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道德经:探秘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道德经】-77-81

道德经:探秘

77、张弓之道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矣。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什么是天道?天道就如同要把弦安在弓上一样:挺直的弓就得把它压低一些,弯曲的弓就得让它挺直一点;太长的弦就得把它剪掉一些,太短的弦就得给它补上一点。因此,天道就是减损充裕的部分去填补不足的部分。而人类的规则却不是这样的,它却是让贫困之人去奉养富足之人。这是违背天道的!谁才能拿自己多余的财富去救济天下呢?只有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了。因此,成功人士才要做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吗?非也!他们只是不想显露自己的财富罢了。

78、正言若反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柔能弱过百姓了,但攻克“坚强者”却未必能行,大概是因为没有令他们发生改变的东西吧。弱小能战胜强大,柔弱能打败刚硬。这道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做到。因此,圣人说:受命于国家邪恶之时,才称得上国家君主;受命于世界危难之机,才配得上天下共主。我发布了这篇征讨檄文,希望大家能顺应天道,起身反抗。

79、天道无亲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化解较大的仇恨,必定会留有余怨;这岂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呢?因此,有道之人会持有契约,而不向负债人追债。有德之人持有契约而不追债,而无德之人则整天上门讨债。天道对待众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但会比较亲近于良善之人。

80、至治之极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全新的国度,恬淡的国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也都不得其用;即使民众都无惧牺牲,也要让他们远离战争。虽有车船,无需搭乘;虽有武器,无需展示。让人民重新研究河图洛书,并加以利用;国家的治理到达鼎盛:人们品尝丰盛的美食,身穿漂亮的服饰,住着安适的房屋,享受各自的风俗。所有的国家都和平相处,没有国界;从今往后也不再有贸易往来,实现真正的全球共有。

81、为而不争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诚之言不一定好听,好听之言不一定真诚;高明之人不一定善辩,善辩之人不一定高明;理解之人不一定渊博,渊博之人不一定理解。有道之人是不囤积财富的!不管是知识,或是财物。尽可能替别人考虑的话,自己会越富有;尽可能授予他人知识,或赠予他人财物的话,自己会越获益。天之道,使万物受益,且不加以伤害;人之道,要做出贡献,但不寻求获得。

我在二十岁之前曾修炼过所谓的气功,大家不妨参考一下。我以前也是以打坐的方式来练习吐纳之术的,但如今,打坐这种姿势已经不适合我了。我觉得盘腿的姿势只是有利于收紧会阴穴,且不占地方而已;因此,只要是有利于身体放松和收紧会阴穴的姿势,都可以用来修炼此功法。我的吐纳之术很简单:吸气时,用意念将天地灵气由整个头顶,以及印堂穴吸入;一定要非常柔和,且循序渐进,否则会伤及大脑。呼气时,用意念将吸入的灵气压入下丹田,即:“道根”之所在。尽量让呼吸柔和到没有感觉,且收紧会阴,并关闭胸腔。还要记住这句话:用其光复归其明。

我也一直在修炼中领悟“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话。或许,我应该先让自己进入“无为”之境,这样的话,我就能知道更多的宇宙奥秘了。至此,我已经将整部【道德经】重新整理完毕了,我也希望我所做的这一切对人类的未来有所帮助。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处于闭关状态,尽快让自己进入“无为”之境,才是我目前应该做的。

上一章 【道德经】68-76 道德经:探秘最新章节 下一章 未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