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明清史杂谈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清】对于《四库全书》的看法

明清史杂谈

清朝对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有功有过的。

要说功,《四库全书》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丛书,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共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规模亘古未有,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并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所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善本,如宋元刻本或旧抄本;还有不少是已失传很久的书籍,在修书时重新发现的;也有的是从古书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有385种。

《四库全书》保存中国历代不少接近失传的典籍,并校正典籍中的讹误脱漏。虽然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是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就算是毁掉经典的四库全书,体量还是明代《永乐大典》两倍多,而且抄了七部。

学者的正面评价:

国学大师季羡林:嘉惠学林,功在千秋。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哲学家张岱年:传世藏书,华夏国宝。

华中师大罗家祥:《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杰作,一直被学界誉为东方文化的金字塔。

史学家龚书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人保留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书籍和资料。

《解放军报》:《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

论《四库全书》的过,也有不少,就如同修书期间同时抽毁及禁制一些书籍。

清代统治者非常尊崇儒家文化,把一些关于儒家的记载几乎放在了首位,因此《四库全书》的内容有着很强烈的儒家文化色彩。

但过分尊崇儒家文化,导致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

其次,由于文化背景、民族身份和性格秉性不同,《四库全书》凡属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有碍政治稳定和封建统治的文字全部删去、概不存留,相对 明代《永乐大典》,它涉及的类别少。

并且,《四库全书》也导致了很多古籍被毁和篡改,这让我们无法了解真正的历史,所以《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带有“美化”、“丑化”、“掩盖”、“篡改”、“编造”的成分。

学者负面评价:

费正清: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他们出善价收集珍本,甚至挨家挨户搜寻。该禁的图书是研究军事或边务的著作以及有反夷狄之说的评议,还有就是那些颂扬明朝的作品。……正如L. C. 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

鲁迅在批评明清和民国文人时表示:“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民国)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著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上一章 【杂】关于饥饿盛世,康乾盛世,古代盛世 明清史杂谈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明】明朝大饥荒详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