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  王朝争霸 

邯郸对(3)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辽东若是善加经营,确实是块王者之地,但姬职看到这张地图后便知道他们定有下文:“以燕国国力,取辽东不难。然辽地到手后我又当如何展望,还望庄君不吝赐教。”

庄乔夸道:“公子英明,辽东虽好,却只能让燕国跻身强国之列,燕国欲成就霸王之业,还须把目光放到辽东以外的地方,乔以为,待燕国在辽东立稳脚跟后,下一个应当经营的宝地便是太白山以南的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三面环海,北阻太白,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王业之地。

自箕子立国后,商人已在此经营700余年,据开兄所言,其国内田地开发充足,水利沟渠纵横交错,国民富庶且殷实。然箕子朝鲜700年来少经战乱,百姓不知兵戈为何物,以致武备松弛,边防不振。取之如探囊取物而已!

此地在手,无异于在辽东之外又为燕人准备一条后路,一旦事有不济,燕人也可退入朝鲜伺机反攻。”

姬职点头道:“庄君之言大善,我燕国得朝鲜后,还可迁其善耕之民开发辽东,可谓一举两得!朝鲜之地,吾必取之。

若姬职所料不错,箕子朝鲜到手后我大燕下一个该拓展的目标便是那漠北蛮荒之地吧?”

庄乔闻言眼射精光,拍案叫绝道:“公子真乃天纵之才也!”

说罢他便指着燕山以北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说道:“诸位请看,此山名叫西哈林山,南北七百里,东西300里。哈林乃东胡之语,意为白色的大山。”姬职知道这所谓的西哈林山便是后世的大兴安岭,在这个时代华夏人根本不知道这条山脉的存在,正因如此他才对西河三人组献上的地图惊叹不已。

接着庄乔又指向大兴安岭旁的一条西北东南走向山脉说道:“此山乃西哈林山余脉,东胡称之为小西哈林山,这两条山脉与燕山太白山一起围成了一块纵横3000里的封闭平原,其中辽东仅占700里而已,其余大片平原为辽东丘陵以北的肃慎和濊貊(huì mò)所占据。

大周建立之初,肃慎曾遣使来朝以示臣服,周康王曾言: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古籍曾有记载: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由此可见肃慎之地是适合开展耕种的。

据姬氏商旅传回的消息,情况也确实如古籍所载,有不少肃慎人在水土便利之地随意撒下稻谷,不需费心耕作,来年便可五谷丰登。

究其缘由是此地虽天寒地冻,但胜在其土壤得天独厚,每年虽只能播种一季,但所收却不亚于中原之两季。”

无盐女插口道:“既然适合耕种却依旧蛮荒,莫非也跟辽东一样?”

庄乔:“正是,肃慎之民袭扰辽东使其无法耕种,而他们自己也是受人袭扰才不得不变成渔猎游牧之民的,这便是来自漠北蛮荒的东胡。诸位且细看,四条山脉虽构成了一个封闭平原,但这四面墙壁之间却有一个漏风的缺口,那便是燕山与西哈林山的接壤处,此处有一条辽水的支流名叫巨流水,此河在两山接壤处东西穿行而过,打开了一个南北宽达30里的缺口让漠北东胡得以杀进肃慎之地。正因如此才让这三千里平川沃土变成蛮荒之地。故,乔以为,欲图肃慎千里沃土,必须要先拿下漠北蛮荒之地。”

姬职对庄乔的分析深以为然,那巨流水在后世被称为西拉木伦河,那个缺口便是大名鼎鼎的科尔沁草原,此地因扼守草原与东北的交通要道,地位举足轻重。后世的大清朝能够开发东北便是因为他们拿下了科尔沁,没有了后顾之忧。至于东北的农耕潜力,作为穿越客的姬职再了解不过了,那可是后世有名的北大仓啊!只是让他惊奇的是庄乔这个战国人居然能把眼光放这么远,果然是当代顶级的地缘战略家。这个人说什么也要留下。

眼光一直局限于华夏的众人被庄乔这番天马行空的分析雷得目瞪口呆,过了许久才消化完这庞杂的信息,田单率先问出了他的疑惑:“若如庄君所言,那西哈林山跟燕山之间只有一个30里的缺口,我们完全可以效仿辽东修筑长城抵御胡人,何必费力去征伐东胡?”

庄乔说道:“田君有所不知,那三十里地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众所周知,修筑长城必须依赖山地丘陵,没有听说能在平地上修建长城的。”

庄乔说得眉飞色舞,心思缜密的乐毅却是越听越不对劲,终于忍不住皱眉道:“庄君所提征伐漠北之策,除了保护肃慎之地不受侵扰,恐怕还存了收纳东胡骑兵为燕国所用的想法吧?”

庄乔见自己的隐藏的私货被戳穿先是一惊,索性大方承认:“乐君所言甚是,乔等确有此意,胡骑来去如风,弓马娴熟。若纳入燕国,借燕国财力,缮其兵甲,训以军阵。将来在中原战场上,他们必将能取代战车兵和步卒,成为制胜的利器。”

乐毅追问道:“庄君之谋,固然高妙。然华夏与夷狄千年战乱不休势同水火,胡人如何肯为我们所用?”

庄乔反问道:“敢问乐君,赵国国相肥义何许人也?”

乐毅说道:“肥义原乃中山国人,系出白狄。”

庄乔:“然也,肥义虽为外族,可事赵之心,虽赵人亦不及也,故赵肃侯不用宗室而任其为托孤大臣。肥义何以对赵国如此忠诚?无他,赵国胡风浓厚,夷夏之分,薄于列国而已。”

庄乔说得头头是道,可乐毅却听出他这是在偷换概念,当即便毫不客气地点破:“你可知赵国有今日,那是数百年跟夷狄打交道融合出来的。燕国素来以召公之后,周室正统自居,不屑与蛮夷交往,连国内的山戎都不肯接纳,如何能让燕人接受化外的东胡肃慎?公子若强为之,必会招致千夫所指。其害甚于变法。”

乐毅的忧虑庄乔张亮三人当然知道,他们为了研究这套方案废寝忘食翻阅了无数的古籍地图,苦心专研了大半个月,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都考虑到了,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这夷夏之分。要让以华夏正统自居的燕人去接纳蛮夷无异于携泰山而超北海。三人故意把蓝图描绘的无比美好,却有意无意隐藏了其中风险,本意就是想把姬职骗上贼船,等日后木已成舟,想跳船也由不得他了。

现在眼看被乐毅揭了老底,刚才还眉飞色舞的三人像斗败的公鸡不约而同地看向姬职,心中暗自祈祷,刚才谁说不惧身后之名来着,你可千万别反悔呀!

姬职看到这三个家伙直勾勾地望着自己,心里不由得一阵好笑,刚才又是楚王又是商鞅的,原来在这等着我呢!不过作为后世人他的眼界更为开阔,民族融合这事在后世有成功经验可以遵循,姬职倒没有乐毅那么悲观,于是便装模作样的说道:“疑事无功,疑行无名,庄君之法,实乃强国不二之途。虽千万人,吾往矣!”

此言一出西河三人如同被打了一支强心针再次支愣起来,这么多天的心血,总算没白费啊!

田单乐毅则是一脸诧异,利弊分析都说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还要去做,这可不太像他们所认识的姬职呀!

与他们不同的是无盐女却是满脸担忧,她只盼望自己的夫婿能好好的,至于燕国强大与否她并不在意,长期相处下来两人早已心意相通,姬职哪能不明白她的心思,朝她递过去一个放心的眼神,便对众人说道:“夷夏之事,吾早有成策在胸,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艰险,诸君且拭目以待吧!”

众人见他说得信誓旦旦也不好多说,既然姬职早就注意辽东肃慎之地,恐怕他所言非虚,毕竟姬职这一路上创造的奇迹可不少,说不定他真有办法打破这夷夏大防。

上一章 邯郸对(2)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最新章节 下一章 邯郸对(4)