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忆捷录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李梦阳

忆捷录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本名李梦阳

字献吉

号空同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甘肃省庆城县

出生日期1473年1月5日

逝世日期1530年1月28日

主要作品《自书诗》

主要成就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祖籍河南扶沟

李梦阳才思敏捷,以诗文要恢复秦唐的风格而自命不凡,卓著闻名。明孝宗弘治时代,宰相李东阳以“馆阁体”领导全国文坛,天下文人都学习和崇尚李东阳的文风,只有李梦阳一人讥笑这种文体的萎弱。他提倡写文章要以秦汉文章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体为榜样,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如不按此风格作文吟诗,就不是好的文章和诗歌;他与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为了与以后文坛中出现的七才子相区别,称为“前七子”,他为魁首。李梦阳还说:“真诗在民间。”他要求诗歌创作深入民间,联系实际,汲取营养。这个文学观点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文集:《乐府古诗》三十六卷、《疏书碑志序集文》二十七卷、《空同集》八卷刊行与世。诗作:《秋望》《石将军战场歌》《汴京元夕》词作:《如梦令》

王维祯: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

《明史》:梦阳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吴人黄省曾、越人周祚,千里致书,愿为弟子。迨嘉靖朝,李攀龙、王世贞出,复奉以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

李梦阳死后葬于河南钧州大阳山,李梦阳的后代一直在附近守墓,墓碑已遭到破坏,坟墓屡次遭到盗挖。残缺不全的明代墓碑,上有“空同先生墓,万历六年岁次戊寅秋月吉日重修”字样。大清光绪二十年,禹州知州张之屏重立“明诗人李空同墓”碑。

原墓地占地数顷,东至河,西至河,南面大龙山,北靠莲花岭。两山夹坳,两河环抱。地面牌坊碑廊林立,历代文人名士题记无数。其墓志为明代大学士崔珗所题,墓表为宗室朱侃所写。李氏家族钧州支于正德十二年为其先祖选择坟茔后,隐居终老长门守墓而传递至今。

上一章 张四维 忆捷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