的,她爸爸她养父官职不大,但是弘农杨氏这个门第好,我们知道当时是给寿王选妃,寿王的妈是武惠妃,而武家和杨家那是有世代通婚的传统。比方说,当年武则天的母亲不就是杨夫人吗?这杨氏一门在武周时代一直是被人高看的,你看现在武惠妃给女儿咸宜公主选婿,选驸马,不是也选了杨家的杨洄吗?现在给儿子选妃,她还是倾向于从弘农杨氏的姑娘。那你看人家杨玉环长得又漂亮,又出生于弘农杨氏,这两个优点凑到一块,那不就在众多佳丽之中脱颖而出,麻雀变凤凰吗?就在开元二十三年的年底,杨玉环和寿王李瑁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一年,两个人都是十七岁。这对小夫妻一结婚了,他们般配不般配啊?应该说是无比般配。寿王李瑁那是武惠妃的儿子,根据史书记载,武惠妃的小孩基因优秀,所以个个长得都漂亮,是这种儒雅俊美型,杨贵妃像一只初开的牡丹一样娇艳,这两个人在一块儿,从外形上来讲,不就是偶像剧的主角吗?俊男靓女。

杨玉环和李瑁的结合,用一句俗话说,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但是生活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变故,就在他们结婚五年以后,这对小夫妻就劳燕分飞了。而劳燕分飞的原因居然是杨玉环被寿王李瑁的父亲唐玄宗给看中了,在任何年代,公公看中儿媳妇都是人伦丑事。那么,唐玄宗作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这件事的直接原因说起来就是武惠妃死了,武惠妃为了给寿王李瑁求一个太子的位置,不惜陷害人家前太子李瑛的兄弟,但是她自己的精神压力太大,在三个人死了之后,她也就病死了。她这么一病死,唐玄宗受到了的打击太大,因为武惠妃陪伴唐玄宗已经二十多年了,早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一下子这个人没了,唐玄宗就觉得身边空下来了。而且我们要知道,武惠妃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开元二十五年年底了,当时唐玄宗在政治上已经懈怠了,在政治上无所追求,生活伴侣又忽然丧失,这个时候人的内心寂寞感就会格外强烈,没有寄托。怎么办呢?第一个选择肯定是在后宫里找一个接班人。这个按道理讲应该好找,因为我们都知道后宫佳丽三千人,千里挑一还挑不出一个美人来?!理论上这个事情很好办,可是一实践起来发现太难了,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你对这个人没有感情,两个人没有缘分的话,即使西施出现在你眼前,你也会觉得不过尔尔。唐玄宗当时就是一个心情,眼看着后宫美女一个一个从面前走过,觉得谁都不好,他挑不着一个武惠妃的接班人怎么办呢?就搞一些荒唐的游戏,填补一下内心的空白吧!他都搞什么荒唐事情呢?比方说百花盛开的时候,他就让那些妃子们每个人在鬓边插一只鲜花,都插好了,院子里站好了,唐玄宗自己站在台阶上,手捏一只粉蝶,然后一撒手,粉蝶纷飞,落在哪个妃子头上,他就去临幸哪个妃子。那当然,我们也都知道,不是每个季节都会有花开的,古代还没有现在这种温室大棚,没有花的时候怎么办呢?唐玄宗还有别的损招呢。他让妃子之间赌金钱,谁赌赢了他就去临幸谁?可是这个事情看起来生活蛮热闹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种荒唐的做法只能起一段意识的麻醉作用,它是不能真的填补感情空白的,相反有的时候生活越喧闹,你的内心会越寂寞。唐玄宗当时就是这个感觉,所以人也就没精神了,慢慢地憔悴了。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份,唐玄宗这种郁闷的精神状态才终于告一段落了,重新恢复了青春生活的那种姿态,因为就在这个时刻,杨玉环出现在他的眼里和心里。怎么回事呢?杨玉环怎么出现在他心里的呀?按照《长恨歌传》的说法,杨玉环是大宦官高力士淘宝淘来的,一淘淘到寿王宅里了,一看杨玉环,好了,就是她了。然后就把这个杨玉环推荐给唐玄宗。好多人都是这么说的,是不是真的呀?我觉得这事虽然也是有这么一个《长恨歌传》做背景,民间流传也很广,但是应该不是真的,应该是后来人栽赃陷害高力士的,为什么呀?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高力士没那么大胆子。要知道,高力士是一个宦官不假,给皇帝选妃也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如果人家皇帝没有暗示的话,哪一个人敢跟人家当公公的讲“我觉得你儿媳妇挺适合你的。”你有几个脑袋呀?人家这个当公公的万一是一个正人君子,你想怎么着啊?所以我觉得高力士是个谨慎的人,他胆子没有这么大。

第二个理由,高力士的心没那么黑。我们要知道,高力士和武家的渊源是很深的,他出生于武则天的宫廷里头,后来又是靠了武三思才重新回到宫廷。虽然说跟武惠妃之间倒没有这种什么知恩图报的关系,但是跟武惠妃也从来没有什么过节。当然有人说,不是高力士撺掇唐玄宗最后不选寿王李瑁,而选了别人当太子吗?这个事情不假,可是我们当时就已经说了,高力士那样做是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考虑,绝对不是跟武惠妃母子有什么私人恩怨。可是不管怎么说?他在这件事上已经做得有点对不起人家,他现在怎么还会恶意到一定要搞到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就凭高力士的做人态度,他和武家的这种复杂的渊源关系,他也不会这么干,他也没有那么心狠手辣。

第三个理由,我觉得就更有说服力了。这杨玉环跟唐玄宗是什么关系呀?他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当了好几年的儿媳妇,那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样子是清楚得很,哪还用得着高力士再去给他发现什么新大陆啊?

所以这样看来,所谓高力士淘宝说不能成立,那既然杨玉环不是高力士淘来的,她又是怎么来到唐玄宗身边的?

我觉得这件事肯定跟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份,唐玄宗到骊山泡温泉有关系。咱们都知道到骊山去泡温泉,但是唐朝皇帝非常喜欢的果冻,也是冬天的固定节目。而且每次去骊山都绝不是皇帝一个人去,而是把王子王孙内外命妇都算带进去。都这是在一个家族的大联欢,那既然是大家带着一起去放松泡温泉,自然这个规矩就不像在真正的宫廷里那么多。大家彼此相处的状态就比较自然,比较轻松。另外,我们也知道,泡温泉就是为了舒筋活血,所以一个美人如果泡了温泉以后,保证会显得更加娇艳。所以我觉得恐怕就是在这次集体泡温泉的过程中,这唐玄宗也不知道哪根筋了抽一下子就发现了杨贵妃的魅力,虽说这个儿媳妇儿天天见,但是就这么一下子有他这么回眸一笑百媚生马上就觉得自己这六宫粉黛无颜色了。这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写的吗?“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虽然说泡温泉是在冬天,不是在春天,是冬寒,不是春寒,但是基本状态还是差不多的。那么,在温泉这重新找回了心跳的感觉,对于唐玄宗来讲,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这个快乐也有麻烦,你有什么麻烦呢?人家杨玉环当时的身份毕竟还是寿王妃呀,那是自己的儿媳妇,一个公公要把儿媳妇儿搬进后宫里,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件丑事儿。怎么样才能够掩盖一下这件丑事儿呢?这一点,李唐皇室的人可是太有经验了,当年,唐高宗想娶老爸的妃子武则天不是先请武则天到尼姑庵里过渡了一阵子吗?这个经验很好,可以继续使用,只不过那的时候,佛教挺发达的,武则天自己又信佛,所以到尼姑庵去,可是现在唐玄宗时代,道教火起来了,唐玄宗整天听见了老祖宗太上老君给他递条子,给他喊话。反正是老有这样事情,所以就不要再当尼姑了,改当女道士吧!这样不就可以脱胎换骨,跟寿王断绝关系了吗?有一种新的身份,这个主意是不错,他也有难度,难度在哪儿呢?你说好好的一个寿王妃,你让人家当女道士,总得有个说法,一个人为什么就要出家呢?得找个理由。这理由怎么找啊?唐玄宗刚利用完宗教,又开始利用孝道,他对杨玉环产生心跳的感觉,是在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份,过年来不就是开元二十九年了吗?开元二十九年是唐玄宗母亲窦太后逝世五十周年的纪念,唐玄宗是个大孝子,当了皇帝之后,每年的正月初二都要祭祀自己的母亲,现在都五十周年了,更应该做得规模大一点,可是这一年轮到真要祭祀,这一天正月初二,唐玄宗是怎么也悲痛不起来?相反,他还只想笑。为什么呀?因为就是这次祭祀活动,让他解决一个大难题了,也就在这次祭祀之前,他刚刚颁布了一道敕文,叫做《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这个敕文就保存在《唐大诏令》里,是这样写的“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丧,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情,宜度为女道士。(《唐大诏令集》)”妇女要是讲修行,这事是很少见的,可是这么罕见的事情,人家寿王妃杨氏做到了,杨氏素来就好道,虽然已经做了妃子,但是不爱慕现实的荣华富贵,非要去清修,正好赶上窦太后的忌辰,杨妃又是素来有孝心的人,她就请求把自己度为女道士,给死去的太后追福。这是一种很高雅的志向,我们不能够违抗这个人的志向,所以就特下至敕文《度杨妃为女道士》。一看这问题不都解决了吗?杨玉环自愿放弃王妃的身份来给她的婆婆追福,这不就等于和寿王彻底脱离关系了吗?大家一听,这肯定是假的,杨玉环怎么会那样做呀?她不是自愿的,是我们现在网上所说的被迫。那么,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到开元二十九年一月,两个月时间,谁有本事让他自愿成为女道士?我觉得既然我们民间都认为高力士在发挥作用,既然《长恨过传》里头,也提到高力士在这里面曾经有过影响,那这个影响可能确确实实是由高力士施加的,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为高力士的身份就是宦官,既然皇帝本人已经看中杨玉环了,那他只能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把后续工作做好。所以我想,从温泉回来之后,高力士就大驾光临寿王府了,跟寿王讲:“陛下看中玉环了,你要懂事儿。”那我们知道高力士这句话可是很有分量的,高力士本身就已经很有分量了,更加要命的是人家高力士跟寿王说这句话可不是代表自己的,那是代表皇帝来说的。你寿王也好,你寿王妃也罢,谁敢真正跟皇帝说一个“不”字呢?所以寿王也是只能接受了,忍痛割爱了。说到这里,我们对寿王真是充满了同情,不光是寿王很可怜,其实我们要知道,杨玉环也是很可怜的。你想想,杨玉环当初嫁给寿王的时候,肯定觉得寿王妃已经是他人生的顶点了,就算当时武惠妃正在给寿王谋太子之位,她可能也暗中设想过自己以后,可能当皇太子妃,乃至于皇后。但是那都是建立在寿王步步高升的基础之上。可是现在,寿王没升上去,她倒升上去,升到皇帝身边了,这不是命运跟小夫妻开了一个大玩笑吗?杨玉环毕竟跟寿王李瑁做了五年的结发夫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她也不见得这么真的愿意以追随皇帝,可是他也没有办法。

我们当然知道杨玉环当女道士也只是掩人耳目,她怎么会真的去修行呢?可是即使掩人耳目,开始也做的基本模样。但所以当女道士之后,杨玉环还确实起了一个道号就叫太真。“太真”在当时不是一个什么标新立异的称号,还是挺普通的,可是自从杨玉环叫杨太真之后,这就成了她的专属名号了,你看从唐朝一直到现在,女道士中绝对再没有叫“太真”的了。有了这个杨太真了,那她也得有个道观,她的道观就叫太真观,这太真观不在长安城的任何一个地方,因为它就在宫里头,这样往来不才方便吗?可是即使是在宫里头建一个道观,这个道观毕竟还是一个有形的,一个实体性的东西。唐玄宗觉得还是有障碍,热恋之中的人二十四小时在一起都嫌不够,老觉得这个道观碍事儿,这个道姑的身份也碍事,怎么办呢?到开元二十九年的十一月,也就是唐玄宗看中杨贵妃一年之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唐玄宗又一次带着大队人马去骊山泡温泉去了,当然,随行人员之中有女道士杨太真。回来之后,杨太真就直接住进宫里头了,道姑的这身冠带也都不要了。那么,她住进宫里,唐玄宗当然是开心得很呢,可是底下的人为难,你说管这个杨太真叫什么呢?你叫妃子吧,又不是。叫太真道长,这不是损人家吗?怎么叫的适合呢?很为难,不过我们也知道人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底下人为难一阵子之后就创造出了一个合适的称号来,管她叫“娘子”。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呀?这是民间借用过来的,宫里头是绝对没有娘子这个称号的,但是民间有。我们看戏都知道古代管丈夫叫相公,管太太叫娘子。好了,宫里人从此就管这个杨太真叫娘子,这个称号发明得好不好啊?太好了。首先,这就等于承认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夫妻关系了,另外,这个身份是从民间借来的,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有一种特别的俏皮感。那到这一步,实际上杨玉环的身份也就已经和当年的武惠妃一样了,也是比照皇后来设置他的待遇。武惠妃在唐玄宗心中的那一页终于翻过去了,说到这儿,我们也真是觉得武惠妃在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当年是给儿子挑选媳妇,没想到最后挑来了自己的接班人。这叫世事无常。可是尽管在宫里待遇上已经跟皇后差不多了,杨玉环毕竟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分。这地下夫妻不能总当下去,老是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怎么办呢?到天宝四载的时候,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天宝四载的七月二十六日,唐玄宗就给儿子寿王李瑁重新娶了一个妃子,娶的是京兆韦氏的女儿,也是高明大族,和寿王也很般配。这婚姻就被一笔勾销了,寿王娶了媳妇十天之后,天宝四载的八月初六,唐玄宗正式册立杨太真为杨贵妃。从此,杨贵妃这个身份闪亮登场,你看父子两个人一前一后办喜事,真是又庆幸,又荒唐。不过更有趣的事情还在后头,当年把杨玉环册立为寿王妃的时候,他的身份写的是杨玄璬之长女,现在册立她为贵妃了,你这要风筝,他的父母这杨玄璬就消失了。相反,她的生父死去很久的杨玄琰就出场了,虽然死了这么久了,但是把它赠为太尉,齐国公,杨玄琰生前只是个七品芝麻官,死后因为女儿大红大紫了。那为什么这时候不提人家养父杨玄璬,又把生父玄琰给拉出来了,这不是杨贵妃对养父薄情的,这是遮丑的需要,等于做了一个文字游戏,寿王李瑁当年娶的是杨玄璬的大女儿,如今他爸爸唐玄宗册立的是杨玄琰的小女儿,这看起来都像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重身份罢了。

那么,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这样以父纳子妻的方式出场了,我们应该怎么样评价这段不伦之恋呢?

第一,我们要清楚,唐玄宗之所以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受了胡人风气的影响。我们知道,在李唐王朝建立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长达好几百年的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中原深受胡风的影响。而在北方少数民族之中,父纳子妻,子纳父妾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这是比较适应于他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时代的大背景。那在从李唐皇室自己的这个家族史上来看他们家本身不就有鲜卑族血统吗?所以接受起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来也更加容易,这就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好大程度上和中原的传统显得不那么吻合。

第二,我们一定要说所谓的李杨之恋开始时一点都不光彩,是专制皇权荒淫无道的集中体现。一个父亲凭借手中的专制权力强夺子妻,这无论如何是要受到批判,事实上,不光我们在批判,唐朝人就在批判了。唐朝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龙池》是这样写的“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沉醉寿王醒。”唐玄宗在龙池这举行家宴,因为是家宴,所以屏风敞开了,儿女和妃子都可以互相看得见。宴席之中,唐玄宗还特地的打羯鼓助兴,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一直闹到半夜才收场。曲终人散之后,没有心事的薛王是沉沉睡去了,可是因为看见了自己的前妻而满腹心酸的寿王却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这就叫做“薛王沉醉寿王醒”,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

第三,李杨的爱情虽然起步于强权,但是从宫里的人都管这个贵妃叫娘子,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能会隐约察觉他们之间的感情,在逐步地发展之中。

那么这段感情,是否能摆脱强权的影响而走上真正爱情的轨道呢?

上一章 繁花似锦的天宝年代 唐玄宗与杨贵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相爱容易相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