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忆捷录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晏殊

忆捷录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 江南西路 抚州 临川县 (今江西进贤)人 。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 同进士出身 ,被任命为秘书正字。 天禧 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 太子舍人 。历任 知制诰 、 翰林学士 ,因为人慎密而受到 宋真宗 赏识。 宋仁宗 即位后,他建议 刘太后 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 易 》,一度升至 枢密副使 ,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在地方大兴学校,培育人才。仁宗亲政后,他更受宠遇,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 同平章事 兼枢密使,成为宰相。晚年出知陈州、许州、 永兴军 等地,获封临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获赠 司空 兼侍中, 谥号 “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 小令 ,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 晏几道 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 欧阳修 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 珠玉词 》《晏元献遗文》《 类要 》残本。

本名

晏殊

别名

晏元献、晏同叔

同叔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西抚州 临川

出生日期

991年

逝世日期

1055年2月27日

主要作品

珠玉词 、晏元献遗文、 类要

主要成就

宋词 婉约派 著名词人

为政有方

官职

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

爵位

临淄公

谥号

元献

追赠

司空兼侍中

宋仁宗刚刚即位时,由其嫡母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宋夏战争 爆发后,晏殊时以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去监军,不以阵图授诸将,使诸将对敌时能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

晏殊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 范仲淹 、 孔道辅 、 王安石 等均出自其门下; 韩琦 、 欧阳修 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又能识富弼、 杨察 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 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时称“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晏殊自少好学,能诗善词,晚年仍孜孜学习,不知疲倦,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而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晏殊的词作,吸收了 南唐 “ 花间派 ”和 冯延巳 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 冯煦 《 蒿庵论词 》称之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 中国古典诗词专家 叶嘉莹 认为,晏殊在词史中地位主要是承先启后,以名公巨卿的身份和大量的优秀词作带动了词坛的繁荣,即“临川(晏殊)珠玉继阳春,更拓词中意境新”。

上一章 范仲淹 忆捷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