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道德经:探秘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010.第十章

道德经:探秘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当灵魂与神魄完全合二为一时,(灵魂)便无法离开(神魄)了。用心(调整)呼吸以达到柔和,就如同婴儿一般。清除所有杂念,让意念干净无瑕。呼吸时,胸腔的起伏,要让它柔弱到没有感觉。理解并达到这四种境界后,便会失去知觉(进入发呆状态)。

注:我觉得原文中的一些内容(已用括号标识)是老子故意安插进去的,旨在防止类似于秦始皇这样的残暴之徒修炼此功法。因此,不作翻译。

【心得】

1、第一句应该是反语,意思是:精神和肉体都要放松,不要有任何压力;这样可使灵魂出窍,以达到入定状态。我觉得人的灵魂可不受任何的阻碍与伤害,可超光速去往任何地方,包括太阳中心。

2、我觉得这是一门可以延年益寿的龟吸养生功法。它没有姿势要求,只要能让全身放松,没有任何不舒服就行;然后做到身心放松,呼吸柔和,杂念清除,胸腔的起伏要柔和到没有感觉这四点,便可进入到入定(发呆)状态。人进入到发呆状态时,不但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还可能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停滞,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

3、这一章也可能是一门让人灵魂出窍的玄学。灵魂出窍后,便可云游太虚去感受“道”的浩瀚。当身体受到刺激后,神魄便会对灵魂产生引力,灵魂便会回归。人的灵魂和神魄就像钥匙和锁一样,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因此,灵魂互换和夺舍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4、我觉得人的灵魂能与基因相近的游魂产生感应,因为我曾经感觉到我爷爷的灵魂影响过我意识。我父亲九岁时,我爷爷就离世了,我也从来没见过我的爷爷。在我八、九岁时,在回老家的路上,有位堂叔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对我说道:你爷爷的墓就那里。我记得我当时立马停下了脚步,注视了几分钟。后来,我梦见了我爷爷了,他身着他那个时代的服饰,气度不凡、文质彬彬、和蔼可亲,年龄在三十出头;梦里,我和他在他坟墓前下象棋,气氛十分和谐,没有长辈的压迫感。

还有很多跟我爷爷有关的灵异事件,这里就不再提了。感觉那些英年早逝的人,只要不自私自利的话,他们的灵魂就不会灭……

【注释】

“载”是动词,意思是:承载,负担;充满。

“营”是名词,这里指人的灵魂,或意识。

“魄”是名词,即:神魄,是灵魂的载体。

“抱”是动词,意思是:紧密结合。

“一”是形容词,意思是:齐一,联合。

“能”是连词,表示转折或相承,即:而,便,就;作为动词或副词时,即:可以。

“无”是副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离”是动词,意思是:分开;离散。

“乎”是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反诘、呼告、推测或肯定语气等。

“专”是动词,意思是:用心;使集中,使专一。

“气”是名词,意思是:呼吸,气息;精神状态,情绪;或人的元气,灵气。

“致”是动词,通“至”,意思是:集中人的心、力于某一方面;即,达到。

“柔”是形容词,意思是:柔和,温和。

“如”是动词,意思是:好像, 如同。

“涤除”是为除去某些外部杂质而进行清洗的意思。

“玄鉴”是黑色镜子;在闭眼内观时,所看到的就像一面玄鉴;这里指人的意念。

“无”是动词,意思是:没有。

“疵”是名词,意思是:污垢,这里是指杂念。

“天门”指的是人的胸腔部位。

“开阖”是人在呼吸时,胸腔的起伏。

“为”是动词,意思是:使,或让。

“雌”是形容词,意思是:柔弱;这里指柔弱到没有感觉。

“明白”的意思是:清楚,理解,或知道。

“四达”是指达到的四种境界(即:营魄分离,专气致柔,玄鉴无暇和开阖为雌)。

“无知”是动词,即:没有知觉,就是入定,也是发呆。

“玄德”是指:最高深、最至高无上的德行。

上一章 009.第九章 道德经:探秘最新章节 下一章 011.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