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道德经:探秘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002.第二章

道德经:探秘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如果人们都知道什么美才是美的话,那就太糟糕了;如果都知道什么善才是善的话,那就太不妙了。

然而,有和无是相互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互超越的,音和声是相互调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这些都是不变的。

(因为美和善等一些概念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所以,圣人应该以不为谋取名利或满足私欲的态度来对待世事,以不干涉他人想法,不约束他人思想和不管控他人言论的方式来施行教化。

让万物自然兴起而不滥加干涉,生成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凡是不将(功劳)占为己有的人,他们也就不会失去。

【心得】

1、在老子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个观点之前,他先提出另一个观点,说:“美善”等概念,它们是不能有固定评判标准的。

因此,圣人在对待一些有争议的事物时,就应该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更不能为谋取名利或满足私欲而肆意妄为、强力干涉。

2、我觉得“无为”和“努力”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如果“努力”是一种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那么,“无为”便是这种表现的升华。

例如:当一个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或为了达到某个预定目标而努力工作时,那他就需要用意志力来克服自身的惰性和诸多困难。而当他热爱上这份工作时,那他不但会忘记疲劳,还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还会自然而然地克服自身惰性,从而进入到“无为”之境。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努力”,因为他不再是“为了实现某目标”而辛苦工作了,而是乐此不疲地完成他想完成的事。试问,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或名人,他们是通过努力,还是源于热爱呢?

【注释】

“之”是连词,意思是:倘若,如果。

“斯”也是连词,旨在承接上文,意思是:就,则。

“恶”是形容词,意思是“坏,不好,糟糕 。

“已”是副词,表示程度,意思是:太。

“盈”是形容词,意思是:超越。

“声”是单调的、无节奏的,而“音”是复杂的、有节奏的。

“是以”是“所以”的意思,表示因果。

“圣人”是指那些拥有管理权、行政权或施教权的人。

“无为”是:不为达到某个目的;这里指:不为谋取名利或满足私欲。

“不言”是:不干涉想法,不约束思想和不管控言论。

“万物”不单单指世间万物,还包括想法、言论、思想文学创造等。

“作”是动词,即:兴起,产生,创造。

“弗”是副词,即:不。

“始”是动词,即:策划;干涉。

“夫”是代词,即:他,他们,那些,所有人,大家,相当于“凡”。

“唯”是副词,即:因为,只有。

上一章 001.第一章 道德经:探秘最新章节 下一章 003.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