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忆捷录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赵扩

忆捷录

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9日-1224年9月17日),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7日在位),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

乾道四年(1168年)生于恭王府邸,赐名赵扩,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封英国公,淳熙十二年(1185年)封平阳郡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进封嘉王。绍熙五年(1194年),被立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是为“庆元党禁”。嘉泰四年(1204年),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削去秦桧封爵,打击了投降派。开禧二年(1206年)宰相韩侂胄北伐金朝,因北伐失利,被迫签订了嘉定和议。嘉定十七年(1224年)9月17日,宋宁宗在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去世,在位30年,终年57岁,葬永茂陵。宝庆三年(1227年)上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史载宋宁宗的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在他统治前期,朝政由韩侂胄把持,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且在两次宋金战争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但他平时虚心好学,生活节俭,并善于听取臣下意见,总体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嘉定年间,南宋的人口、户口均达到峰值,官方还确立了江南禅院五山十刹的地位。

虽然宁宗对政事少有自己的主见,但他对台谏的意见却是十分重视。宋代的台谏官有纠正帝王为政疏失、弹劾百官的权力,他们的议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公众舆论,历代宋帝都非常重视台谏奏议。宁宗严格遵循祖宗之法,曾对人说:“台谏者,公论自出,心尝畏之。”[31]殊不知,台谏的公正性是建立在帝王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之上的,只有正直的士大夫入选台谏,才能使台谏发挥正常、良好的作用,而宁宗却缺乏辨别人才的能力,居心叵测之辈因而可以大肆引荐党羽进入台谏,控制言路。宁宗一味认定台谏之议代表公论,不可不听,至于台谏官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却不闻不问。结果,原本受到士大夫尊敬和向往的台谏职位上,充斥着败类,他们打击异己、讨好权臣,是权臣用以控制宁宗的又一有效工具。

韩侂胄死后,宋宁宗声称要革除韩侂胄的弊政,为赵宋基业“作家活”。史家把嘉定初年的政治举措称之为“嘉定更化“。“首开言路,以来忠谠”是宁宗更化的第一个措施,他再次表现出“人所难言,朕皆乐听”的诚意,但也只是听听而已。改正韩侂胄专政时期的国史记载,也是更化内容之一。

此外宁宗的措施还有清洗韩党,陈自强、邓友龙、郭倪、张岩、程松等都贬窜到远恶州军,除名抄家的也大有人在。但清洗却走向了极端,凡是赞同过北伐恢复的都被视为韩党。叶适被夺职奉祠达十三年之久,陆游也以“党韩改节”的罪名被撸去了职名。平反昭雪与清理韩党是同时进行的。赵汝愚尽复原官,增谥忠定,算是充分肯定他在绍熙内禅中的忠诚与功绩。朱熹被赐予文臣最高荣誉的一字谥,称为朱文公。吕祖俭、吕祖泰与庆元六君子也分别有所表彰。

但宁宗在用人为政上依旧懵懂颟顸,招用人才中竟有赵彦逾,右司谏王居安进言道:“用人稍误,是一侂胄死,一侂胄生。”王居安曾参与政变,后任谏官,成为政变派论劾韩党的急先锋。但他的话触着了钱象祖、史弥远的痛处,立即被免去谏官之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失望地说:“有更化之名,无更化之实。”

庆元四年(1198年),因所用《纪元历》占候多差,宋宁宗下令更造新历。庆元五年(1199年)五月,杨忠辅创制新历,宁宗赐名为《统天历》。这与现代所测数值只相差26秒,而与现行的公历所采用的数据相同,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早383年。但因推测日食等不验,《统天历》只使用到开禧三年。同年又造《开禧历》代替统天历,行用于世45年。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令大臣谢深甫等人编修的《庆元条法事类》成书,该书共八十卷。嘉泰三年(1203年),宁宗皇帝下诏正式颁行。宋初《重详定刑统》基本照抄唐律,很多令文已不适用于宋代社会,且宋时法令汇编惟有《庆元条法事类》残本传世。尽管残本不足原书之半,但仍保存了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刑法、服饰等各方面的法令,为研究宋史,特别是中国法制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上一章 萧叔达 忆捷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