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忆捷录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于谦

忆捷录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本名于谦

别名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于忠肃公

字廷益

号节庵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主要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官职少保、兵部尚书

追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谥号肃愍、忠肃

称号民族英雄

祖籍考城(今民权县)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朱祐樘: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当皇祖北狩之时,正国步难危之日,乃能殚竭心膂,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人心为之晏然,回銮有期,论功应赏,不幸为权奸所构,乃陨其身,舆议咸冤。

项笃寿:方额森之入侵也,中外震骇,永嘉、靖康之祸呼吸间耳。于公以书生砥柱狂澜,屹然不动,使社稷危而复安。观其分守九门,移营城外,坚壁清野,以挫其锋,而丧君有君。庙算亡失,专意战守,罢绌和议,计擒喜宁,芟除祸本。反皇舆于汉漠,正帝座乎黄屋。谋国之善,古未闻也。而卒取奇祸,何哉?假令当景皇帝不豫之日,首帅百官,迎复英庙,或请宪庙嗣,何至纷纷夺门哉。当时大臣,计不出此,更谁咎耶?夫以肃愍大功,犹将十世宥之。而走狗先烹,长城自坏,亨等诸人谗贼何惨也。读倪太宰、李献吉着碑铭,令人哽咽久之。杭三少保、两少保,死亦相类,于呼痛哉。

上一章 李梦阳 忆捷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朱士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