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明清史杂谈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杂】关于饥饿盛世,康乾盛世,古代盛世

明清史杂谈

古代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几乎都是饥饿的盛世,古代盛世的标准并不是0饥饿,就连开元盛世都有饿肚子的,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放到现如今,几乎可以用不值得一提来形容。

当然,康乾盛世也并不是基于番薯基础上的盛世——根据相关专家考据,至少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小麦,番薯、玉米种植比例很低,并不足以成为老百姓的口粮。

按照古代观念来看,有对外武功,而且人口增加,社会主体平稳,这些都是盛世的标准。

拿最近这几十年对比,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达到基本温饱,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才不再对我国援助粮食,所以三百年前的清朝有饥荒有什么奇怪?

虽然英国使团来华看到了“卖儿卖女”的场面,但其实本身在乾隆后期康乾盛世确实衰落了,已经不能称作“盛世”了,而英国正是在乾隆后期访问的中国,他们看到的正好是清朝问题开始不断突出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曾经鼎盛的清朝。

并且英国使团对于清朝的评价是有正有负,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1793 年乾隆英使觐见记》:“臂力和其活泼之精神,合力舁之,自船至栈,直行不息,而观其神情又异常欣喜,初不若有人驱之迫之者。此或中国政体之完备,及人民天赋之独厚使然,非他国所能及也。”

《1793 年乾隆英使觐见记》:“中国人民极有礼法,虽人众拥挤而秩序 井然,不与他国人众拥挤时不规则之状况相似。”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中国的搬运工表现得敏捷,有力量和灵活,我认为世无其匹,绝非其他国家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中国人的认真、沉着和稳重,我们已看到令人信服的证明。”

《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苏州城内外无数居民都衣着更好,看上去都更满足和愉快,胜过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他们几乎都穿丝着绸。”

"改开之前无盛世",直到改开之前,除了传染病防治、婴幼儿死亡率等随着科技进步在20世纪显著改善的生存指标之外,中国普通农民的饮食消费水平最好的时期,还就是康乾这一百多年,特别是康熙后期和雍正朝。

人口压力不太大,物价稳定。外国传教士笔记记录的康熙后期物价:猪肉鱼肉平均20-30文一斤,普通士兵和体力劳动者(比如河工)月工资1~1.5两;新中国建国后直到1956年,粮食产量才恢复到清朝1850年即太平天国之前的水平(《中国统计年鉴》数字)。

乾隆后期之后,人口压力导致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但即使4亿人口的晚清,人均粮食产量还有400公斤,可以比下现代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去年朝鲜粮食产量464万吨,摊到2500万人口上,人均才185公斤。

民国30-49年长期徘徊在人均200公斤,我国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也才410公斤,当然现代肉类副食产量高,人的饮食结构不一样。

世界粮农组织制定的21世纪温饱线标准就是人均400公斤,2019年全球人均350公斤,有10%人口没达标在挨饿。

除了康乾盛世,还有明粉口中的永乐盛世,这是个存在感不强的盛世,而且中国历史研究院也认为只有“永乐之治”一说。明成祖在位期间,由于明朝处于前期状态,土地兼并并不严重,而且元末战乱导致的人口凋零,也让明成祖时代,土地问题不那么严重。但即便如此,明成祖在位期间,唐赛儿起义也还是爆发了——老百姓活不下去的盛世,永乐盛世算是一绝。

而康乾盛世之所以被称为盛世,其实和之前历史上的盛世类似:

首先,是继承前朝乱世。清朝入关的时候,明朝故地处于战乱状态。清朝和南明经过二十年战争。基于明末战争冲击以及清军入关二十年的战乱,这导致了人口锐减,人地关系得到缓和。因此,任何一个王朝,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搞个治世出来。

其次,清朝康雍乾三代帝王,在与民休息结束后,不断和准噶尔蒙古进行战争。清朝的版图也不断扩大。加上农业技术的相对进步,人口也随之增长。

上一章 【杂】南明属于明朝吗?清末实力如何? 明清史杂谈最新章节 下一章 【清】对于《四库全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